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3-08-05
□張憶
暑假期間,家長和孩子每天朝夕相處,這成了親子互動最親密的時間。不過,這也是親子沖突最易爆發的時刻,當然,更是親子關系的最佳修復期。父母究竟該怎樣跟孩子和平共處?
本期分享假期家長常見的四種困惑及應對方式,以期幫助更多家長有效“避雷”,和孩子們共度一段和美的親子時光。
困惑一 孩子有了小秘密
暑期,原本想著和孩子多溝通,但發現孩子有了自己的小秘密,有事更愿意和同齡人說。
暑期親子相處的時間久了,父母一定要對原來的相處模式做些調整,尊重孩子的變化與成長。
要允許孩子有隱私 父母要給到孩子足夠的支持和信任,嘗試接納孩子已經長大的事實,有的時候并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家長可以在固定的時間和孩子一起聊聊天,坦然告訴孩子自己的顧慮等。
要適當拉近距離 與孩子溝通時,家長至少是要放下手頭的事情,讓孩子知道你是以爸爸/媽媽身份,有效陪在他們的身邊;家長與孩子交流時,建議坐在孩子身邊一側,以朋友的身份聽聽孩子的想法和建議。
困惑二 溝通如雞同鴨講
有時候發現我和孩子溝通的內容和話題并不在一個頻道上,常常容易雞同鴨講,怎樣才能避免這種局面出現呢?如何“好好說話”成為家長們的必修課。
共情關注 父母要有意識地去觀察孩子在關注什么,當真正參與到孩子感興趣的活動當中時,親子之間的聯結才會真正產生。
充分交流 要多跟孩子交流,并全身心地投入。對于青少年,其實可以和他們探討一些比較深入的話題,因為他們此時正是對這樣的話題感興趣的時候。
輪流談話 家長要避免“一言堂”,交流時不能只噼里啪啦地單方面輸出。輪流談話有兩點要注意:一是多用開放式提問,少用封閉式提問;二是多用真誠請求的語氣,少用命令的方式。
關掉電子設備 如果我們和孩子溝通時,在擺弄手機,那么前面三條原則都無法貫徹。試想,父母的注意力都被其他吸引了,那何來的“共情關注”“充分交流”?
困惑三 孩子不懂得感恩
感覺孩子慢慢長大了,應該學會主動承擔家中的事情,但現實是我們在忙前忙后,他卻絲毫沒有體諒我們的意思……
鑒于此,建議家長們在家中不妨多營造感恩的氛圍,讓孩子有機會參與家庭生活和家務勞動,學會分享與給予,學會對自己的事情負責。學會感恩的方式不一定是很奢侈的禮物,可以是與家人之間的一句問候、一份晚餐等。
真正的家庭教育,是用一朵云去推動另一朵云,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父母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的一言一行,因為孩子就是家庭的“一面鏡子”。例如,家長可以適當“示弱”,表達你的辛苦和勞累,讓孩子幫你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完成后對孩子說聲謝謝,給予鼓勵和積極的反饋。
困惑四 怎樣算有效溝通
每天跟孩子嘮叨的那些到底算不算有效溝通?真正的母慈子孝該如何實現?
很多家長會說,我們家庭氛圍挺好的,每天都和孩子有很多交流。可實際上,大多數時候的家庭親子溝通是有“溝”無“通”,停留在生活瑣事上的交流和學習方面的鞭策。
我們發現,一家人住在一起,看似彼此相處的時間無限多,實則真正的交流與互動非常少。如果家長不去主動密切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很可能大家各忙各的不交流。
除了要想辦法增加更多有效溝通,有條件時不妨多開展些有意義的家庭活動。這也是密切家庭成員之間關系十分有效的途徑。例如,組織全家一起出游,或逛博物館、書店等。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家庭當中的儀式感活動,一年之中重大的節日、紀念日,都需要家長們盡可能精心準備,好讓孩子能盡可能多地沐浴在歸屬與愛的特別時光中。
(《文匯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