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06-02
近期發熱病人是否增多?“二陽”病例是否增多?
從全國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的監測數據來看,4月中下旬以來,全國報告的新冠確診病例數呈現上升趨勢,但近一周來,上升趨勢有所減緩。發熱門診的監測數據也顯示出類似趨勢。監測數據還顯示,報告的確診病例中絕大部分是輕癥。
專家總體研判認為,今后一段時期局部地區不排除新冠病例繼續增多的可能,但我國出現規模性疫情的可能性不大,短期內不會對醫療秩序和社會運行造成明顯沖擊。
最近接診的發熱病人,相比一個月前有所增加。檢測下來,新冠陽性病例占比不大,其中大部分是輕癥。
從接診情況看,近期的發熱病人中大部分是首次感染新冠病毒。不過,最近1周至2周發現,二次感染的比例有所增加。“二陽”癥狀相對更輕。
“二陽”癥狀如何?哪些人要特別注意防護?
無論是初次感染還是二次感染,奧密克戎變異株的臨床表現均集中在上呼吸道。我國當前大量人群體內還存有保護抗體,即使二次感染,癥狀普遍較輕,病程相對較短,重癥病例也很少。
目前,預防工作應重視既往未感染過的人群,特別是沒有打過疫苗、有基礎疾病的高齡老人等。建議高風險人群要始終注意個人防護,“關口前移”盡可能避免感染。這類人群一旦出現感冒、發熱癥狀,應及時篩查,確定感染新冠病毒后要第一時間就醫。早期進行抗病毒治療、及時氧療,對于降低重癥風險十分重要。
根據臨床觀察,二次感染的人群總體比第一次感染表現的癥狀要輕,主要表現為發熱、喉嚨痛。
脆弱人群如65歲以上尤其是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高血壓、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肝腎疾病、糖尿病等基礎病患者,或者患有血液病、淋巴瘤等疾病的人群,容易二次感染,感染后容易重癥化。因此,這類人群一旦出現發熱,尤其是家庭成員或周邊人群已經明確新冠感染,要及時做核酸或抗原檢測,早發現、早治療,盡早使用抗病毒藥物。
普通人“二陽”后如何對癥治療?怎樣做好科學防護?
大多數人免疫力正常,感染了新冠病毒不必恐慌,對癥處理即可。目前從臨床看,人群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后總體癥狀較輕,不少患者以咽喉疼痛為突出癥狀,從中醫來講是風熱感冒加點“濕”或“燥”的特征,可以用一些清熱解毒、疏風解表、清咽利喉類型的中藥藥物。
在預防方面,公眾可堅持做好個人防護,保持勤通風、勤洗手等良好衛生習慣,加強自我健康監測。若確定感染了新冠病毒,應避免帶病工作、上學,建議在家充分休養,待完全康復后再工作、上學。
同時,堅持保持手衛生、勤通風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有助于減少傳播風險、防治各類傳染病。 健康中國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