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鮮棗之鄉盡歡歌

——2023·山西臨猗第五屆鮮棗文化節前看臨猗棗業發展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06-15

本報記者 付 炎 通訊員 羅曉慶 閆豪杰

仲夏,“中國鮮棗之鄉”臨猗縣,5000畝高標準地坑棚內生機盎然,一顆顆紅似瑪瑙、酥甜脆爽的鮮棗掛滿枝頭、陸續上市。十余萬畝鋼架棉被棚、鋼架雙膜棚和單膜棚、春棚、遮雨棚內的冬棗,有的已進入膨大期、有的正處于快速生長期,棗果青翠、長勢喜人……忙了棗農、醉了游人,也吸引了各地客商慕名而來。

冬棗試驗站內,新型智能溫室大棚項目建設正酣;線上線下,臨猗鮮棗錯時上市、現摘現發,將鄉間美味源源不斷地輸送至各地市場;縣城鄉村,2023·山西臨猗第五屆鮮棗文化節籌備工作正有序推進……此刻的臨猗,就一個字——“忙”。

坑棚鮮棗銷售忙

6月10日,臨猗縣廟上鄉吉令村,大田冬棗樹還花開正繁,地坑冬棗大棚內已是碩果累累,臨猗戰軍鮮棗合作社負責人李戰軍正帶領工人采收冬棗。

“這兩天一天能采摘百十斤左右,一斤賣三四十元,最高時一斤賣一百多元,比牛肉價格還要高哩。”李戰軍喜上眉梢。

今年48歲的李戰軍曾做過苗木生意,2012年開始嘗試栽棗樹,在當地政府舉辦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里學會了棗樹剝芽、掐尖、剝樹、疏棗等一整套技術。2015年,頭腦靈活的他投資百余萬元建起了30畝高標準地坑棚。一畝地純收入比大田栽植時增加了3倍,僅用兩年時間便收回了成本。

這幾年,30畝地坑棚年純收入超過百萬元。嘗到甜頭的李戰軍又在周邊縣市承包了380畝地,并因地制宜分別建起了鋼架棉被棚、鋼架棚、春棚、遮雨棚等,既方便管理,又拉長了自家鮮棗的貨架期。

“每年從5月底開始,我每天的工作基本上就是摘棗賣棗,線上線下都賣,400多畝地一年總收入在四五百萬元?!崩顟疖姷暮眯那橐缬谘员怼?/p>

來自貴州的客商張富強與李戰軍合作近10年。每年這個時候,他都會不遠千里來臨猗,只和李戰軍合作。

“一方面是因為戰軍的棗品質好,脆甜多汁、果面光潔、營養豐富,市場需求量大;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在棗樹管理方面技術高,再有‘臨猗冬棗’品牌加持,市場反響好,消費者認可?!睆埜粡姳硎?。

和李戰軍家一樣,目前當地5000畝高標準地坑棚冬棗普遍成熟上市、產銷兩旺。不少棗農告訴記者,2022年每畝地坑棚冬棗產量在1500公斤左右,畝均收益約6萬元?!邦A計今年收益與去年基本持平”。

科技賦能提品質

6月11日,位于臨猗縣牛杜鎮的臨猗冬棗產業技術綜合試驗站內,一座新型智能溫室大棚正緊張施工。記者在現場看到:長100米、寬15米的溫室大棚主體已經建成,工人師傅們正在進行棚外保溫散熱材料和棚內儀器設備的安裝。

“與傳統地坑棚相比,智能溫室大棚土地利用率更高,而且全部采用新型材料,保溫散熱效果也更好。另外,物聯網自動控制系統的應用,像打藥、施肥、澆水、溫控等,全部實現了智能化、自動化。”試驗站負責人閆耀普說。

傳統農業靠天氣,現代農業靠科技。新型智能溫室大棚的建成投用,實現了鮮棗生產全過程的智慧決策與管控,有效提升了棗果品質,減輕了棗農勞動強度。

據介紹,成立于2022年9月的臨猗冬棗產業技術綜合試驗站總投資1100萬元,目前已經完成土壤檢測、生物防控、品質檢測等8個實驗室和新型智能溫室大棚的建設任務,即將建設百棗園和設施栽培核心試驗示范基地。全部建成后,冬棗產業科技新機制、新模式將有效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生產環節實現了智能化、自動化,銷售環節也同樣如此。廟上鄉張莊村黨支部書記兼特貢冬棗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滕紅革感觸頗深。

眼下,地坑棚冬棗已經成熟,張莊村采取“黨支部+合作社+技術托管+統一銷售”模式發展起來的8000畝綠色認證設施大棚冬棗也即將大面積上市。滕紅革一邊籌劃著今年的銷售工作,一邊抓緊訂購目前國內最先進的冬棗智能分揀線,響應臨猗冬棗“標準、質量、品牌、信譽”聯動提升的目標要求。

“這不是一臺簡單的機器設備,而是一整套生產線。它所采用的紅外線檢測、糖分檢測、重量篩選等技術可以從源頭上杜絕‘采青賣青’和棗果碰傷等問題,讓‘臨猗冬棗’品牌更亮、品質更高、效益更好?!彪t革信心十足地說。

棗鄉人家喜事多

“地坑棚鮮棗比鋼架棉被棚鮮棗早20天上市,鋼架棉被棚鮮棗比鋼架雙膜棚鮮棗又早20天……總之,各種類型棚的鮮棗基本上都是間隔20天上市?!边B日來,在臨猗棗業博覽館內,廟上鄉政府工作人員徐丙晨義務向前來觀光旅游的人們一遍遍講述著廟上棗業四次產業革命的光輝歷程和現階段發展情況。

站在鮮棗設施大棚模型前,他總是會自豪地介紹道:“正是因為有了不同類型的設施大棚,臨猗鮮棗的上市時間才由原來的9月提前至現在的5月底,貨架期也從2個月延長至6個月!”

6月18日至21日,2023·山西臨猗第五屆鮮棗文化節即將舉辦。這是一場屬于全縣人民的節慶盛會。

為做好文化節籌備工作,和徐丙晨一樣,臨猗縣廣大干部群眾凝心聚力、積極行動,以期在文化節上全面展示臨猗“最美一面”。

“今年鮮棗文化節舉辦時間比往年提前了3個月,這將對提高地坑棚冬棗銷量起到積極作用。”東張鎮東萊莊村地坑棚冬棗種植戶孫冬旺高興地說,“雖然文化節剛好碰上農忙,但大家都覺得一定要參加這個盛會。我們村共有1000多畝地坑棚冬棗,棗農們都盼望著能通過文化節學到先進技術、拓寬銷售渠道,讓我們的高品質冬棗賣上更好的價錢?!?/p>

文化節前,在廟上鄉山東莊村農文旅融合設施鮮棗示范基地,游客們觀棗、品棗、賞景,盡享田園風光的愜意、休閑采摘的樂趣和冬棗特色小鎮的獨特魅力。

“一路走來,我在不同類型的設施大棚里看到了冬棗開花、結果、生長、成熟的全過程,感覺很奇妙,也欣賞到了高鐵飛馳而過穿越萬畝鮮棗設施大棚的壯美景象,讓我終生難忘。”游客姚女士和她的朋友們說,這里的冬棗很甜,風景更美!

“對于廟上的冬棗大棚,我第一次見就被深深地震撼到了,連綿不絕,一眼望不到邊?!苯谡τ谟慰徒哟ぷ鞯膹R上鄉城西村到村工作大學生楊愛云說,“展望未來,我們村將在廟上鄉黨委、政府的帶領下,借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東風,打造以技術創新、產業融合、資本化運作等為特征的中國鮮棗產業4.0版先行示范區?!?/p>

田疇沃野繪新景,萬畝棗林展風情。

當前,古郇兒女正搶抓“臨猗冬棗”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廟上鄉入選2022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超十億元鎮名單等新機遇,深耕細耘、篤行致遠,向著“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強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目標闊步前行……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