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石不能言最可人

——永濟奇石藏家趙玉龍歷時15載集齊水滸108將

來源:發布者:時間:2023-04-24

■記者 孫蕓苓 / 見習記者 楊穎琦 / 實習生 陳柯邑 / 攝影記者 衛行智


中華賞石文化傳承已達五千年之久,南宋著名文學家陸游的詠石詩中有“石不能言最可人”的千古名句,表達了文人對石頭的情有獨鐘。永濟市根藝奇石協會會長趙玉龍就是這么一位奇石藏家。他收藏奇石近20年,各種奇石藏品達上千件,在他眼里,每一塊石頭都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藝術品。

趙玉龍熱衷于收藏主題藏品。15年前他從閱讀中得來靈感,立志收藏《水滸傳》相關人物畫面石,其間他堅持不懈,到2022年底,終于集齊了以“水滸108將”為主題的人物畫面石。近日,應太原奇石展主辦方的邀請,趙玉龍將帶著他心愛的“水滸108將”奇石藏品前往太原向大眾展示。記者一行日前走訪了這位有故事的奇石藏家。

與奇石結緣,

開啟無悔收藏之旅

趙玉龍進行石頭收藏之前是收藏根雕的,他好像天生對這種自然與藝術的結合十分著迷。

2004年,一位在陜西洛南制作根雕的朋友邀請趙玉龍去看自己制作的根雕。碰巧朋友家里有幾塊收藏的石頭。在看見一塊神似觀音畫面的石頭的瞬間,他內心有種震撼。這畫面石沒有經過任何人工的雕琢和打磨,自然形成的畫面白衣飄飄、栩栩如生。他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折服,當下便愛不釋手,從朋友手里買下這塊與他有緣的觀音畫面石。自此,趙玉龍便開始周游黃河、長江沿線,上山下河,拾撿和購買黃河石、長江石,逐漸形成以人物畫面石為主的觀賞石收藏特色,并日積月累擁有了自己的奇石館。

與水滸108將相遇

形成自己的收藏特色

2008年,一次外出淘寶,趙玉龍偶遇一方人物畫面石,畫面中一個大大的“一”字橫亙在上方,“一”字下秋風冽冽,吹動了人物的戰袍和頭盔上的紅纓,威武之氣破石而出。這個人物畫面讓他想起了小時候讀過的《水滸傳》108將中排名第一的宋江,而左上角的“一”更是此畫面石的點睛之筆,突出宋江的排名。正是在這次淘寶的經歷中,他萌生了收集《水滸傳》108將畫面石的想法。

《水滸傳》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人物故事也是老百姓所熟悉的,必須對每個人物的個性特點都要了解清楚,才能讓更多人欣賞。為了淘到心中的水滸人物石,趙玉龍花了將近3年的時間,開始重讀原著,對108將的人物形象特征進行細致地梳理和概括,做到心中有人;又照著連環畫把108個人物畫了5遍,對每一個人物的外貌、服飾及兵器特點都了如指掌,這樣才能在淘石的過程中不錯過任何一方符合他要求的畫面石。

比如“智多星”吳用要突出他“羽扇綸巾”出謀劃策的一面,畫面石中,一方人物獨立于人世間,手上的羽扇輕輕抬起,像是在為梁山好漢建言獻策;又比如“美髯公”朱仝以一部虎須髯在各類好漢中顯名,畫面石中便把長長的胡須作為人物的主要特點,人物托著虎須髯在林中行走,威風凜凜。趙玉龍說,收集108將的畫面石時,首先在服飾、發型等各方面要符合古代人物形象,其次便是要有動感,才能使畫面更加生動,更容易讓觀賞者理解和欣賞。

十多年來,趙玉龍走湖北、下河南、上甘肅、去四川,走遍大江南北,淘到一方畫面石就與水滸人物進行對照,在漫長的覓石路上堅持。終于在2022年,他將《水滸傳》108將奇石收集齊了,圓了自己賞石主題創作之夢,更把這組有關傳統文化的奇石作品帶給更多人觀賞。

欣賞奇石之美

體悟傳統文化的魅力

在趙玉龍上千方畫面石的藏品中,每一方石頭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趙玉龍這些年來收藏的石頭,除了在石展上購買的,很多都是自己上山下河親自淘到的。他去過未開發的神潭大峽谷,在那里撿石頭,收獲大自然贈予的寶藏;他走過甘肅蘭州的大小河灘,在數不盡的石頭中尋找自己滿意的畫面石。每次外出淘石他都滿懷希望出發,但不一定有所收獲,甚至有時候三四天都淘不到滿意的石頭,但他依然堅持著。后來,隨著網絡的發展,他開始在朋友圈和直播間去發現石頭,每每看到中意的畫面石,他都會第一時間聯系發布者,如果不小心錯過了那塊石頭,他會惦記得睡不著覺,手放下了,心卻怎么也放不下,有一次甚至為了一塊奇石和賣家交涉三年之久。

趙玉龍總說:“人活著,興趣愛好很重要。只有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才能真正感到快樂。”或許在別人看來,收藏石頭不僅浪費時間和經歷,還沒有任何意義。但對他而言,收藏石頭是他的興趣,更是他這么多年來一直堅持的事業。

在蜀茗奇石苑的二樓,擺滿了趙玉龍收藏的奇石。在給記者介紹時,他溫柔地撫摸這些藏石,給我們講述每一塊石頭的來歷,為我們介紹每一塊的畫面。當他拿起藏石時,眼里都是滿滿的欣賞和愛惜。在收藏的同時,他還像對待孩子一樣,為每一塊石頭起好名字,配好底座。

近20年的光陰,趙玉龍收藏的石頭種類各異,琳瑯滿目。他的藏品多以人物畫面石為主,還有數字石、文字石等各式各樣的奇石。趙玉龍把自己收藏的石頭根據畫面呈現的特點,編成不同的主題,如“年年有余”“一帆風順”“魚躍龍門”等吉祥主題,還有充滿歷史感的帝王將相主題,以及老百姓喜歡的“八仙過海”“牛郎織女”等神話故事主題。

趙玉龍收藏的奇石最大的特點是自然,他不喜歡那些經過人工打磨雕琢的石頭,感覺那些雖然漂亮但失去了奇石的靈魂。那種天然去雕飾,沒有任何人工打磨和刻意雕琢的石頭是大自然的饋贈。正應了南宋著名文學家陸游的詩句:“石不能言最可人。”

奇石鑒賞和收藏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已流傳5000年之久,形成了以奇石為載體的中國式賞石文化。奇石形態各異,或精巧,或厚重,傳遞不同的文化色彩。石頭本無意,人類賦予它們的文化內涵,給石頭增添了人文的色彩和力量,折射出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厚底蘊。

十多年來,趙玉龍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不斷地豐富和完善自己的收藏品,在尋覓奇石中感悟生命的真諦。經過他多年的收藏積累,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水滸108將,從無言的石頭上脫穎而出,列陣而來,奉獻給人們一場視覺盛宴。

在欣賞奇石之美的同時,趙玉龍也體悟到一種堅韌不拔、踏實樸素的石之精神。他希望每位觀賞者能通過賞石增加智慧和靈感,感受奇石文化魅力的同時收獲一份內心的豐盈。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