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05-05
記者 裴旭薇
學習實踐科學理論、宣傳宣講黨的政策、培育踐行主流價值、豐富活躍文化生活、科技科普與法律宣傳、持續推進移風易俗、開展特色志愿服務活動……近年來,我市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為依托,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做到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群眾需求在哪,志愿服務就在哪。

▲近日,市民在鹽湖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河東書房閱讀。 本報記者 常 奇 攝
特別是去年以來,按照中央、省委部署安排,我市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對標對表、穩步推進,探索創新,狠抓落實,特別是結合全國文明城市創建,通過“建陣地、強隊伍、重活動、育品牌、固根本”,進一步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
“建陣地、強隊伍”
凝聚志愿力量
目前,全市13個縣(市、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47個鄉鎮(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2373個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已全部建成,達到全覆蓋。在陣地的建設和打造中,我市各縣(市、區)進一步統籌整合資源,變散為聚、變閑為用,從各自實際出發,突出功能性和便民性,織密覆蓋縣、鄉、村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網絡。
鹽湖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占地1.2萬平方米,包含志愿服務調度中心、理論宣講、科技普及、宣傳文化、體育健身、讀書學習等30余種功能,日均來訪群眾800余人,已經成為服務群眾的“紅色地標”。按照激活、整合、下沉、共享原則,該區把鄉鎮文化站、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站、文化大院、文化廣場、百姓舞臺、老年日照中心、農家書屋、村史館等2000余處陣地資源、文化資源、人才志愿整合調動起來,讓沉睡閑置的資源重新活躍起來。
永濟市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文明實踐基地,評選12個單位為第一批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補充陣地資源,建強服務平臺,統籌部門聯動,在顯著位置設置學雷鋒志愿服務站,不斷深化文明實踐內涵,讓文明實踐觸角無處不在。萬榮縣借助“萬榮融媒”App平臺,開設文明實踐板塊,建成線上線下互聯、需求服務互通、指導反饋互助的“三互”平臺管理模式,使服務群眾更快捷、方便。
建強陣地的同時,我市13個縣(市、區)均成立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總隊,負責對志愿服務工作的統籌指揮和人員的培訓管理等日常工作。各地在總隊的基礎上,具體結合理論宣講、文學藝術、醫療救助、文明勸導等文明實踐活動,成立多支志愿服務隊和村級志愿服務小分隊,基本構建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志愿服務網絡,形成黨委政府主導、群眾主動參與、專業機構支撐的三方聯動志愿服務體系,實現志愿服務全域覆蓋、上下貫通、供需對接。
截至目前,全市各中心(所、站)共成立志愿服務隊伍3500余支,開展志愿服務骨干培訓260場,培訓人員1萬余人次,進一步提高了人員的服務意識、組織能力和業務水平。
“育新人、重活動”
綻放實踐之花
去年以來,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圍繞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組織開展了理論宣講、“摒棄婚喪陋習,深化移風易俗”“強國復興有我”“黨的二十大精神進基層”等各類群眾性主題活動,取得了明顯成效。
“文件語”變為“家常話”,“集中學”變為“處處學”,兔年春節以來,我市各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宣講隊走基層、進社區,來到群眾身邊、來到田間地頭,結合當地特色資源,掀起了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熱潮。夏縣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建立健全4支宣講隊伍,打通線上線下學習“雙通道”,通過田間會、廣場會、板凳會、圓桌會、直播會、視頻會、微視頻等線上線下宣講方式,讓黨的二十大精神走進田間地頭、走進大街小巷、走進直播間、走進論壇圈,使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臨猗縣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為主要陣地,廣泛發動志愿服務組織(隊伍),有效整合志愿服務項目資源,大力推進鄉風文明五大工程,即群眾素質提升工程、社會治理有效工程、典型示范引領工程、優秀文化傳承工程、群眾文化活躍工程;跟進抓好八件實事,即創辦文明實踐大講堂、完善“一約七會”、積極開展評先選優活動、編輯優秀家風家訓集、打造鄉風文明文化墻、建設鄉村文化記憶館(村史館)、建設文化大禮堂、打造特色文藝隊伍,不同活動的開展和文明實事的落實,讓全縣文明實踐活動激情四射、勢頭猛進。
幾年來,不斷推進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讓全市廣大群眾從“不知道”到如今的積極主動參與到志愿服務、理論宣講、文藝活動等各項文明實踐活動中,實現了群眾有陣地、活動有場所、交流有平臺。
“興文化、育品牌”
打造特色亮點
去年以來,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著眼群眾需求,精心打造志愿服務項目,挖掘推出了一批主題鮮明、特色突出、群眾歡迎的優秀志愿服務項目。去年8月,我市組織舉辦了首屆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大賽,評選出獲獎優秀項目37個。
鹽湖區依托愛心早餐、愛心餐廳、愛心驛站、愛心發屋、愛心助考等成熟項目,打造了“愛在鹽湖”優秀志愿服務品牌。永濟市電機社區結合社區居民“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貼身需求,緊盯空巢老人最現實的吃飯難題,打造家門口的愛心餐廳;緊盯社區居民最關心的精神需求,打造家門口的文化站點;緊盯社區生活最直接的養老服務,打造家門口的健康管家,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醫養相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有效提升了社區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河津市以“新時代新思想”理論宣講、“寸草春暉”“鋼鐵長城”“強身健體”“俏紅娘”“藝鄉約”“耿小二”“桑梓情”等10個特色志愿服務項目為抓手,精準發力,做到“哪里有群眾,哪里就有文明實踐”,讓文明實踐在群眾中活起來、強起來。新絳縣結合群眾生產生活實際,重點打造了“泛愛眾”“農家樂”“藝路情”“法在身邊”“我愛我家”“一站到底”“時代新風”“理論宣講”“強國有我”“健康生活”等一大批志愿服務項目,在更深層次更高標準上滿足群眾需求。
同時,我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均建立“三級書記負責制”,實施“一把手”工程,形成縣級負總責、鄉村抓落實的工作機制,高位推進、制度完善、資金支持、責任考核等一系列舉措,有力推動了各類資源和力量投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
下一步,我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將以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契機,深入挖掘河東文化內涵,大力弘揚文明新風,打造文明實踐活動品牌案例,讓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成為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成為加強基層黨建、密切黨群關系的橋梁紐帶,成為提升鄉風文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力舉措。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