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3-12-06
記者 杜磊 見習記者 陳怡霏
數學是啟迪智慧、開發智力,培養創新意識和提高實踐能力的重要學科之一。在小學階段,如何更好地培養孩子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鍛煉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是基礎教育中的關鍵課題。
近日,市逸夫小學教育教學成果《在數學游戲中提升小學生數學素養的實踐研究》作為我市唯一,受邀參展第六屆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教博會上,該校教學團隊分享了如何借助生活課堂,以游戲形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達到讓孩子了解數學、走進數學,最終愛上數學的目的。

▲數學節“玩轉魔方”比賽現場
用以致學——
了解生活中的數學
學以致用,也要用以致學。“以北半球為例,觀察一株樹木,枝葉茂盛的一面是南面,枝葉稀疏的一面是北面。除此以外,大樹的年輪也可以辨別方向,年輪稀疏的一面是南方,密集的一面是北方。”學習了二年級數學教材中關于方向的一課后,市逸夫小學學生張梓彤胸有成竹地和大家分享如何辨別生活中的東南西北。
這樣的實踐學習是逸夫小學開展數學教育的重要一環。在超市、公園、公交車上,各處都可以成為孩子們的數學課堂。購物計算錢數,統考計算平均分……一系列與生活接軌的實踐作業、主題學習,讓孩子們放飛思維,以好奇之心求問,體會著生活中的數學。
逸夫小學教研室主任蔡元英表示,為了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營造熱愛數學、鉆研數學的文化氛圍,該校每年都會組織各個年級的數學節活動。“讓快樂與數學同行,讓智慧伴活動共生”是今年六年級數學節的主題。“我們鼓勵學生動手設計數學節徽標,目的是幫助他們增強對圖形構建的理解,了解軸對稱圖形的原理,既鞏固所學知識,又能聯系實際,將用與學緊密結合起來。通過融入生活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對數學的興趣,感受數學的無窮魅力。”

▲課題團隊在教博會上展示成果
寓教于樂——
走進游戲里的數學
“4、9、4、4這4個數,怎樣運算能等于24?”
“9減4等于5,5乘4等于20,20加4等于24。”一位同學思考片刻后自信地回答。
這是“趣算24點”游戲,即學生需要利用給出的4個整數,運用加減乘除運算得出結果為24的數。在游戲過程中,孩子充分利用所學運算知識,提高了數學思維能力。
除了“趣算24點”外,該校還在課堂內外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數學游戲。“在學習《小數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時,教師設計3個套圈,分別對應元、角、分3個單位,模擬計數器和數位順序表,讓孩子將幾元幾角幾分改寫成以元為單位的小數,感受整數與小數的關系和應用。這樣直觀立體的數學游戲,讓數學學習與學生的生活體驗融為一體,既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蔡元英告訴記者,學校舉辦的數學節活動也為孩子們提供了更多探索的空間。“數學節上開展的圍棋、象棋、撲克、魔方、拼圖、華容道等多樣的益智性游戲,進一步激發了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數學節參加五子棋游戲的學生李萌對此深有感觸,“其實,學習與下棋一樣,換位思考就可能有更多的解法”。以游戲激趣,以游戲啟智,通過具有操作性、文化性、實踐性、益智性的游戲吸引學生興趣,引起他們深入思考、深度學習,這是逸夫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大特色。
靈活變通——
愛上數字背后的原理
依據《數學新課程標準》,小學階段數學學科核心素養主要表現為:數感、量感、符號意識、運算能力、幾何直觀、空間觀念、推理意識、數據意識、模型意識、應用意識、創新意識。因而,在學習知識外,如何進一步增強學生數學思維,提高數學核心素養,成為困擾不少老師和家長的難點。對此,逸夫小學堅持開展思維競賽,靈活變通課本知識,引入計算巧算、舉一反三、一題多解,突破傳統“答案式”教學,從過程入手,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增強知識靈活應用能力。
“思維競賽的目的在于幫助孩子進一步掌握數學原理,提高數學核心素養。比如,舉一反三題型就是我們給孩子一個例題和答案,要求孩子根據這道例題回答類似的其他問題,直接促進了相關知識的應用和變通。”蔡元英說。
從生活出發,從游戲開始,逸夫小學數學教學讓孩子在應用中掌握數學概念的原理,將數學游戲植入學生素養提升過程中,讓數學學習更多元、更立體。
逸夫小學的課題實踐為數學教學提供了一個樣本。學生在游戲中邂逅數學之美,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更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提高學習興趣,提升數學素養。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