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3-06-16
運城晚報訊(記者 景斌 見習記者 楊洋)為助力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6月14日,“文明探源 聯動中國”運城采風活動啟動。

運城學院附屬中學師生深情朗誦《這里最早叫中國》 見習記者 楊洋 攝
“步履輝煌,五千年接力兩行韻;宏圖燦爛,九萬里雄風一路行。”此次活動由《對聯》雜志社與運城市楹聯學會聯合組織,得到了運城市文聯與有關縣(市、區)文聯和詩聯學會的大力支持。此前,《對聯》雜志社有關人員與運城市楹聯學會部分聯家先后深入鹽湖、虞坂古鹽道、西侯度遺址、禹王城遺址、西陰遺址、東下馮遺址,深度感知華夏文明的“源頭活水”,詳細了解中華文化的發展脈絡。
當天的啟動儀式在運城博物館舉行。運城學院附屬中學40多名師生深情朗誦《這里最早叫中國》;部分聯家展示了自己的楹聯作品。市楹聯學會名譽會長楊振生聯題運城鹽湖:因鹽而運,因運而城,黃帝蚩尤以戰,唐堯虞舜以都,皆緣這百味之頭,群龍之祖;從往知來,從來知去,阜財解慍留歌,煮海蒸霞留美,莫辜負人間此寶,華夏此根。市楹聯學會會長王文廣聯題“七彩鹽湖”:七彩流香涵圣惠;一湖真味佐民生。市楹聯學會常務副會長扆軍宣聯題禹王城遺址:三過家,萬古情,大禹由斯分九鼎;一堆土,多少跡,后昆從此悟千秋。鹽湖區詩聯學會原會長孔春枝聯題夏縣師村遺址:甄陶殘器中,諸百件遺痕存洞壑;蠶繭石雕里,六千年紋理蘊滄桑。
“上下五千年,華夏于斯開步早;縱橫三萬里,大河顧我調頭東。”《對聯》雜志社社長、總編傅海青表示,這次采風活動,是傳承弘揚河東歷史文化、推動新時代運城楹聯文化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務實創新之舉。他們將用極具中國特色的文學形式——對聯,書寫“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推動中華民族新文化新文明建設。
王文廣表示,運城作為“中國最佳楹聯文化城市”和“中國楹聯文化強市”,有著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蘊、源遠流長的歷史根脈、影響廣泛的楹聯傳承,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楹聯文化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此次活動是運城楹聯繼“保護黃河·千人萬副楹聯運城行動”之后的又一舉措,旨在用楹聯展現河東風采,為運城文旅事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