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12-22
記者 魏 濛
運城市氣象臺12月20日16時32分升級發布持續低溫黃色預警信號,預警區域:全市。受冷空氣影響,過去72小時預警區域中的大部分地區出現平均氣溫或最低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5℃以上的持續低溫天氣,預計未來48小時上述地區平均氣溫或最低氣溫持續偏低5℃以上。
近期,受冷暖空氣共同影響,我市出現雨雪冰凍、大風寒潮天氣,氣溫創歷史同期極低值,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困難和不便。那么,面對冬季出現的極端自然天氣災害時,人們應該如何防范確保自身安全呢?市應急管理局地震和地質災害救災科科長裴琦,就降雪冰凍低溫天氣里做好防范準備、安全避險和自救等問題,進行了詳細、具體地介紹,以提高廣大群眾自我防范、自我保護能力。
及時關注預警
“受冷空氣影響,期間個人和單位一定要及時關注預報預警,以便針對性的提前做好防范,最大限度避免影響正常生活和生產安全。”裴琦介紹,目前,我市獲得氣象信息的主要渠道包括廣播、電視、手機短信、氣象部門的官方網站等。同時,社會公眾還可以通過“天氣通”“墨跡天氣”等App獲取當地的天氣預報、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決策氣象服務、天氣實況等信息。
裴琦說,遇有災害性天氣,氣象部門會通過上述渠道,向公眾免費提供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目前,受不同渠道特點和公眾使用習慣等的影響,各種渠道都有各自的優勢,比如廣播、電視適合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兒童,農村預警廣播可及時向廣大農村群眾發布預警信號和提示信息,手機App適合手機用戶隨時獲取氣象信息等,但大多數氣象信息服務渠道屬于被動型,需要公眾主動、及時去獲取、去關注。因此,在近期公眾要結合這些渠道的特點和自己的使用習慣,靈活使用,及時獲取權威氣象信息。
裴琦說,遇到雨雪低溫寒潮天氣,會給生產、生活等造成不利影響,甚至造成人員和財產損失。單位和個人提早關注氣象預警信息可針對行業領域特點制定防范措施,按照職責做好防御低溫準備工作,防止極寒天氣引發險情災情。
做好安全防范
寒潮來襲,降雪冰凍低溫等極端天氣,給社會生產和公眾生活帶來影響,如何做好安全防范?
裴琦介紹,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天氣里應從以下幾方面做好安全防御。
保暖防寒防凍。注意添衣防寒,預防感冒、呼吸道等疾病,同時注意在室內取暖御寒時保持通風;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戶外活動,如有外出適時增加衣服、穿好棉鞋棉襪、戴好手套帽子圍巾;關注陽臺窗外放置物品,戶外門窗、棚架、空調外機等易被大風吹動的物品進行檢查,必要時應予以緊固處理;大雪天氣,廣告牌、臨時建筑物、車棚、大樹、電線桿等存在被壓倒的危險,出行時注意遠離;從高處掉落的冰凌、雪塊的危險性較高,通過屋檐時要小心觀察,或者繞道而行。
注意防滑跌倒。雪天穿鞋要講究,路面容易結冰,不要穿皮鞋、硬塑料底鞋,最好穿保暖、防滑性好的鞋子或者抓地性較好的運動鞋,而且應盡量穩步前行;雨雪天的路面濕滑,稍不注意,容易摔倒;上下樓梯或臺階要格外小心,最好扶著扶手或其他固定物;看護叮囑好兒童在濕滑結冰的路面上禁止打鬧;走路時不要把手插在衣服口袋里,以免不慎跌倒時不能及時作出反應,從而造成傷害。
行車慢剎車緩。冰雪路面車輪容易打滑,車輛在行駛過程中車速要慢,避免猛加速或猛剎車,油門要緩緩踏下或松開,制動以點剎為主,輕踩輕抬。盡量走有車轍的路線,不要輕易嘗試走被冰雪覆蓋、路況不明的路段。要保持車距,冰雪地面阻力很小,跟車距離太近很難在短距離內剎住車,容易造成追尾事故。如果路途中正在下雪,視線會受阻,一定要提前給出汽車信號燈,確保周圍車輛能有充足時間反應,自己也要注意觀察前、后車輛的信號燈狀態,及時保持安全車距。遇到彎道要慢轉彎,尤其彎度較大的彎道時一定要提前減速,注意其他車輛的動向,特別是彎道會車時,要做到不搶行、不催促、有序慢行。如果能見度不高,或者雪正在下的時候就應該開啟前、后霧燈,以便讓別人能及時發現。遇到打滑時,如出現側滑,要把穩方向盤,方向盤要順著打滑方向輕輕地轉,待車輛回正后,再輕輕地踩剎車,直到整個情況完全控制住。
重視取暖安全。氣溫驟降,家庭取暖設備紛紛“上崗”,保證用火、用電、用氣安全十分重要,謹防防寒取暖引發火災、電氣事故和一氧化碳中毒等事故的發生。請選購安全合格的取暖產品,按照規章正確操作;大功率取暖設備應配備專用插座,避免超負荷用電;取暖設備應避開可燃物使用,出門時切記關閉電源;使用煤爐的家庭要保持室內通風,慎防使用煤爐導致的一氧化碳中毒。
掌握自救常識
這些天,朋友圈被大雪刷屏了。大雪過后,氣溫驟降,在戶外未注意防寒保暖極易凍傷;路面結冰,大家出行一不小心就容易滑倒,嚴重者造成骨折。
裴琦介紹了在降雪冰凍低溫天氣遇到受傷情況,人們應該怎么自救以保障自身安全。
雪后四類人最易骨折。一是小孩,孩子在雪地里玩打雪仗,因奔跑過快而滑倒后出現不同程度摔傷;二是老人,老年人骨質變得疏松,稍有不慎即可能摔成骨折;三是穿高跟鞋的女性,穿高跟鞋在雪地上行走,鞋底極易打滑而摔倒;四是騎車的人,冰雪天氣路面光滑,自行車、電動車和摩托車容易打滑摔倒,從而遭遇意外事故。
摔倒時如何減低傷害。順勢滑:雙手收回或平伸,順著力量向前滑,順勢向前滑。縮團滾:雙手護住頭面部,縮團,順著力量向前或向后、向左向右滾。用身體整個側面來著地,增加受力面積,減輕摔傷的程度,盡量不要用手直接來支撐地面。
摔倒不急起摔傷不亂動。如果運氣不好摔跤了,別急,先檢查何處摔傷,一般雪后骨折多集中在腳踝骨、尾骨和腰椎。
自己摔倒不要急于起身,首先判斷下有沒有頭暈或惡心的感覺,如果摔著頭部,要在意識還清醒的時候第一時間呼救。若發現腿部活動受限,可能是腿部骨折,這時不要動,不要強行起來,否則,容易造成二次傷害。若四肢能動但頸背部有疼痛感,也不要馬上起身。隨意活動不但有可能加重骨折,還有損傷脊髓神經的風險。
別人摔倒不要盲目地扶別人,或者搬動傷者,以免造成二次傷害。
正確的做法是,在傷者周圍設個標志,并撥打120,等待救援。如果不得已要移動傷者,要順勢慢慢平移,“一條線”移動,不要屈曲或大幅移動。如果是下肢骨折,可以找一個長的木板,放到大腿下面,木板長度最起碼要從腳跟到大腿;上肢骨折的話,可以用沒受傷的手托著受傷的手。如果傷處比較痛,可以用冰塊局部冷敷,但不要噴云南白藥,它是活血化瘀的,也不要下意識揉傷處,這不僅會加重傷情,還可能會導致局部組織充血水腫,甚至錯位。
先冷敷再熱敷。摔傷后,很多人就會下意識地揉傷處,覺得這樣可以減輕疼痛,緩解傷情,摔傷后按摩不當不僅不利于傷處恢復,甚至還可能加重傷情,出現局部組織充血水腫。如果傷處出現紅腫,說明有血管破裂,內部有出血,正確的做法是,先進行局部冷敷,起到收縮血管、止痛止血的作用。待24小時后,傷處消腫,再進行熱敷,抹紅花油或噴點氣霧劑等,以活血化瘀。抹紅花油的時候可以適當揉搓以促進吸收,但手法不要太重。
低溫凍傷。凍傷是由于長時間處于極為寒冷的狀態下,而引起的人體局部或全身性的損害。輕時可以造成皮膚組織的紅腫、局部血流不暢,并出現發癢、刺痛、麻木等感覺,重時可出現失溫、皮膚發黑、血管壞死、感覺障礙,甚至終身殘疾或危及生命。
“凍傷容易發生在手、腳、耳等暴露部位。”裴琦說,凍傷發生后,現場的急救也是至關重要的。
首先,必須迅速離開冷凍的環境,轉移至一個溫暖的地方,失去生命體征的患者需立即進行CPR(心肺復蘇術)。其次,需用適度的溫水幫助身體復溫,比較推薦的溫度是40度左右,即略高于機體核心溫度3度到5度。如果手腳凍傷,可將手或腳浸泡在38度—40度的溫水中,直到凍傷處皮膚的顏色恢復正常,也可將凍傷的手放在自己的腋下,讓凍傷處慢慢恢復溫暖;如果耳、鼻或臉部凍傷,可戴上手套或用棉墊、紗布墊輕輕捂在凍傷處,直到皮膚顏色恢復正常;不要用冰雪在凍傷處摩擦,這樣會增加散熱甚至造成局部損傷;也不要用火烤或將凍傷處放在過熱的水中,這樣會導致局部組織壞死,加重凍傷。
凍傷一般腫脹比較嚴重,且位于手腳等四肢末梢部位,需要抬高患肢,減輕腫脹。若處理及時,好轉的跡象就是凍傷區域皮膚顏色轉紅,組織變軟,知覺恢復。一般情況下,大部分的凍傷患者都能治愈,預后也比較理想,輕易不遺留瘢痕。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