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

一個傳統村莊的嬗變

?——聞喜縣桐城鎮邱村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10-09

本報記者 王新欣

聞喜縣桐城鎮邱村村民在收獲大棚蔬菜。

連片的蔬菜大棚讓人眼前一亮,縣城通往邱村的公路煥然一新,村中的農家樂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

聞喜縣桐城鎮邱村近年來的變化讓人耳目一新。

幾年前,這里還是一個離縣城較遠的傳統農業村,村民去趟縣城坐車得20多分鐘,村中有小轎車的人屈指可數。看到這幾年村里的發展,村黨支部書記李菊香的心里樂開了花。

這樣大的變化,邱村是如何做到的呢?記者前往邱村進行了采訪。

“向重整土地要潛力”建立萬畝蔬菜示范基地

邱村地處鳴條崗前沿,由原上邱、下邱、西邱、黃花嶺四個村合并而成,全村耕地面積3800余畝。

2000年以后,村民開始種植大棚蔬菜,不過,當時還是竹竿棚。由于每家的地塊比較分散,平均一家就有10塊地,因此大棚種植一直發展不起來,這也成為擺在村民眼前的一道難題。

2015年,還是下邱自然村黨支部書記的李菊香想要改變這一現狀。

“一定要重整土地,才能把大棚蔬菜發展起來。”說干就干,李菊香立即號召村“兩委”干部做群眾的思想工作,爭取把小塊地收回來,重新分地。

經過近一年的溝通協調,終于,在干部帶頭、黨員起先鋒模范作用的影響下,下邱村完成了村集體土地的重新劃分。每家由原先的10塊地合并到后來的兩大塊,下邱村村民逐漸搭起了鋼架大棚,省工省力的同時,也能應對刮風下雨天氣,種出來的蔬菜質量還高。

“目前,下邱村百分之九十的種植戶都搭的是鋼架大棚,總數在400個左右。主要種植的是綠葉菜,包括菠菜、香菜、生菜、上海青、茼蒿等,遠銷北京、天津、湖北、陜西、河南等地,還帶動了周邊許多村子發展起了大棚蔬菜。”李菊香言語間充滿了自豪,“合并后,蔬菜依舊是我們邱村的主導產業,而且由于我們采用的都是物理殺蟲,諸如粘蟲板、殺蟲燈等,所以在保量的同時,還保障了蔬菜的綠色、安全,在市場上很受歡迎。”

土地集中連片,大棚蔬菜的發展蒸蒸日上。

在蔬菜產業發展過程中,村黨支部還充分發揮“引擎”作用,通過村集體經濟、上級幫扶資金、管理服務組合方式,大力實施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探索“村黨支部+合作社+菜農”發展模式,引領創建口福蔬菜專業合作社等。目前,口福蔬菜園區已被確定為農業農村部蔬菜標準園,“涑川茼蒿”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認證。

“其中,霞聚農牧專業合作社通過租賃集體的溫室大棚和資金入股,菜農以土地、勞動力入股,建立產品溯源體系,統一收購標準,打造‘無公害綠色’品牌,并組織開展‘云端帶貨’‘網紅直播’等系列活動,拓寬產品銷路,推動了大棚蔬菜實現優質優價,蔬菜種植產業提檔升級。”桐城鎮組織委員郭鑫介紹道。

綠色產業,讓邱村村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

空中俯瞰聞喜縣桐城鎮邱村蔬菜種植基地。本報記者 金玉敏 攝

“路通了,客商一下子多了”修出一條“致富路”

與聞喜縣城南大街毗鄰,一條筆直的公路直通邱村,方便了邱村村民的同時,也方便了前來運輸蔬菜的客商們。

  4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蕪。村民出行需要繞一個很大的“U”型大彎。“之前我們都是從南關村繞到縣城去,需要多走七八里路,非常不方便。而且由于路太窄,客商來了,大車也進不了村。”邱村村民魯永善說道。

按理說,邱村去縣城的直線距離并不遠,但由于現在的大路原來是死胡同,所以村民只能繞行,更重要的是,道路不暢制約了村里蔬菜產業的發展,這又成了李菊香及村“兩委”干部的另一個心結。

面對家鄉的現狀,李菊香心里比誰都清楚,村里的支柱產業必須發展起來,才能帶著鄉親們走得遠、富得快。

2018年,聞喜縣西湖路南延重點項目工程啟動,李菊香看到了希望:“這不正是一個機會嘛,這個工程通車后,西湖路離邱村只剩下200多米的距離,我們只要把這200多米的路貫通,邱村就一下子成了城邊村。”

2018年8月28日,是李菊香終生難忘的日子。那天,她號召下邱村165戶村民,開始集資捐款修路。

“剛開始大家還不情愿,我第一個上臺,帶頭捐了15000元,接著,村干部、黨員們紛紛上臺捐贈。”李菊香欣慰地笑了起來,“就連我的愛人、一開始極力反對我捐款修路的魯長識,在那天也爭先沖上去捐了500元。”

那天,村里的喇叭上循環播放著《愛的奉獻》《我的故鄉》,在這種氛圍的感染下,兩小時的時間,下邱村村民自愿捐款310051元。說到這里,李菊香心中充滿了感激,“我永遠記得這個數字,這每一分錢,都寄托著村民的希望。”

道路鋪油、綠化,直接連通了西湖路,邱村村民告別了繞路到縣城的歷史,開車3分鐘就進城了。“路通了,送孩子上學方便多了,客商一下子多了。”魯永善臉上的笑容難以掩蓋。

魯永善家種有生菜、菠菜等綠葉菜,他說:“路修好后,交通一下子便利了,生意非常好,去年光是生菜,毛收入就有十幾萬元。要不是這條路,村里的蔬菜產業不會這么紅火。”

客商多了,村里每天都會有幾十輛拉菜的貨車。每天收菜的農戶不下300戶,“從早上8點到晚上11點多,村里的車就沒斷過。”魯永善說。

目前,邱村已經成為桐城鎮萬畝蔬菜示范基地的核心區,周邊裴社鎮、河底鎮,夏縣上晁村、下晁村都將蔬菜拉到邱村售賣。村中發展蔬菜批發市場5個,全村蔬菜大棚已經達到800余個,村民年均收入超過2萬元,解決周邊富余勞動力200余人。

在邱村村民看來,這200多米公路的貫通,對邱村蔬菜產業發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與此同時,路通了之后,村里的污水和城市的排污管道連接起來,再也不用擔心排污問題。一半以上的村民家中換上了沖水馬桶,冬季也實現了集中供暖,村民的幸福指數大幅上漲。

“打造鄉村一日游”突破發展瓶頸

邱村的蔬菜有口皆碑,勝在它是綠色無公害產品,規模大,但價格低卻是制約該村蔬菜產業發展的一大難題。

“目前村‘兩委’和口福蔬菜專業合作社正著力引領農戶提高種植技術,例如對蔬菜進行噴灌,這樣省水,菜的質量也高。”李菊香說,“接下來,我們一來計劃對蔬菜進行分揀,以便和農超對接;二來打算做休閑觀光采摘項目,采摘蔬菜以及草莓、圣女果等。”

李菊香的藍圖,可不僅僅是蔬果采摘,更是對于鄉村旅游的整體規劃。

邱村文化底蘊深厚,人杰地靈、人才輩出。這里是三國名將毌丘儉的故鄉,坐落著聞喜縣境內為新中國革命和建設獻出寶貴生命的英雄烈士陵園,這里還有距今1700多年歷史、法顯自幼生活講經弘法、梁武帝在此出家修道的古寺院——法顯寺。

近年來,村“兩委”聚力鄉村振興,充分挖掘本村毌丘文化、英烈文化、法顯文化、蔬菜文化“四大文化元素”內涵,在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中,培育了良好的村風民風。在接下來的發展中,這“四大文化元素”也將成為邱村發展鄉村旅游的關鍵。

“不僅如此,村里還有個水庫,開發好后,游客可以在此劃船、釣魚,累了就去村里的農家樂歇歇腳。”李菊香對未來很是憧憬,“邱村交通便利,在這里打造鄉村一日游,我認為還是有優勢的。”

目前,邱村已有“聚福閣”“風竹園”等8家農家樂。中秋節當天,“聚福閣”里坐滿了人,“來這里必須提前預訂,不然根本沒位置。”“聚福閣”的老板一邊招呼客人一邊說,“聚福閣”規模大,適合企業團建、家庭聚餐等,位于村口的“邱村飯店”則是走平民化路線,“路修好后,這兩年村里的人流量很大,來我們這里吃飯的基本上是大車司機、種菜的農戶等,生意特別好。”“邱村飯店”老板仇女士的臉上洋溢著笑容。

走在村中,家家戶戶都蓋起了二層樓房,開起了小轎車,大部分還在縣城買了房子;村里的客商絡繹不絕,農家樂里門庭若市……邱村的變化,體現在村中的角角落落,也體現在了村民們一張張質樸的笑臉中。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