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3-11-08
運城晚報訊(記者 范楚喬 郝麗莎)我市目前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2處,居全國地級市之首,被譽為“中華五千年文明的主題公園”。11月7日,在“聚河東 話未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運城思客會第二場分論壇——文化傳承與文物活化利用研討會上,與會人員圍繞做好黃河文化遺產系統保護等內容,為我市傳承文化發展繪就了新畫卷。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大力支持、多措并舉,為全面提升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副市長梁清燕為與會人員分享了運城文物保護的實踐成果,展示出運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和堅定文化自信的信心和決心。
我市在先天文物資源稟賦的基礎上,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推動實現與文旅、文藝、文創的融合。研討會上,世界城市品牌大會執行主席、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旅游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張婷婷以“域牌構建與在地文化IP開發”為題進行分享,通過大量生動案例,從城市品牌傳播的角度為運城提供了做好文化傳承的新思路,使大家從新視角感受到運城獨特的文化魅力。最后,山西省社會科學院黃河文化研究所副所長趙俊明以三晉文化為例,闡述了黃河文化的開放性,讓與會人員體會到黃河文化是一個時空交織的多層次、多維度、多樣性的文化共同體。
近年來,我市堅持保護優先、綠色發展,因地制宜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鹽湖保護開發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等“1+7”專題項目共同發力,正奮力書寫著高質量發展的“河東答卷”。相關人士說,此次論壇匯聚的智慧與經驗,將為運城傳承黃河文化、做好文物保護工作產生積極影響,為我市高質量發展提供充沛動能。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