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12-23
記者 蘇黎原
12月21日,鹽湖區上郭鄉北陳村,盡管殘雪未消、滴水成冰,但因這幾年新修了道路、配套鋪設了下水道,且保潔制度完善,大街小巷里干干凈凈、四通八達。對村“兩委”所辦的實事好事,村民們“可感可及”。
12月20日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把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為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循序漸進、久久為功,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
“楊聰強擔任‘班長’以來,工作力度很大,辦了很多實事,人格魅力很足。我們這些村干部都服氣,工作積極性提高了,感覺自己都年輕了。”村黨支部副書記王提信高興地告訴記者。
楊聰強,聽名字是個男子,其實是女的,早年擔任村婦女主任,2017年開始“一肩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2020年連選連任。新官上任三把火,六年來,楊聰強燒得轟轟烈烈——
先修巷,緊接著啟動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北陳村村內的巷道修得比較早,使用多年后破爛不堪,雨雪天不穿雪靴就別想走路!修巷,楊聰強帶領村民在政府補貼基礎上“一事一議”籌集資金,先后把村內東西向和南北向的大巷都新修了一遍,總長4800米,路面厚度達到18厘米較高標準,大巷全部配套建設下水道、安裝路燈,并拆除所有沿街門坡、臺階和彩鋼棚,讓巷道暢通無阻。村民拍手稱快。
抓經濟,拆了舊磚窯,發展養殖業。過去,北陳村有13座磚窯,是村民致富的主導產業。這幾年,國家政策調整,黏土磚被淘汰,舊磚窯必須拆除,但相關村民非常舍不得拆,先拆誰誰都不愿意。楊聰強找到有一座磚窯的王提信,苦口婆心講政策,讓王提信咬著牙帶頭拆了自家的磚窯。很快,剩下的12家磚窯,僅兩天半就順利拆除了。
大拆就要大建。楊聰強發現養殖業是個替代好產業,自己加緊學習相關知識后現學現賣,動員村民在舊磚窯土地上發展養殖業。王提信還是帶頭人,投資1000多萬元建起一座種豬繁育場,僅用兩三年,就由門外漢變成養殖專家,經營狀況蒸蒸日上,就要收回成本了。類似的奇跡不斷上演!今天,在13座磚窯舊址上,村民先后建起2座養豬場、1座新型建材廠、1個養雞場、1個養羊場,致富產業實現了綠色更新。
要當好村干部,必須善于化解矛盾,否則寸步難行。楊聰強硬是用真誠打動了村民,化解了大量矛盾。前多年,兩戶村民因滴水檐滴水產生矛盾,兩家打打鬧鬧、尋死覓活,多年無法化解。楊聰強不信這個邪,多次到兩家協調,大膽翻老賬,率先化解了兩家人因過去鵝吵鬧狗咬鵝,以及在村邊養羊臭了鄰居的矛盾,又自掏腰包承擔滴水檐下管道建設費用,終于讓兩家人化干戈為玉帛。“她化解矛盾很有經驗,實現了‘小事不出村’,我們都很感動,也全力支持。”鹽湖區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主任郭繼紅說。
美麗鄉村,美在風貌,美在共富,美在心靈,可感可及。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