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科創引擎”動力足——河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推進科技創新工作紀實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11-21

任芙蓉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公示了2023年新一批國家企業技術中心認定名單,中鋁山西新材料有限公司榮登榜單。該項榮譽的獲得,不僅標志著該公司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也顯示出河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助力企業推進科技創新、賦能經濟轉型發展的顯著成果。

去年以來,河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扭住科技創新“牛鼻子”,政策引領、人才賦能、龍頭帶動、重點發力,優化創新環境,積極培育新產業新業態,全力推進“兩個轉型”,推動企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為經濟轉型發展注入新動能。

政策引領,促進企業科技立身

河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是河津經濟發展的“主戰場”,是國家新型工業化鋁產業示范基地、山西省重要能源化工基地、山西省六大千萬噸級重點焦化產業基地,目前入駐企業113家。受傳統產業的影響,河津市的工業大多涉及煤焦及礦山、化工領域,戰略性新興產業比例較低。為加快企業轉型發展的步伐,河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把科技創新作為發展的新引擎,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以科技為第一生產力,人才為第一支撐,創新為第一驅動力,找準發力點,著力培育新動能新優勢。

政策宣傳引導,讓更多的企業家了解國家科技前沿信息。河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出臺支持科技創新若干政策,加大對科技創新方面的考核指標和權重,真金白銀支持企業科技創新發展,設立50億元的產業發展基金,用于支持“兩個轉型”項目和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積極與省工信、商務、科技等部門對接,加強溝通,熟悉并掌握國家、省、市相關政策信息及導向,安排專人關注上級官網,打通信息盲點,豐富服務方式,強化政企、企企之間的合作交流,為企業提供精準服務。開發區班子成員甘當“信息傳遞員”,及時給各企業發布相關政策信息20余條。經常性組織企業開展科技知識培訓、座談,不斷增強企業及企業家對科技創新重要性的認識,促進企業向科技型、創新型轉變。

校區合作,促進科技成果落地

只有堅持科技創新引領,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才能促進產業強、經濟強。為持續增強企業內生動力,壯大優化區內產業體系,河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持續深化校區合作,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線上+線下”等方式,與全國各地的高校專家展開技術、人才、項目等全方位合作。先后組織重點企業相關負責人赴福州、蘇州、廈門、威海等地國家級工業園區“取經”,到深圳等地考察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引導企業走出“以煤為大”的“單行道”。與中國科學院、北京科技大學、武漢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太原理工大學等高校院所建立合作關系,在河津企業設立實訓基地,在企業一線共建中試基地、研究生實訓基地、高校實驗室,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利用。山西津華暉星制藥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建立博士工作站;山西炬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與太原理工大學共建煤基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與中石化大連研究院合作,聯合開發“多梯度功能化重油高效加氫催化材料”,實現鋁基催化材料制備技術的重大突破,徹底解決了長期以來國內在重質原料油煉制方面的技術難題。

專家的“智囊”作用在企業發生了“化學效應”,實現了經濟效益。該開發區采取“管委會+高校+公司”模式,邀請有關院士、高校專家以及地方行業專家,在河津舉辦企業創新發展院士講座、“煤+炭”產業發展研討會等各類創新講座論壇10余場;邀請一大批高校、行業精英到河津開展科技服務,到企業一線現場答疑解惑100余人次,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打通了科技研發的“最前一公里”和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宏達集團與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冶金學院專家合作,對鋼坯偏析問題聯合開展技術攻關,年創效500萬元以上。中鋁山西新材料有限公司與鄭州輕金屬研究院合作,對172臺電解槽推廣FHEST穩流節能技術、智能控制技術,年節能環保收益超2000萬元。

招引人才,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創新驅動本質上是人才驅動。河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始終秉持“人才是第一支撐、第一資源”理念,堅持黨管人才原則,著力抓好人才隊伍建設。全力創優服務環境,創造有利條件,打造人才洼地,提高人才吸納能力,集聚一流高端科技創新人才,推進產學研協同發展。

該開發區成立津云科技孵化基地,建立企業“兩高一緊”人才庫,優化人才待遇,按照河津市委人才工作要求,及時兌現高端人才獎勵,幫助解決引用人才配偶子女上學就醫等工作生活問題。引導企業高度重視人才工作,陽光集團、宏達集團、龍門集團等企業高標準改造人才公寓,吸引本科以上學歷人才200余名。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兩年來,該開發區共吸引各類人才1000余人,僅2023年就引進博士17人、碩士48人、本科500余人。截至目前,建設各類企業實驗室或研發機構40余個,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8個,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個,博士工作站2個,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個,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4個,省級學會服務站1個,省級鋁基新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永津、津華等7家企業獲批“高新技術企業”稱號,科技創新能力明顯提升。

龍頭帶動,挺起產業發展脊梁

在陽光集團,各個重點生產環節達到了數字化、智能化;在宏達鋼鐵集團,高溫高壓等生產一線,全部是機器人智能操作;在中鋁山西新材料,一批技術研發成果讓赤泥、電解鋁固體廢棄物、粉煤灰等得到循環利用、無害化處理,讓企業走上綠色發展之路。

“我們企業有研發人員580人,2022年研發經費投入4億元,研發項目27個,剛剛榮獲的‘國家企業技術中心’桂冠將成為我們企業發展的‘發動機’,將促進我們研發并量產涉及軌道交通、電子軍工、船舶、航空航天領域的新材料,并為領跑鋁合金新材料市場奠定科技基礎。”中鋁山西新材料公司技術研發中心研發人員賈傳寶說。

國家企業技術中心是由國家發改委等5部委授予的目前國內規格最高、影響力最大的技術創新平臺之一。中鋁山西新材料公司是全省鋁鎂精深加工產業鏈“鏈主”企業。為促進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河津經濟技術開發區一班人主動靠前服務,先后5次帶領企業相關人員赴省工信廳及相關企業“求真經”。2022年,企業在提產提質降耗、資源循環利用、綠色低碳、智能制造等研發中涌現出一大批科技成果,共評選出山西企業科技進步獎4項,技術創新獎173項。依托科技研發和創新,中鋁山西新材料不僅推進了鋁產業鏈從原材料向新材料提升、由材料向產品進軍,還輻射帶動河津的企業產業鏈優化升級。

持續培育新動能、新優勢。圍繞特色產業,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該開發區引進一批工貿服務、數字平臺、工業大數據利用等項目,發展了一批現代制藥、新材料、新能源產業,為全面推動產業轉型積聚力量。

潮平岸闊催人進,風正揚帆當有為。憑借科技創新發展,河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將不斷開辟發展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引擎,力爭“十四五”末產值過千億,努力沖刺國家級開發區,助力河津重回“全國百強”縣市行列。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