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12-15
記者 李丹鳳 付 炎 通訊員 裴雙喜 翟艷艷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深秋時節,當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強音傳到地處稷王山麓峨嵋嶺下的聞喜縣蒲劇團大院時,全團上下熱潮涌動、備受鼓舞。
一份初心
勇挑重擔,煥發劇團新生機
去年9月,聞喜縣蒲劇團調整班子,當時在聞喜縣戲劇研究所所長崗位上的左林兵主動請纓擔任團長。
在他人看來,這顯然不是個好差事:且不論有自負盈虧的風險,更何況,正像整個戲曲界面臨的時代挑戰一樣,蒲劇這個根深枝茂的老劇種近年來同樣面臨觀眾流失、市場萎縮、人才匱乏、創新無力的窘境。
全團上下都在為左團長捏把汗。
然而,這個從蒲劇發源地蒲州走出來的漢子有著對蒲劇的特殊鄉情,他毅然決然地挑起縣蒲劇團發展的大梁。他說:“古老的蒲劇藝術曾經有過無數次輝煌、無數個高峰,不應在新時代文化生態中缺席,聞喜唯一的專業演出團不能在創新大潮中沉默,應在新時代勇攀新高峰,續寫新輝煌!”
正是有了這份責任擔當,面對基層劇團發展中資金短缺的突出“頑癥”,左林兵想都沒想,就從自家存款中拿出30萬余元自費墊支。臨猗老同學張遼飛又自帶音響、調音臺、胸麥和燈光供劇團免費使用。等到工資發了,鼓樂響了,戲排上了,門面撐起來了,就可以安臺口了。
“人以戲傳,戲以人傳”。無論是立足當代談傳承,還是面向未來圖發展,左林兵始終確信,人才培養是戲曲傳承發展的根本保障。他跑遍晉南大地登門求賢,一口氣招回十幾位造詣深厚、獨樹一幟的好把式,又招收了一批藝校的青年學員,增強了劇團的人才儲備。
戲曲藝術發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出人才、出作品,在于反反復復的演出實踐。
從去年9月至今年10月,300多天時間,聞喜縣蒲劇團緊鑼密鼓排練出近20個大小劇目。雖然多數劇目該劇團過去就演出過,可原來的演員大部分已流失,樂隊幾乎也是大換血。目前該團“四柱”俱全,樂隊精悍;須生、正旦、小生、小旦和大凈、二凈都配備成“雙梁雙柱”;樂隊年輕活潑,行當齊全,陣容整齊,二十來歲的硬手竟占樂隊半壁江山。十幾個大本頭戲在不到一年時間全部排出,不僅使每個劇目的藝術水準躍升到一個嶄新檔次,而且從整體上佐證了縣蒲劇團的綜合實力。
一臺好戲
薪火相傳,星耀梨園展新姿
劇團從開臺到持續發展,不但要匯聚人才,還要凝聚人心。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孕一方戲。聞喜縣禮元鎮裴柏村因歷史上走出59位宰相而聞名天下。元、明時期的裴氏劇作《墻頭馬上》《義還原配》《游西湖》等流行于世。而禮元鎮,因唐開元年間,其境內設有梨園樂府,所以也稱“梨園”,后諧稱“禮元”。
劇團新聚一起的演職員大多是左林兵運城藝校的新老學友,河東素有中國戲劇根祖之稱,他們生于斯、長于斯,血管里流淌著“亂彈”的基因。可以說,蒲劇早已融入他們的血脈之中。左林兵常以鄉情和蒲劇情結在團里與人交心,鼓舞士氣,他說:“我們劇團有‘梨園’和‘裴氏’兩張王牌,這片熱土就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團隊的凝聚力也因此得以提升。
一個好的劇團,團風是其靈魂。
“戲無情不動人,無技不驚人”。星空下,青年鼓板手陳佳潤以強烈的節奏點撕裂著黎明前的寧靜;少女琵琶手呂嬋的彈撥如珠璣四濺,驅散了晨星的羞澀;蒲劇泰斗閻逢春的三代真傳弟子趙運增,不惑之年仍苦練師傅的帽翅功和坐念功;須生劉海清引吭長天,極具穿透力的唱功超凡脫俗;青衣張惠麗是張秀芳傳人,又是業務團長出身,但在藝術面前總把身段降低空杯清零,苦練基本功……演出時,全團一盤棋,嚴肅緊張,張弛有度。
不久前舉辦的蒲劇藝術節上,聞喜團雖是一個新組團,但在三天五場戲中以100%的上座率震驚蒲苑,使兄弟劇團刮目相看。趙運增主演的《清官頌》,以閻派風格使觀眾一飽眼福,稱贊不絕;王愛萍、張惠麗主演的《狀元情》,既有名角張秀芳的舞臺風采,又有梅花獎得主武俊英的柔美底色;劉海清在《河陽知府》中主演的須生,舉手投足和鏗鏘念唱,既傳統又創新,引得場內喝彩連天;郭小燕、孫寶國主演的《清風亭》,表演生動,逼真傳神,激動處情緒高亢,低沉處輕語細吟,不少觀眾聽后潸然淚下……散場半個小時后,觀眾仍戀戀不舍,握著演員的手,連聲稱贊表演精彩。
這樣的劇場效果讓左林兵熱血沸騰,尤其令他欣喜的是,3天演出中,鹽湖、臨猗、萬榮、新絳、絳縣等地邀請聞喜縣蒲劇團到他們那里演出,一口氣訂出了數十個臺口……
一次突圍
線上“圈粉”,與時代同頻共振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以來,劇團因疫情不能正常下鄉演出,傳統戲曲線下市場的局限性和不可抗影響性被放大。
觀眾就是市場,市場就是觀眾,不能演出,還叫啥劇團?左林兵急得直跺腳,難道要按習慣放假?不行!放假容易,收心難呀!好不容易把人心攏起來了,而且士氣正旺,一叫停,很難預料會出現什么變局。因此,他們決定借用現代媒體,以短視頻平臺直播方式與觀眾見面。
說干就干。在縣文化和旅游局的支持下,他們立刻騰出兩間化裝室,在全市率先開始了線上戲曲惠民直播。雖是一個非標準直播間,但直播效果出乎意料,觀眾人數是以往劇場演出望塵莫及的:固定觀眾超6000人,每場觀眾點贊數達8萬人次左右。截至目前,聞喜縣蒲劇團開展線上惠民直播100余場,觀看人數累計達到了250萬人次。戲迷們每到晚上7點20分,都端起手機,或打開電腦,靜待欣賞家鄉戲,過把蒲劇癮!
今年3月和10月,疫情形勢嚴峻,他們白天排練、晚上演出,無一間斷。該團的所有劇目都輪播兩遍了,但熱度仍未衰減。觀眾對臺上演員的一腔一調、唱念做打熱情點評,“演得精彩,看得過癮!”等點贊持續刷屏。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聞喜縣蒲劇團挑戰與使命并存,困難與發展同在,在文化體制改革春風的吹拂下,它就像田野里不敗的小花,裝點著人們的生活,扮靚著聞喜城鄉。“無論時代怎么變,無論演出怎么辛苦,只要群眾有需要,我們就要和著時代的節拍,義無反顧,擼起袖子加油干!”左林兵堅定地說。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