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07-28
本報記者 魏 濛
進入盛夏,歡樂的暑假到來,這既是孩子們最輕松快樂的假期,也是各類安全事故的多發時段,全國多地發生的溺水、居家墜樓、中暑等安全事故為我們敲響警鐘。我們該如何預防暑期可能發生的意外危險呢?市中心醫院預防保健科主任衛枝送上的這份防溺水、居家安全、出游防暑的暑期安全“防護網”秘籍,家長們一定要和孩子一起認真學習喲!
筑牢“防水壩”
7月13日,呼和浩特,一對母女在河邊玩,12歲女兒意外滑入水中,母親施救,2人溺亡。
7月20日,海南屯昌金坡水庫,1名剛高考完的男生與同學相約水庫邊拍照,結果不慎從水庫堤壩的斜坡滑落進水庫,不幸溺亡。
……
7月25日,是第三個世界預防溺水日。在這之前全國多地發生的多起少年兒童溺水事故,向我們發出警示:正值暑假,學生溺水進入高發期,為孩子筑牢“防水壩”,刻不容緩。
“一再發生的慘劇表明,對于生性好動、對自然充滿好奇、對危險缺乏認知的未成年人,只是提醒并不夠。”要如何遠離溺水事故,過一個安全快樂的暑假?衛枝從增強孩子的認知、防止孩子接近危險水域、讓孩子掌握溺水自救和救援能力等方面,給出了具體的建議。
這些情況容易導致溺水:不了解水性,對自己的體力和游泳能力缺乏正確估計,進入水中便可能導致溺水;即使是習水性的人,由于未做充分準備活動,下水后突然遭受冷水的刺激,或者游泳的時間過長,體內的二氧化碳喪失過多等原因會在水下出現四肢痙攣、抽搐,導致失去自主能力而下沉;安全意識淡薄,在非開放的水域游泳,四肢可能會被水底的水草纏繞而導致下沉,或者陷入泥沙而失去控制能力;在水中互相嬉戲、打鬧,發生意外后驚慌失措,導致溺水;身體不好,患有心臟病、貧血、癲癇及其他慢性病的孩子,可能在游泳中因冷水的刺激而引起舊病復發,從而導致溺水。
警惕溺水高風險地點:不同年齡段兒童溺水發生的高危地點不同,4歲以下兒童的溺水高發地點主要為家中蓄水容器,如水缸、浴盆等等;5歲—9歲兒童溺水高發地點會涉及水渠、池塘和水庫等;10歲以上兒童活動范圍更大,主要為池塘、湖泊和江河等。
這些認識誤區要避開:游泳圈、充氣的水上玩具可以很好地保護孩子?——錯!沒有任何設備可以代替成人監護;溺水時,一定會拼命拍水或大喊,能被及時發現?——錯!很多溺水都是悄無聲息發生的,而且發生得非常迅速;會游泳就不會溺水?——錯!嗆水、抽筋、過度疲勞等都可能導致會游泳的人溺水。
“每年進入夏季后,尤其是暑假期間,醫院救治溺水者的診例都會大幅增加。”衛枝說,家長和孩子一定要具備基本的急救知識,萬一發生溺水,能夠及時地自救和搶救。
溺水后的自救。保持鎮定,先呼救,放松全身,保持仰面平臥,讓身體漂浮在水面上,使口鼻露出水面,用腳交替上下拍水;發現身體下沉時,用力吸氣后屏氣,將手掌向下壓。若在游泳時發生抽筋要停止游動,仰面浮在水面上,并呼救。施救者到后溺水者不要拉扯施救者,保持全身放松,任由施救者操作。
對溺水者的施救。發現溺水者后,周圍人應大聲呼救,尋求附近人員的幫助,并立即撥打110、120,尋求專業人員的援助。在專業救援到來之前,可向溺水者投遞竹竿、繩索、漂浮物等將其拉回岸上。不推薦多人手拉手下水救援。若需要入水救人,施救者應從背后接近,可用一只手從溺水者的腋下插入后握住其對側的手臂,也可托住頭部,用仰泳的方式將其拖回岸邊。注意防止被溺水者緊抱纏身,應蜷縮自沉,待溺水者松手后再行救助。
對于溺水者實施現場急救要遵循原則:按照開放氣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壓和除顫的順序急救。衛枝表示,溺水的損傷程度與時間相關,獲救時間越早,損傷越小。
居家安全莫大意
一到放暑假,孩子的看管問題對于不少家長來說便成了一件讓人撓頭的事情。獨留孩子一人在家中,存在著各種安全隱患,令家長們擔憂。
近日,湖南一小區發生一起兒童墜樓事件,兩個孩子連同防護窗一起從5樓墜落,雙雙墜亡,令人心痛。
事實上,全國各地每年發生的兒童墜落事件觸目驚心,而且這些墜樓事故集中發生在家里,其中兒童占了八成。調查發現,事故發生時,四成以上家長不在孩子身邊,這些家長普遍思想麻痹,高估了孩子的能力,或抱著不會有事的僥幸心理,將孩子獨自留在家里,有的甚至將孩子反鎖家中,導致了悲劇發生。
如何在給孩子們一個快樂、充實假期的同時,又能為孩子們的暑期安全提供保障?衛枝提醒,作為孩子的監護人,家長們應該時刻意識到安全隱患就隱藏在孩子們的身邊,防患意識不能松懈。
防墜落不留“空白點”。增加窗戶的保護措施,能使兒童窗口跌落死亡事件降低50%至90%。防止兒童墜樓的最好辦法,就是在飄窗、陽臺等處安裝安全系數高的防護欄,二樓以上必須安裝防護網;可加裝內開式窗戶,高層的內倒窗可有效阻止孩子墜樓意外;陽臺和窗臺附近不要放置矮柜、凳子等可供孩子攀爬的家具;陽臺圍欄應定期檢查與維修,以免老舊松動。同時要加強安全教育,讓孩子知道哪些行為是危險的、絕對不能做的。
衛枝特別提醒,現在一些快遞、外賣會放在小區門口或樓下某個集中存放點,有些家長下樓自取時,會把孩子單獨留在家,容易造成短暫的“空白點”。殊不知,這些“空白點”往往容易引發悲劇。身為家長,永遠不要心存僥幸。
增強安全用電意識。若發現家中的電線有破損或脫落千萬不要伸手觸碰,開關插座、高溫電器不能碰,例如電吹風機、電熨斗等,避免燙傷或發生其他危險。
在日常生活中,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器在充電時盡量不要使用,尤其是不要玩游戲。家長還要教育孩子發現電器著火不要慌,立刻關閉電源總閘,再用棉被衣物或者干粉滅火器撲滅。千萬不能用水滅火,否則很可能導致火未滅先觸電。家用電器要按時檢查,及時更換并修復老舊破損的設備,注意正確使用電器,排除隱患。
安全用火要牢記。家中如果有打火機、火柴等物品,盡量放在孩子無法觸碰的地方,避免孩子因為好奇引發火災。同時,家長應教孩子一些防火知識,一旦發生火災該如何應對,用什么方法可以滅火,該怎樣保護自己,并記住119火警電話,必要時及時報警。
年齡大的孩子可能會自己在家做一些簡單的飯菜或熱一熱家長準備好的飯菜,家長要提前教會孩子如何安全用火。例如,使用燃氣灶時不要分心,不可長時間離開,使用完畢要完全關閉后再離開。
高溫天出游防中暑
衛枝針對暑期出游的孩子如何做好高溫下的戶外防護,從衣、食、住、行幾個方面進行指導。帶娃旅行的家長以及參加各類研學活動的孩子們,可以從中得到借鑒,讓這個假期在安全健康的前提下收獲滿滿。
夏季穿衣要選天然纖維。孩子的夏季衣物要盡量選擇棉、麻、絲等天然纖維材質,這些材質的衣服具有柔軟舒適、透氣清爽的特點,散熱性較強,且能夠吸收相當于自重20%的水分,并迅速釋放水分。
穿衣并非越“清涼”越好。很多家長夏天會給孩子穿得非常“清涼”,背心、短褲,甚至會給孩子剃光頭。但如果氣溫超過35℃,皮膚裸露在外不僅不涼爽,反而會吸熱,容易導致中暑。夏季防中暑最好給孩子穿淺色衣服,不要少穿或不穿。
保證孩子的飲水量。多喝水,但口渴后不宜狂飲,應適當補充些淡鹽(糖)水,因為大量出汗后體內鹽分丟失過多,不及時補充鹽分易使體內電解質比例失調,導致代謝紊亂。可適當補充一些溫開水、綠豆湯或含電解質的飲料。注意劇烈運動后不要立即喝大量冷飲,不要吹空調以及洗冷水澡。可以在活動后休息幾分鐘,心率相對平穩后再喝冷飲。
飲食均衡清淡。少食高油脂食物,飲食盡量清淡,不易消化的食物會給身體帶來額外的負擔。但要注意,高溫環境下人體更需要攝取足夠熱量,應保證足夠的蛋白質攝入量。此外,可多吃水果蔬菜,不宜過度吃冷飲。
室內外溫差不宜太大。有的孩子從外面高溫環境回到旅館或家后,喜歡開足空調、電扇或立即去洗冷水澡,但這樣會使全身毛孔快速閉合,體內熱量反而難以散發,還會因腦部血管迅速收縮而引起大腦供血不足。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室內外溫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調時,建議室內外溫差不超過5℃為宜。即使天氣再熱,空調室內溫度也不宜調到24℃以下。
戶外活動避開最高溫時段。根據高溫天氣調整孩子的作息時間,避開一天中氣溫的最高時間段進行戶外活動。外出時采取必要的防曬措施,盡量戴太陽鏡、遮陽帽或使用遮陽傘。
衛枝特別提醒,開車帶娃出行的家長,絕對不能把孩子單獨留在車內。汽車內空間比較密閉,熱量不容易散出去。高溫天氣下經太陽一曬,車內溫度會迅速升高。如果孩子單獨留在車上,可能會因高溫而中暑,重度中暑甚至會危及生命。類似的事情每年都有發生,教訓慘痛。
家長在平時應教會孩子一些車內自救的方法,比如告訴孩子車門的解鎖鍵在哪里;如果孩子自己打不開車門,要及時向外呼救,拍打車窗、按喇叭或者按開雙閃引路人注意;用尖錘敲碎車窗四個邊角逃出。
此外,不要貼過暗的車窗膜,車內準備兒童哨子、小喇叭等發聲玩具,能讓孩子在緊急時吹哨子求救。家長更不要抱著“就離開一會兒”的僥幸心理,下車時檢查全車,別因為一時疏忽而造成難以承受的傷害。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