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3-09-25
9月17日,中國“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申遺項目,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5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決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7項世界遺產。

至此,全球首個茶主題世界文化遺產花落中國。
消息傳來,人們對茶,這一中國特有的產物有了更多的期待和關注。
其實,說到茶,大部分國人都不陌生,甚至說每天都會喝到。

那么,喝茶的眾多講究,以及茶背后的故事,你又能了解多少呢?走進市區北部子文路上的“一葉蒙山”,或許會有所收獲。
連日來,細雨伴著微風灑落人間,給初秋的燥熱帶來了不少清涼。有人說,這種天氣適合喝茶。
剛到“一葉蒙山”門口,熱情的店主就迎了出來。
店主名叫王洋,三十左右,個高一米八五,膚白眉濃、溫文爾雅。進門,環顧四周,茶品豐富、書畫相伴、音樂繞梁,心歸此處、正逢其時。在一張長方茶桌前坐定,王洋笑著說:“品一道普洱吧,這可是世界遺產。”
說著,他便收拾茶具,在等水開的時候,講起了眼前這把紫砂壺的前世今生。到取茶葉時,他卻靜而不語,輕輕打開茶餅包裝,取量、稱重、溫壺、投茶、洗茶過后,便對茶葉的產地、采摘、出品、儲存、沖泡等進行了詳細的介紹說明。
當掀開紫砂壺蓋的那一刻,一股沁入心扉的茶香,馥郁不散。手持著品茗杯,久久不想入嘴,只想讓茶的香味更持久地散發。
“要慢慢品,品茶不能急,只有心靜下來,才會真正地領略到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享受茶的清香。”王洋說,“此款普洱生茶,會讓你在頭道、三道、五道茶湯中品嘗到不同的香味、不同的感受,這就是茶文化的一部分”。
品一壺茶的過程,讓人不由自主地言語少了,不少的感受、感悟仿佛是自己和內心在對話,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
聊得多了,彼此熟絡,活潑爽朗的女店長也打開了話匣子。閑談中得知,這位店長樂于幫助左鄰右舍,得一外號“街長”。
店長不過二十出頭,卻在茶葉圈子摸爬多年,不僅掌握著各類茶葉的沖泡知識,還對茶葉店的整體布局、陳設等也有一套方法。一個擺臺、兩排展柜,一張茶桌、幾個座椅,茶品、綠植、擺飾……簡單的陳設映襯出清新素雅的氛圍,讓身處其中的人感受到安靜而溫馨。
“開啟川茶凈界、一葉可知蒙山”墻壁上的這句話,應該就是這家茶館的“茶眼”了。在淡淡的青綠底色的襯托下,它仿佛一下就能把人帶入煙雨蒙蒙、古雅清麗、奇異清幽的古茶林海之中。
相聚之中,還有一店員,比較靦腆,與店長性格正好互補。“秀色掩古今,荷花羞玉顏。”是見到她,與她聊天過程中大腦中閃念過的詩句。品茶的交流過程中,得知她也是因為喜歡茶文化,而選擇在茶館工作。為了解更多茶文化,她還多次報班,專門研學。
店員對茶文化的認識有獨到之處,給人一種“人在山外覺山小,人進山中知山深”的感覺。她還推薦了兩本有關茶文化的書籍。這兩本書籍,她再三翻閱、反復琢磨,每每沉浸其中,總有頗多獲益。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流逝,窗外的雨也漸漸停了,一壺茶也喝到底了。
來日方長,和幾名知茶、懂茶的人,沏一壺好茶、讀幾本好書,在這個靜謐、溫馨、高雅的地方,度過一個閑適的午后或傍晚,豈不悠哉!
記者 景斌 通訊員 衛振廷 文圖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