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3-10-19
□運城市中醫醫院肺病科主任、主任醫師 王金成
在門診,經常遇到市民前來找大夫把脈調理身體,那什么是中醫調理呢?調什么?又理什么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
調什么?
中醫調理是以中醫學理論為基礎,運用望聞問切、手法探查等手段,了解被檢查者臟腑陰陽、氣血經絡、筋骨脈絡的狀態,經中醫師的辯證分析,從而指出健康隱患,提出針對性養生防病方案,調理體內的陰陽平衡和經絡通暢,達到舒緩疼痛和促進健康的目的。
中醫調理就是調陰陽、理平衡。讓“曾經的病”康復好轉,讓“未知的病”不再發展,讓“已病”不斷自愈。讓“未病”沒有產生的機會,將“小小的毛病”扼殺在萌芽狀態,達到調治、調和、照料、休養之目的。
怎么調?
中醫調理的手段有非藥物調理和藥物調理。
非藥物調理主要是指生活方式的調理,包括調理脾胃、睡眠、心情(情緒)、生活起居、冷暖寒熱等。
假如同樣活到一百歲,一生未使用過藥物是生活的最高境界,少用藥次之,反復用藥次次之。是藥三分毒,藥能治療疾病,亦能導致疾病,用藥會加重自身經濟負擔,用藥會加重社會負擔,所以調理首選非藥物方法。
?如調理脾胃:做到飲食清淡,營養搭配合理,饑飽適宜,忌食生冷辛辣,保持大便通暢。這樣做體重偏瘦能增重,偏胖能減肥。
?如調理生活起居:做到生活要規律,按時吃飯、睡覺、起床,堅持鍛煉身體,每天半小時以上。夏季不要過于貪涼。
藥物調理主要作用是調理體質(包含陰陽、氣血、寒熱、虛實)、臟腑等。
體質分為平和質(正常狀態)、氣虛質、血瘀質、陰虛質、陽虛質、痰濕質、濕熱質、氣郁質、特稟質九種。
平和質是指陰陽平和,屬于臟腑氣血功能正常的一類人群,其他八種是體質偏頗、易患疾病的人群。體質是人的一種生理狀態,調理是改變體質的手段,調理體質就是運用藥物將偏頗的體質調為平和質,以減少發病或不發病。
?如陽虛質,多表現為陽氣不足,有寒象,可以見到疲倦怕冷、四肢冰涼、少氣懶言、嗜睡乏力、容易生病等,治療以溫陽散寒為主。一些人群冬季容易發病,或冬季病情加重,夏季緩解,多是陽虛體質,最常見的是老慢支、哮喘、慢性咳嗽等疾病。冬病夏治——穴位貼敷就是治療陽虛體質的常用方法,平素可以口服附子理中丸、附子湯等以改善陽虛體質。
?如痰濕質,痰濕體質者的膽固醇、甘油三酯、極低密度脂蛋白、血糖顯著高于非痰濕體質者,常表現為精神不振、頭暈目眩、多痰、面部多油、浮腫、睡時鼾聲如雷等。痰濕質類似西醫所說的代謝綜合征,即人體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質發生代謝紊亂,與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高尿酸血癥等疾病密切相關。中醫認為胖人多痰多濕,所以痰濕質肥胖者偏多。治療以燥濕化痰、通利二便為主。口服二陳湯或黃連溫膽湯,聯合五苓散、小承氣湯可以明顯改善痰濕體質。
由于飲食不當,或情緒不暢,或勞心過度,或過于安逸等原因導致部分臟腑功能失調,出現相應的臨床表現,通過使用中醫中藥治療,使失衡的臟腑功能得以恢復正常,稱為調理臟腑。調理臟腑,包括調理脾胃、肝膽、脾腎、心肝、心肺等。
?如調理脾胃:脾宜升,胃宜降,假如饑飽失宜,或過食生冷辛辣等導致脾胃升降功能失常出現一系列消化系統癥狀,如不想吃飯、惡心、燒心、反酸、打嗝、腹脹、便秘或大便稀溏等,通過調理脾胃,這些癥狀會快速得到改善。
?如調理脾腎:素體陽虛,或房勞過度等原因導致腎陽不足,未及時治療加至貪涼飲冷,進一步導致脾陽不足,反之,脾陽不足亦能導致腎陽不足,最終形成脾腎陽虛,癥見畏寒喜熱、手腳偏涼、喜食熱飲、脘腹脹滿、大便稀溏等,這類人群喜歡過夏季,不喜歡過冬季。通過溫補脾腎,癥狀會逐步得到改善。
什么情況需要中醫調理?
無癥狀但實驗室檢查有指標異常者需要調理,自我感覺身體稍有不適者需要調理,有癥狀時必須調理。
常見需要調理的人群有:體質偏頗且有明顯不適感,如乏力、怕冷、心煩、易發脾氣、肥胖等;影響到正常學習生活的人群,如健忘、失眠、焦慮、抑郁等;西醫診斷有明確疾病的人群,如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西醫治療效果不佳者,如胸中憋悶喜歡長出氣、慢性頑固性咳嗽、長期低熱不退等。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