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11-21
記者 楊紅義 柴瑜竟
11月9日一大早,絳縣古絳鎮喬野村老年活動中心二樓辦公室里便“熱氣騰騰”:駐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隊長梁建國和兩名工作隊員正忙前忙后,協助縣農商行幾名工作人員,為前來辦理社保卡、第三代醫保卡的村民進行資格認證。
考慮到該村距離縣城較遠,且村里仍有年紀較大和行動不便的特殊群體,駐村工作隊主動對接絳縣農商行,在村部設置臨時辦理點,為全村2600余名村民統一辦理。
扎根基層,堅守擔當。在喬野村鄉村振興的廣闊舞臺,時時處處都有運城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駐村工作隊員們奮斗的身影……
暖心更走心
孤寡老人劉雪琴的家,是梁建國駐村以來去得最多的地方。記者采訪時,只見院子里堆滿了電視機、沙發、茶幾等家具,3間磚房屋頂已修葺一新,內屋正用石膏板固定天花板吊頂。
“太感謝咱們駐村工作隊了!要不是梁隊長及時相助,估計這已有30年的老房子早就塌了。”劉雪琴邊帶大家參觀、邊介紹家里的新變化,眼里流露出感激之情。
今年5月25日,運城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派駐工作隊進駐喬野村。當天,沒顧得上吃午飯,梁建國就帶領兩名工作隊員進村走訪。
“記得我們第一站來到重點監測戶劉雪琴的家里,看到內屋天花板上泛著水漬,就判斷房子可能漏雨。一交談得知,果然是每逢下雨天屋頂就會漏雨,拿盆接水是常態。”梁建國說,“了解情況后,我們立即與鎮里分管危房改造計劃的副鎮長聯系,與縣住建局對接,第三天就落實危房改造政策,申請補助資金1.4萬元。”
喬野村由北喬野村、南喬野村和喬野堡村3個行政村合并而來,全村680戶2600余人,目前只有3戶10人屬于脫貧不穩定戶,劉雪琴就是其中之一。
為民實干,情系喬野。得益于公司黨委書記盧曉波的大力支持,在公司黨委副書記張杰華安排部署下,駐村工作隊用心用情開展工作,件件民生事,暖心更走心。
“這個‘紅本本’,我終于拿到了!”11月8日,八旬老人黨某家里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縣醫保局工作人員、村干部和駐村幫扶工作隊員一起登門,送上了她期盼已久的《運城市城鄉居民醫療保險門診大額疾病診療手冊》。
黨某患有類風濕關節炎和紅白狼瘡病,長年受疾病折磨,醫藥費花了不少。6年前,她就了解到國家對于慢性疾病有優惠政策,幾次想申領補助,但按照規定,須提供住院證明、醫生診斷書、CT片等資料,程序較為復雜,再加上離縣城15公里的路程,每次拄著拐杖去都特別不方便,所以一直沒能如愿。
“直到今年10月底,我看到村黨群服務中心開設了雷鋒志愿服務愛心驛站,想去看看能不能得到幫助,沒承想一周就辦理好了!”黨某告訴記者。
“我們通過愛心驛站,得知老人有這方面需求,就立即與縣醫保局協調,大家達成共識,鑒于老人身體的特殊原因開辟‘綠色通道’,從而解了老人的‘心頭病’。”梁建國說。
增收有信心
熱泵烘干機、風篩清選機、全自動脫粒機……走進喬野村妙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各類新上的設備琳瑯滿目,空地上晾曬著的玉米粒滿地流金。
“這個公司8月份成立,是以糧食收購、加工、儲存、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村集體企業,目前正處于試運營階段。”梁建國介紹,“這不,第一單客戶就是村集體成立的合作社,共收儲加工玉米20萬公斤。”
妙欣公司的誕生,得益于駐村幫扶工作隊。駐村后,梁建國發現村民儲存加工銷售糧食要專門跑到縣城,考慮到交通安全和運輸成本,他便與村干部商議,將中心村原北喬野村占地100畝的廢棄舊廠房進行改造,為村民打造一個專門的基地,同時也能輻射服務周邊村莊。
聚力農產品賣得快、賣得好,工作隊一直在努力。村民有滯銷或賣不上價的農副產品,他們主動當起“紅娘”,聯系外地客商高價出售,花椒、牡丹等種植戶因此受益……同時,在他們的推動下,村里的一個小賣部也被打造成消費扶貧商店,村民不用壓貨就可直接拿到現金。
喬野村地處旱塬,5600畝耕地多為遍布坡嶺溝壑的“掛畫地”,種植的小麥收成不好,栽植的華山松成活率低,村里幾乎沒有特色鮮明的主導產業。
“根據這幾個月的調查研究,我們發現坡地非常適宜種植連翹、地黃、黃芩等中藥材,打算將600畝的華山松全部套種連翹。同時,利用溝邊荒地,可以大力發展山楂樹。”梁建國告訴記者。
心在哪里,風景就在哪里。立冬時節的喬野村,已經栽植的半人高山楂樹傲立山頭,滿滿地承載了村民振興的新希望……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