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4-01-11
□記者 王露 文圖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和智能設備的普及,孩子們正在一個數字化的世界中成長。數字化環境給予孩子們全新的學習體驗,為他們提供了更多的學習資源和工具,以及與他人合作、溝通、分享的機會。在這個數字化時代,孩子們的學習方式、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都有了革命性的變化。

炫酷的教學環境帶來沉浸式的學習體驗
數字賦能 學習環境“炫”起來
每周二下午4時許,在市區小維尼維美幼兒園,大二班的20多名孩子都會興高采烈地跑進光影繪本教室,等待參加新的“神奇探險”。
進入教室,孩子們席地而坐,安靜地等待一場“穿越”。“孩子們,今天我們要去一個特別的地方,去看看大海里生活著哪些動物……”老師身后一塊占據了3面墻的大屏幕上慢慢顯現出畫面。
“孩子們特別期待來這,因為他們不僅能身臨其境地感受繪本里的故事,還能和書里的角色互動,這對孩子們極有吸引力,也對教師教學有很大的幫助。”該園教學園長張芳說。
不僅是在學校,不少家長在家里也給孩子專門布置了學習空間。
“孩子上小學以后,我就把家里的兒童房重新布置了一下。”“90后”媽媽陳樂展示了她給兒子定制的專屬房間。“以前這個房間主要放的是繪本和益智玩具,現在騰出一半的空間打造了一個學習區。”
隨著陳樂的介紹,記者注意到,繪本和玩具放在了房間的東側,房子正中間擺著一張大白桌,房頂上吊著一個投影儀,西側墻上則掛了一張幕布。
陳樂在手機上操作一番后,屏幕上便開始投放動畫視頻。“我覺得學習環境就是要純粹一些,學習的時候不能因為其他事物分心,所以把那些玩具和繪本放在了另一側。另外,我找了一些10以內加減法、拼音和自然拼讀的動畫視頻及兒歌,從大班畢業的暑假開始讓孩子慢慢接觸,本意是想讓他提前熟悉一下小學的內容,沒想到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很高。”
陳樂還分享了一個小竅門:要在孩子興趣最高的時候結束當天的學習,讓孩子覺得“意猶未盡”,保持孩子自覺學習的連貫性。

虛實結合 學習成效“跑”起來
數字技術賦能學生課后作業,在二胎家長小聰家里,又是另一番景象。
“老大今年上三年級,她的一些作業我都輔導不了了,尤其是英語。現在家里有了老二,也沒有那么多時間和精力管老大寫作業了。”小聰說。
“既能輔導作業,又能提高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成為小聰的需求重點之一。經過多方詢問查找,她將目光投向了“讀書瞳”。
“要說這個App能輔導作業,有點夸大其詞,但它能對標課本,把英語課本上的內容標準地讀出來,我覺得就很棒了。”小聰說著打開了“讀書瞳”。“讀書瞳”在識別了課本封面后,屏幕就暗了下去,緊接著開始讀課文。“讀課文時不亮屏,孩子不用一直盯著屏幕,這樣對眼睛也好,我覺得還不錯。孩子用了它英語成績提升得很快”。
“讀課本只是其中一個功能,‘讀書瞳’更厲害的是讀繪本的功能”。小聰介紹,“隨意翻開一頁,它都能講得極其豐富,我家老二也喜歡。”
對于學生的作業,教師也絲毫不敢懈怠。“每逢假期返校第一天,辦公桌上就堆滿了學生的作業,我們要在短時間內批改出來并反饋講解,有時候會感到力不從心。”在市區一中學任職的教師小高說。
小高介紹,近兩年,學校也采用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每天的作業發布和提交都在微信班級群里進行,這樣能及時批改學生作業,同時給學生反饋。此外,針對錯誤率較高的習題,小高會錄制講解視頻,或者鼓勵一些作業完成得好的學生錄制視頻發送到群里,學生可自行選擇觀看并完成作業訂正,極大提升了作業質量與教學效果。

AR技術讓學習更生動
科技加持 學習資源“海”起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陳樂和小聰看來,雙減之后,學習平板是目前最適合的學習輔助工具。“學習平板一般都內置不少優質學習資源,也不受空間限制,方便又好用。”小聰說。
數字化時代,影片對孩子的教育作用,也是不容小覷的。寫完作業、放假期間,給孩子安排一些可以了解世界的影片,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式。
陳樂介紹,學習平板上的資源很豐富,涵蓋了人文、地理、歷史、科學等方面,是孩子喜聞樂見的學習方式,對孩子很有吸引力。
近年來,AR技術的應用也走進了教育領域。“來看看我這個‘黑科技’。”小聰展示了她剛入手的智能地球儀,“孩子任意點擊一個國家的國旗,就會彈出相關的國家介紹。它還可以三維展示天氣氣象的形成過程,看上去真實有趣。”地球儀自帶的互動游戲非常好玩,其中涵蓋了中小學的各種考點,可以讓孩子在“游戲”中掌握知識。
在數字化環境中,孩子們的學習體驗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他們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取豐富的學習資源;通過數字化學習工具和應用程序,獲得個性化的學習體驗;通過在線互動式學習,培養團隊合作及交流能力;通過規劃線上學習時間,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力。“當然,我們也要意識到數字化環境中存在的挑戰和問題,共同努力解決問題,讓孩子們在數字化時代享受更好的學習體驗。”小高說。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