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琢磨透“土特產”調研行之“三個運城”

“運城面粉”,如何更火?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04-17

記者 陳永年

運城市小麥種植歷史悠久,被譽為“山西的烏克蘭”“三晉糧倉”。

在黃汾百萬畝糧食優質高產高效示范區芮城縣基地,遠鵬智慧農場緊抓農時,利用各種現代化設備進行春管。

特殊的自然條件,孕育了高產量、高品質的運城小麥,也催生了麥香濃郁、有筋道、口感好的區域公用品牌“運城面粉”。

連日來,記者走訪相關主管部門、種植大戶、面粉加工企業、品牌推廣組織,了解運城“土特產”之中的No.1——運城面粉。

地處黃金種植帶

“老天爺賞飯吃”

4月14日,正值旱地小麥拔節之時,位于平陸縣部官鎮陽朝村的祥寧種養專業合作社的社員們,正在高已近膝的麥田里,實施“一噴三防”田間管理作業。

該合作社成立10年來,社員由10戶增至140戶,種植規模由幾十畝增至3000畝。10年發展,這個種養專業合作社積累的農機具實力,已經不亞于農機專業合作社——小麥、玉米收割機39臺,自走式植保機4臺,無人機6架,另有其他大中型農機具數十臺。

除了自己種植,合作社還為周邊的種糧農民提供服務,托管著附近2萬畝莊稼。僅托管一項,每畝可以直接幫農戶減少投資100多元。

作為當地糧食種植重要的區域核心,合作社憑著多年的口碑,每年都以高于市場的價格,收購周邊村民的小麥,幫助農戶銷售,每年收購小麥價款近3000萬元。

“我們這兒的旱地小麥品質很好,在市場上非常受歡迎,比平常的水地小麥每斤價格高一點,也不愁賣。”合作社理事長郭建喜說。

在山西,運城面好是公認的事實。面粉好源于小麥好,而從根子上講,都是因為特殊的氣候與地理環境,以及精細、科學的耕種模式:

運城位于北緯35度左右,屬于黃淮海地區,是冬小麥的黃金種植帶;

運城平均海拔350米到400米,無霜期平均在188天至238天之間,平均降水量為510.7毫米,日照充足;

運城黃土層肥厚、土壤磷鉀豐富,適合小麥生長,小麥各項指標均符合國家優質小麥標準;

在小麥生長的中后期,運城氣溫高、降雨少、晝夜溫差大,非常有利于蛋白質的積累;

特別是隨著引黃灌溉面積的逐年擴大,在黃河水的滋養下,“運城面粉”愈發麥香濃郁、口感香甜,形成了獨特的品質;

……

優越的自然條件、悠久的耕作歷史,加上越來越完善的保障體系,決定了運城小麥與生俱來的高品質。高質量的原糧,為高質量的“運城面粉”打下了堅實基礎,也從產品端為運城小麥產業鏈條創造了條件。

根據統計部門的數字,2022年我市夏糧面積和總產分別為421.2萬畝和13.64億公斤,夏糧總產比上年增長0.9%。其中,永濟董村農場“濟麥38”高產示范田畝產達到834.78公斤,刷新了我省水地小麥單產新紀錄。

“三晉糧倉”,絕非浪得虛名。

“目前,我市小麥種植面積占全省的52%,產量占全省的56%。”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與種業管理科科長趙亮亮介紹說,我市糧食生產總體屬于產銷平衡區,其中小麥口糧屬于調出區,小麥在滿足本市需求的基礎上,約50%還可以調出供周邊區域。

好種育好麥

十幾個品種成主力

4月10日,市農業農村局官方微信公眾號推送了《關于發布運城市2023年農業生產主推品種的通知》。

為深入貫徹落實種業振興行動計劃部署,充分發揮優良品種對農業增產增收的重要作用,引導選用優良品種,加快優良品種推廣應用步伐,市農業農村局組織相關專家經過初步篩選和論證,優選出適宜我市農業生產的主推品種31個,進行重點宣傳推廣。

其中,小麥品種有15個,包括“云麥766”“濟麥44”“魯研373”“濟麥38”等水地品種11個,“金麥919”“運旱115”“運旱1512”等旱地品種4個。

看到“濟麥38”進入官方推廣名單,山西普盛種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普盛種業”)董事長肖波很高興。他在山西引進、推廣“濟麥38”,已有3年了。

“‘濟麥38’品質很好的,在2021年遭遇秋汛的不利條件下,我們去年在永濟董村農場的‘濟麥38’冬小麥高產示范田畝產依然達到834.78公斤,刷新了面積3畝以上連片種植水地小麥的山西省高產新紀錄。”肖波說,“這兩年‘濟麥38’非常緊俏,去年僅定金就收了五六百萬元。在此帶動下,公司的小麥種子銷售已連續兩年突破500萬公斤,連續3年居全省第一。”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是糧食生產的核心競爭力,直接關系著小麥的產量和質量。在全國上下種子革命的浪潮中,我市涌現了一批種業實體,普盛種業就是我市甚至全省的佼佼者。

2015年創建伊始,提升種子品質、提高糧食產量、增加農民收入,就是普盛種業的努力目標。近年來,公司先后引進推廣了“種衡S29”“濟麥23”“濟麥44”“太麥198”“濟麥38”“濟麥55”“泰農18”等小麥優良品種。目前,在公司780畝的實驗田里,仍有十幾個新品種正在試種。

以前,我市種植的小麥品種比較雜亂,最多時全市同時有80多個品種在種植。

“經過幾年來優良品種推廣,目前全市近一半的種植面積集中在十幾個品種上,特別是濟麥系列,種植面積已經超過了50萬畝,旱地小麥品種也主要集中在‘運旱115’‘運旱618’等運旱系列品種上。”市農業農村局農業種子站站長景鵬飛說。

我市還由市農業農村局牽頭管理,山西農業大學棉花研究所、山西運城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運城市藍紅雜交小麥研究中心等單位共同組建了非營利性農業科研機構——運城市農業科學合作研究院,加強小麥新品種的研發工作。

為加快新優品種推廣步伐,我市大力開展新品種展示示范工作,在全市每年布設40多個展示示范點,進一步了解和掌握新品種的適應性、抗逆性、豐產性和品質特性,篩選適宜我市生產條件的優良品種,建立了“農民群眾看禾選種、種子部門看禾推介品種、種子企業看禾營銷品種”的良種推廣模式。目前,全市有4000畝地,專門進行小麥新品種的展示示范,遍布運城小麥的主產區,在提高我市糧食生產效益和推進小麥種業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科學種植

技術迭代、管理精細

因為優越的自然稟賦,在運城種植小麥屬于“老天爺賞飯吃”。但要真正吃出滋味,也離不開主觀上的努力。小麥要種好,離不開優良種子,更離不開科學種植。

運城人均耕地面積相對較少,精耕細作便成了小麥管理的一大特色,農戶樂于探索、引進、運用新品種、新技術。

水地小麥上,我市形成了小麥玉米緊密銜接,一年兩茬平作的種植模式。近年來主推技術為“冬水前移一減兩增”,以及由此發展而來的“小麥玉米兩晚兩增均衡增產技術”——

為適應玉米晚收增產和秸稈還田腐熟的需求,將冬水澆灌時間從11月中旬提前到11月初,減少了冬水量,增加了拔節水量和底氮施肥量,最終通過玉米晚收、小麥晚播的方式,實現了兩茬均衡增收。

旱地小麥種植管理上,主要推廣寬窄行探墑溝播技術,以及在此基礎上的“一優四改”配套措施——

2016年至2018年,經過政策資金的引導,我市全面推廣旱地小麥寬窄行探墑溝播技術,通過一套機具,把開溝、播種、施肥、鎮壓等數道作業工序集成到一起,較好地解決了旱地小麥的出苗問題,在不增加投資、不影響作業效率的前提下,實現了苗齊、苗勻、苗壯,為增產打下基礎。

在寬窄行探墑溝播技術基礎上,我市又針對旱地小麥生產存在的降雨錯位、土壤肥力低、耕作粗放、產量不高且年際波動大等問題,全面推廣“一優四改”配套技術,即篩選種植耐旱穩產廣適優質良種、改傳統早深耕為適時深耕、改播種一次施磷為耕種兩次施磷、改僅施化肥為增施有機肥減施化肥、改傳統早播為適期精量探墑溝播。

技術永遠在更迭,在產業化、市場化大潮中,成熟技術能不能大面積推廣也和技術本身對社會經濟發展狀況是否適應有關系。“比如在我市曾經推廣的旱地小麥地膜覆蓋技術,從技術上講沒有任何問題,是一項實現旱地小麥高產穩產的成功技術,但因為每畝要增加130元的投資,而且對精細整地的要求較高,導致播種效率降低,近幾年逐漸被其他技術替代。”市農業農村局技術站站長徐雋銘說。

建設富民產業

產品鏈+供應鏈+服務鏈

在臨猗縣國鋒制粉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鋒制粉”)采訪時,兩輛帶掛的貨車正在廠里送原糧。一輛車能載30噸,該公司每天加工面粉需要的原糧達200噸。

臨猗縣國鋒制粉有限公司正在加緊生產面粉。

麥子從貨車車廂進入5層樓高的原料罐,再順著天橋上的輸送管道進入樓房內的生產線,經過數十道工序,待下到一樓,原來的小麥就變成面粉了。偌大一條占據了五層樓的生產線,只需要3個工人。

國鋒制粉是我市面粉加工產業的代表,也是“運城面粉”區域公用品牌的使用者和受益者。

該公司成立于1997年,位于楚侯鄉209國道旁,注冊資金1000萬元,年加工面粉5萬噸,年產值1.2億元。2020年,獲得“運城面粉”區域公用品牌使用權,發展進入快車道。

“運城開始推‘運城面粉’品牌后,對我們企業促進很大。比如太原市場,我們以前做得并不太好,借助‘運城面粉’的東風,第一年我們的銷售額就增長了20%。”公司負責人楊芳說,因為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介,公司的產品還打入了省級機關食堂,還被列入一些大型國企的福利采購名單。

銷售端的反饋也逐漸作用到生產端。近幾年,國鋒制粉的產品越來越豐富,之前只有特一粉、特精粉和雪花粉3大類,現在又新增了麥芯粉和超精粉兩類,還開發出了小麥胚芽新產品。同時,產品包裝的選擇性也更加多元,在原來的10公斤、25公斤大包裝的基礎上,新增了1公斤、2.5公斤、5公斤等小包裝,包裝材料更講究,也更有設計感了。

在臨猗縣國鋒制粉有限公司,“運城面粉”整裝待發。

國鋒制粉近幾年的突飛猛進,在時間上,基本上和“運城面粉”區域公用品牌的建設是同步的——

2020年獲得“運城面粉”區域公用品牌使用權,當年就流轉了1000畝土地建設種植基地,開始從民用粉向專用粉轉型;2022年,購買可以儲存7000噸的原糧庫,還開工建設占地17畝的深加工基地……

目前,運城更愿意通過市場化、品牌化的發力,讓“運城面粉”真正成為一個富民產業——

我市積極創建“運城面粉”產業聯盟,已有10余家規模大、品牌響、質量好、信譽佳的面粉加工企業加入聯盟。為了確保“運城面粉”區域公用品牌的美譽度,我市還制定了“運城面粉”團體質量標準,只有達到標準,才能使用“運城面粉”品牌。品牌運營團隊利用各種資源宣傳推介,積極參與大型展會、商會年會,運營線上商城、匯聚網絡達人,助力“運城面粉”走出運城,走向全國。

如今,我市已在太原、北京、上海、深圳4個城市布局運營了9個“三個運城”農業品牌宣介直銷網點,助力運城“特”“優”農產品在太原以及晉北地區、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和粵港澳大灣區逐步實現供銷全覆蓋。通過產品優勢吸引消費,以多元化、趣味化、娛樂化的營銷方式持續、穩定宣傳推廣,將“運城面粉”的品牌價值訴求有效傳達給消費者,從而提升品牌美譽度、忠誠度,實現品牌高度溢價能力。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包括‘運城面粉’在內的‘三個運城’農業品牌建設,實施‘產品鏈+供應鏈+服務鏈’全鏈條推進的模式,將產品鏈作為品牌建設核心,供應鏈作為品牌建設保障,服務鏈作為品牌建設的工作重心,通過‘市級、縣級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的品牌矩陣,為建設現代農業強市提供強有力的支撐。”運城市供銷社主任劉增輝說。

攝影記者 金玉敏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