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社會>

厚植家鄉文化 擔當傳承使命

——百余名返運大學生參加“追隨領袖足跡 汲取奮進力量”研學活動小記

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3-08-04

記者 杜磊 見習記者 陳怡霏

7月28日,由中共運城市鹽湖區委組織部、區委宣傳部、共青團鹽湖區委主辦的“追隨領袖足跡 汲取奮進力量”研學活動在鹽湖區展開,100余名返運大學生受邀參加此次活動。他們追隨領袖足跡,重點參觀了河東池鹽博物館、鹽池22號堤埝、運城博物館、解州關帝廟等文物景點,實地探究文物中的運城,在歷史中感受家鄉的文化魅力。

大學生聆聽講解員介紹文化遺跡

追隨領袖足跡

體悟河東歷史

5月16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蒞臨運城,先后到運城博物館和運城鹽湖考察,就黃河流域生態和文物保護等作出重要指示,站在中華文明永續的戰略高度,為我市文物保護、文化創新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此次研學活動,大學生們首先來到河東池鹽博物館,被大廳墻上大大的“盬”字吸引。《說文解字》載:“盬,河東鹽池也。”在得知了“盬”字由來后,他們驚嘆,沒想到有一個字是專門為家鄉的鹽池而造。河東池鹽博物館以鹽池為主題,不僅解釋了“運城”名字的由來,而且詳細介紹了產鹽的諸多工序,可謂歷數鹽池的前世今生。

“制鹽過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自己是運城人,但還是第一次近距離了解產鹽的過程。這次研學,讓我對家鄉的歷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一名大學生興奮地說。

在展廳內,他們不時被精巧的雕塑吸引,或是為舊時照片駐足,在停下腳步的片刻,感受古今的交融與變遷。

鹽池岸畔,蕙風徐徐。走在鹽池22號堤埝上,大學生們感受到了鹽湖的遼闊,眺望遠方,池水與天邊相接,泛著一抹神秘的青藍色。他們細細觀賞了展示臺上的鹽湖航拍照片,只見堤埝縱橫交錯,像是廣袤農田中的道道阡陌。展示臺上還盛放著鹽池生產的芒硝等化工原料,他們觸摸著鹽池結晶,體悟著千百年來河東人民在此灑下的辛勤汗水。

來到運城博物館,大學生們依次參觀了“華夏尋根”“館藏珍品”“盬鹽春秋”等展陳,在聽到講解員說“運城擁有全國重點文保單位102處,是我國擁有國保文物數量最多的地級市”時,他們不由得發出一聲驚嘆。“方寸之間,一覽千年。這次參觀讓我深刻感受到家鄉深厚的文化底蘊,也堅定了我畢業后回鄉發展的決心。”來自山西大同大學的學生蔡江峰說。

來自河北經貿大學的程思尹表示:“這次參觀對我今后的學習和就業有很大的幫助,希望之后能用到我所學的專業知識,為家鄉文旅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22號堤埝觸摸鹽池礦產

感受忠義精神

增強文化自信

游學的第四、五站去往的是解州平常街和關帝廟。走在平常街的路上,可以看到,幾個臺子擺放在道路正中央,這是平時演出關公情景劇的戲臺。從北向南依次分布了《青龍轉世》《劍心書韻》《喜結連理》《勇殺惡霸》和《義結桃園》5個情景故事,觀眾可以走一路、看一路,近距離感受關公文化。就讀于山西工學院的趙舒雅對此頗有感觸,她說:“平常街的建筑風格和文化氛圍,把游客瞬間拉回到三國時代,讓人們可以沉浸式地了解關公的故事,帶給游客身臨其境的獨特體驗,別有一番趣味。”

為進一步了解關公,大學生們來到下一站——解州關帝廟。在解州關帝廟門前,同學們油然而生出一種莊嚴肅穆之感。“這是一種歷史帶給人的厚重感,一路的參天古柏讓人在仰望中心生敬畏。”來自太原師范學院的翟津瑤說道。古老的門樓和斑駁的匾額,無聲地透露出這里建筑的歷史痕跡。“歷史上有16位帝王,一共封謚過關公23次。康熙御筆‘義炳乾坤’、乾隆欽定‘神勇’……眾多皇家敕賜和名人題刻的匾額,都展現了關公受萬世敬仰的地位。”講解員說道。

最好的課堂在路上,大家跟隨講解員了解關帝廟的歷史文化,感受關公的忠義精神,進一步增強了文化自信。

參觀農民夜校

踐行知行合一

“西張耿農業技術夜校是做什么的”“為什么要來這里研學”……

抱著諸多疑問,大學生們來到位于鹽湖區龍居鎮西張耿村西張耿農業技術夜校。據了解,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為開展村民掃盲運動而創辦的學校。該校既教授農民認字,同時還提供科學技術培訓,將掃盲工作與學習技術相結合,產生了非常好的教學和實踐效果。

1955年12月27日,毛澤東在《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的按語中介紹了西張耿農業技術夜校是“一個受歡迎的農業技術夜校”。西張耿夜校模式也在當時“火遍全國”,并在各地推廣。

在中南大學讀研的劉迎澤在了解夜校的歷史后說:“夜校給我的啟發很大,做研究工作更應該將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知行合一,發揮教育的更大價值。”

在博物館留下精彩瞬間

緬懷革命先烈

傳承紅色基因

研學的最后一站來到運城市鹽湖區烈士陵園,進入場館前,大學生們都自覺保持安靜。聽了講解員對烈士事跡的介紹后,太原師范學院學生金嬋深受感動,她說:“當年和我們差不多大的年輕人為了革命事業獻出自己的生命,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要繼承烈士遺志,弘揚愛國精神,并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永遠活著。這是我參觀烈士陵園時心里最真實的感受。革命先輩們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換來了一個光明的現在,也許時間會沖淡記憶,但他們偉大的精神和光輝的形象永遠不會磨滅。”河南科技大學學生李佳瑤說。

共青團鹽湖區委組宣部負責人表示:“這次研學活動旨在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運城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團十九大精神,同時希望通過此次活動讓大學生們深入觀察家鄉發展變化,全面宣傳推介鹽湖豐富的旅游資源和文化資源,激發大學生們對家鄉的熱愛。”

大學生們紛紛表示,沿著領袖的足跡,就是要把文化傳承下去,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厚植家鄉文化的同時,積極擔當文化傳承使命,為運城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