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3-01-13
□王新德
20世紀70年代,我所在贛北山區駐地的軍營旁,小河邊連片的薏苡,枝葉繁茂,長勢喜人。薏苡果子成熟時,它的外殼灰亮平滑,堅硬美觀,山村里愛美的小姑娘、老人及孩子們采集這些草珠子,用針線順著珠子中間穿起來,做成手鏈戴,寓意可以給佩戴者帶來好運、平安和健康。據說最早的佛珠(菩提、念珠)就是用薏苡果子做的。大人們則喜歡將其采集回家,取出果仁,摻在米里做成米飯吃。因為它的營養價值很高,有滋補作用。
《本草綱目》載:“薏苡仁味甘,性微寒,無毒,有健脾滲濕、除痹止瀉、清熱排膿的功效。”①薏苡仁有健脾滲濕的作用,能防止多余的水分在人體內潴留,可以加快體內濕毒代謝,對因濕度過重引起的身體水腫和腳氣等病都有明顯的治療和預防作用。常與杏仁、白蔻仁、白通草、半夏、厚樸、竹葉、滑石等伍用。②薏苡仁具有除痹止瀉的功效,可治療濕痹拘攣,對脾虛腹瀉、脾胃不和以及消化不良等癥都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常與防風、羌活、獨活、川烏、桂支等伍用。③薏苡仁可清熱排膿,主要用于肺癰、腸癰等癥。治肺癰胸痛、咯吐膿痰可與鮮蘆根、冬瓜仁、桃仁、魚腥草等伍用;治腸癰可與敗醬草、附子等同用。
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薏苡仁含有粗纖維,能減慢血糖吸收,還能促進腸蠕動,可預防便秘和降血糖。薏苡仁含有蛋白質、礦物質鈣、磷、鐵、維生素B1、B2、煙酸等多種成分,其中鈣和磷可以促進骨骼發育,鐵可以促進血紅蛋白再生。薏苡仁含有薏苡素,可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有鎮靜、鎮痛的功效。薏苡仁內含的薏苡脂能抑制癌細胞生長,其所含的硒元素能有效抑制癌細胞繁殖,長期服用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減少腫瘤發生概率。
食用方法:①熬粥。將薏苡仁、粳米洗凈后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成粥后食用。②熬湯。薏苡仁可與扁豆、陳皮、冬瓜、豬肉、生姜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調入精鹽,湯白后食用。
在《后漢書》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說漢光武帝劉秀有一位將軍馬援(伏波將軍),行軍千里,平定交趾(今越南河內)。在交趾,馬援經常服用薏苡仁來清除身體的濕氣及消除手腳麻木等癥狀。戰爭結束后,馬援從交趾帶回一整車的薏苡仁。由于顆粒較大,當時的人們都沒見過,于是有人上書劉秀說馬援載的是一車搜刮來的明珠。馬援為證清白,當眾將一車薏苡仁倒入漓江。這一事件,朝野都認為是一宗冤案,故把它稱為“薏苡之謗”。這個故事后來演變出一個成語叫“薏苡明珠”,意思是薏苡被人說成了明珠,比喻被人誣陷,蒙受冤屈。從此,薏苡蒙冤也走進了詩詞,如唐代鄭還古的“薏苡殊非謗,羊腸未是艱”,劉長卿的“猜嫌傷薏苡,愁暮向江籬”,權德輿的“歸時無所欲,薏苡或煩君”。后世為了紀念馬援,將馬援倒掉薏苡仁的那座山命名為“伏波山”,將山中的洞稱為“還珠洞”,將漓江邊著名的風景稱為“伏波勝境”。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