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01-18
王衛民 劉英凱 梁 璐
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我國實施區域重大戰略的重要內容。黨的二十大報告聚焦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作出了新部署。近年來,市委堅持把建設黃河流域(運城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作為全市各項工作的總牽引,鮮明提出在污染治理、水土保持、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作示范。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進示范區建設,必須統籌保護與治理、轉型與創新、發展與民生,動態實施“雙十工程”,鍥而不舍推動示范區建設取得更大成果。
深刻理解示范區建設的重要意義
建設示范區是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區域性作答。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深入黃河流域上中下游9省區視察調研,親自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為新時代治黃事業指明了前進方向。要精準把握新時代治黃方略,主動認領任務,爭當黃河戰略排頭兵、先行者、示范生。
建設示范區是貫徹省委重大決策部署的現實要求。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時強調,要抓好“兩山七河一流域”生態修復治理,扎實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在全省布局中,省委把運城定位為全省唯一的“示范區”,這是對運城的極大信任和使命重托,更是激勵和鞭策。要堅定扛起職責,爭創一流、走在前列,以示范區的高質量建設服務和促進實驗區的全方位發展。
建設示范區是提升運城競爭力、推動運城高質量發展的戰略之舉。建設示范區為運城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我們要及時捕捉政策紅利,加大示范區建設力度,不斷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和輻射帶動力,推動所有領域、所有區域、所有產業、所有行業都向示范區建設聚焦發力,加快實現更大突破。
全面把握示范區建設的良好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扎實推進黃河治理和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境持續好轉,產業轉型態勢良好,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改善。
生態環境持續好轉。實施“綠滿運城”行動,加快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完成造林8.5萬畝,生態系統的質量和穩定性不斷提升,除險加固4座病險水庫和3座淤地壩,防汛抗災能力有效提升,地下水位連續回升,排名進入全國前50位。
現代農業加快推進。大力實施農業“特”“優”戰略,推動現代農業提質增效,形成了糧、果、菜、畜等主導產業和循環產業鏈條。強力推進黃汾百萬畝糧食優質高產高效示范基地建設,2022年糧食增產2.01億公斤。全面推廣“運城面粉”“運城蘋果”“運城蔬菜”三大品牌,加快打造果品蔬菜、飲品釀品等“五大產業集群”。
文旅融合全域推進。我市立足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以建設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為抓手,實施文旅融合“雙十工程”,打造“關公故里”“七彩鹽湖”等文旅品牌,成為山西省唯一入選的第二批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
轉型發展扎實推進。持續用好“五抓一優一促”經濟工作主抓手,聚焦“415”十大工業產業集群、“合汽生材”新興產業地標,確立精品鋼、鋁精深加工等10大重點產業鏈。前三季度,全市戰新產業增加值增長6.5%,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16%。
民生福祉持續增進。我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開展“春風行動”“春雨行動”,幫扶就業困難人員4528人,全市技能人才達到79.66萬人,總結推廣鹽湖“零工市場”經驗,啟動建設5個零工市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組建城市醫療集團,2166個鄉村衛生院(室)完成標準化建設。優化基礎教育資源供給,新改擴建13所公辦幼兒園,嚴格落實“雙減”政策,高考達線率持續位列全省第一方陣。
高位推進示范區建設的重點任務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團結奮斗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全市黨員干部要自覺從部門職能和崗位職責出發,用全方位的努力推動示范區建設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踐行“兩山”理念,塑造美麗運城新風貌。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要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統籌推進農業、工業、生活等重點領域的環境整治,把運城建成名副其實的山西“小江南”。持續打好“三大攻堅戰”,狠抓大氣、水污染防治,加大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力度。持續打造“五條綠色走廊”,統籌大山、大河、大湖等重大生態環境系統,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實施“綠滿運城”行動,推進小流域綜合治理,不斷增強水土保持能力。
堅持“三水統籌”,打造人水和諧新氣象。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推動重要江河湖庫生態保護治理。要不斷完善防洪抗旱減災體系,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開展節水型城市建設,深化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行動,把農業節水作為突出任務來抓,以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倒逼用水量不斷降低。完善“河湖長+河湖長助理+巡河湖員”機制,常態化開展河湖“清四亂”。完善防災減災工程體系,提升災害防御能力。
加快“兩個轉型”,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要持續用好“五抓一優一促”經濟工作主抓手,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打造新興產業強市,培育壯大“415”十大工業產業集群,著力打造“合汽生材”新興產業地標,加快創建黃河金三角(運城)創新生態集聚區,不斷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打造現代農業強市,加快建設黃汾百萬畝糧食優質高產高效示范基地,培育壯大果品蔬菜、飲品釀品等五大產業集群,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打造區域性消費中心,統籌發展生產性、生活性、非營利性服務業,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改進民生福祉,打造共同富裕新樣本。黨的二十大報告緊緊圍繞就業收入、社會保障、人民健康等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描繪了美好生活新圖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快“四個運城”建設,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提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推廣社區“嵌入式養老”模式,做好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工作。建設區域性醫療中心,持續推進鄉村衛生院(室)標準化建設,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推進文旅融合,打造黃河文明展示新高地。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要發揮運城文化厚重的優勢,著力推動黃河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做好文物保護大文章,全面提高文物保護質量和水平。展現黃河精神大氣魄,以項目化、市場化方式打造傳承載體,創新表達方式,為增強中華文化的凝聚力和影響力作出運城貢獻。構建文旅融合大格局,高標準辦好各項文旅活動,持續叫響“游山西運城,讀華夏歷史”宣介品牌,加快創建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
(作者單位:市委政研室)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