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時代 新風尚 新實踐

——我市深入開展志愿服務工作側記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05-17

本報記者 孫 雄

在交通路口,志愿者引導廣大群眾自覺遵守交通規則;在大街小巷,“小紅帽”忙碌地清潔衛生,共創美好環境;在河東驛站,“紅馬甲”為群眾貼心服務提供幫助……一抹抹“志愿紅”用滿腔熱情和實際行動傳遞真情,用付出譜寫文明,用奉獻書寫大愛,用雙手傳遞正能量,為城市增添溫暖和色彩。

志愿服務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加強和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是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實踐。近年來,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志愿服務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部署開展志愿服務工作,充分運用好學生、機關干部、社會組織人員等各方面力量,發揮志愿者自身優勢,凝聚文明創建的社會合力,常態化開展理論宣講、交通勸導、移風易俗、科學普及、應急救援等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使“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同廣大志愿者和志愿服務組織深度融合,推動志愿服務蔚然成風。

志愿服務匯聚向善力量

運城是一座有著厚重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志愿服務具有廣泛的民意基礎和深厚的文化根基。

“熱騰騰的饅頭、紅豆大米粥、茄子炒油菜、尖椒土豆絲……”5月14日一大早,鹽湖區第一時間志愿者協會的志愿者趙武姣、黃琬迪、李軍、關艷霞等來到中心城區南風廣場,將一份份愛心早餐送到環衛工人手中,用實際行動傳遞著社會關懷,用愛心溫暖人心。

5月10日是任莉50歲生日,生日之際捐款300元愛心包粥;5月11日是周杰小朋友生日,捐款300元愛心包粥……越來越多的志愿者通過自己的善舉,為“城市美容師”送去一份溫暖,用實際行動為社會進步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個人帶動一群人,一群人溫暖一座城。鹽湖區第一時間志愿者協會“愛心早餐”項目于2016年11月17日正式啟動,為環衛工人等免費發放早餐,所有經費來自社會愛心人士的捐助。多年來,無論什么天氣,志愿者們都堅持每天凌晨4點起床,把愛心早餐制作出來。一碗碗熱乎乎的粥,一個個熱騰騰的饅頭,幾樣爽口小菜,每天都會準時送到環衛工人手中。截至5月14日,該項目已經運行2369天,服務環衛工人178382人次,參與志愿者34641人次,在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中,發揮了重要的示范帶動作用。

“環衛工人工作的時間早、勞動強度大,很多時候都是工作完成了才去吃早餐,很是辛苦。我們也將盡己所能開展更多的公益行動,積極踐行社會責任擔當,奉獻愛心,回報社會。”鹽湖區第一時間志愿者協會會長張昌勤說。

不止于此,鹽湖區第一時間志愿者協會還打造了“陽光成長”“情暖夕陽紅”“愛心驛站”“愛心送考”“陽光助學”等一批品牌項目,眾多志愿者為構筑和諧文明的幸福之城而不斷努力,用志愿服務力量不斷疊加運城這座城市的新高度,讓這座城市變得更加美好。

志愿服務力量聚沙成塔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志愿服務制度和工作體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鹽湖區姚孟街道五洲觀瀾社區堅持以“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為宗旨,把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與創新社區治理結合起來,讓“小家”融入社區“大家”,社區環境整潔、文化氛圍濃厚、鄰里關系融洽,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志愿精神猶如春風化雨般,滋潤著每一位居民。通過幾年發展,形成了文化健身志愿服務小分隊、法治宣傳志愿服務小分隊、科普宣傳志愿服務小分隊、衛生健康志愿服務小分隊、扶貧濟困志愿服務小分隊、“五老”關愛志愿服務小分隊和巾幗志愿服務小分隊7支隊伍,實現了社區志愿團隊多元化發展目標。

80后志愿者李小國在五洲觀瀾社區經營一家理發店。2020年,社區“五老”關愛志愿服務小分隊招募理發師志愿者,開店沒多久的他第一個報名參加。從第一次參加愛心義剪到現在3年多來,李小國已累計為200多位老年人免費剪發,志愿服務時長達到70個小時。李小國說,能用自己的一技之長為社區老年人服務,讓老年人感受到關愛,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平日里不管多忙,只要社區開展愛心義剪活動,他都會準時參加。

五洲觀瀾社區在做好志愿服務基礎工作的同時,努力創新、精心打造具有社區特色的品牌項目。以“家文化”“紅色星期二”“愛心公益課堂”為重點的品牌項目在社區越來越深入人心,成為社區居民耳熟能詳的“金牌”活動。

眾人拾柴火焰高,一個人做很多,不如很多人做一點。如今,越來越多專業相近、興趣相投的志愿者組建了愛心隊伍,從青年志愿者、巾幗志愿者到文藝志愿者、醫療志愿者、環保志愿者等,志愿者年齡層次更加豐富,服務領域越來越廣泛,人員構成更加多元。截至目前,該社區有注冊志愿者1600余人。

志愿服務擦亮文明底色

于細微之處點亮道德之光,用凡人善舉托起文明高度。志愿者用平凡的言行詮釋著無私奉獻,一座志愿之城、文明之城,正帶給大家越來越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當你看到青銅器上的蟠螭紋、蟠虺紋時是什么感覺?”“蟠螭紋是龍的變形紋飾,蟠虺紋是蛇的變形紋飾。”“古人為什么要把他們刻在青銅器上呢?”“《詩經·斯干》有‘維熊維羆,男子之祥,維虺維蛇,女子之祥’,他們都代表著美好的希望。”短短幾句話就將蟠螭紋、蟠虺紋的區別與寓意講得清清楚楚,并引人思考。近日,運城博物館志愿者申文輝身穿藍色馬甲,為參觀者免費講解。她從2017年9月開始參加運城博物館“藍影隨行”志愿服務活動,至今已有5年時間,并連續5年被運城博物館評為“優秀志愿者”。多年來,申文輝一直秉持“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宗旨,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在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道路上,踔厲奮發,砥礪前行。

“藍影隨行”文化志愿服務項目啟動于2017年4月,每年面向社會招募志愿者,累計招募志愿者近300人。“藍影隨行”文化志愿服務,主要為來館參觀者提供志愿免費講解、參觀引導、服務咨詢、提供童車輪椅等便民服務項目,先后被評為運城市首批“學雷鋒志愿服務站”示范單位、山西省省級“學雷鋒志愿服務站”。

多一個人參與,就多一份愛心,小善匯聚在一起,就能成為大善。全市廣大黨員群眾根據自身特長,有選擇性地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有力地促進志愿服務項目向專業化和特色化提升,進一步助推志愿服務工作深入開展。

……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隨著一個個志愿服務品牌的建立,一項項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全市參與志愿服務的市民熱情高漲,廣大志愿者爭做文明風尚的建設者、文明新風的傳播者、文明行為的踐行者,志愿者人數、志愿服務組織、志愿服務項目、參與志愿服務時長達到相當規模,志愿服務深度融入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等領域,在全市形成了“人人爭當志愿者,人人參與志愿服務”的新風尚。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