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身懷靜氣傳文脈

來源:發(fā)布者:時間:2022-12-13

鄧雁平

壬寅正秋,趙玉漢師生書法展在運城市文化館隆重舉行。所展作品恭謹誠正、秀逸靈動,讀來如清風出袖、明月入懷,讓人心有戚戚、意有所往。

趙玉漢,號稷麓居士,河東聞喜人,是山西頗有名望的書法藝術家,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首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得主。2011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書法展,引起書壇轟動,沈鵬、姚奠中、蘇士澍、林岫等前輩大家對他的書法成就都有很高評價。這次在運城的書展由玉漢弟子發(fā)起組織,共展出作品80余幅,其中玉漢的6幅作品每件都清逸雅正,自懷風骨,神采之至,幾于玄微。諸弟子的作品也都書風純正,嚴謹恭誠,筆法結體,神韻儼然。

夫子有言,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于字,玉漢確屬樂之者。他博覽群書,拜師求道,潛心二王,意追諸家,朝臨夕摹,寒暑不渝。常人以之為苦,他卻自得其樂。遵古人遺訓,獨樂莫如眾樂。天命之年,他即設帳課徒,傳道授業(yè),至今二十余年,師從者逾千人。玉漢誨人不倦、傾囊相授,弟子潛心研習、孜孜以求。教學相長,成果斐然。

書法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它以藝術形式揮灑奇思、宣泄情感,蘊含著書作者的情操志向,展示的是書法家的智慧修養(yǎng)。在漫長的發(fā)展進程中,各個時期的書法藝術如涓涓細流匯聚成滔滔江海,澎湃洶涌、激蕩人心。它講述著朝代的故事,連接起歷史的文脈,昭示了華夏兒女的家國情懷,彰顯出中華民族的精神氣質,凝結成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標識。不論是社會的治亂、王朝的興衰,抑或是異教的風行、外族的入主,書法都品性不改,風骨不失,綿延不絕,生生不息。

藝術的生命在于傳承和創(chuàng)新,傳承是固本培元、萃取精華,創(chuàng)新是面向未來、開辟新路。正是因為有了歷代書法家的傳承創(chuàng)新,才使得書法藝術源遠流長、經(jīng)久不衰。

然而時至今日,書法藝術卻進入較為艱難時期。書寫工具的便捷使大眾遠離了筆墨,用毛筆寫字的人越來越少,書法雄厚的社會基礎不復存在;表達方式的豐富讓人有了更多的選擇,用書法表情達意已失去主流地位,其實際作用每況愈下,日甚一日。現(xiàn)實生活的壓力又迫人往來奔競、行色倉皇,能夠耐住寂寞、安于清貧、身懷靜氣、專心致志的人越來越少。同時,對書法現(xiàn)代價值的認識仍聚訟紛紜、莫衷一是,在此情形之下,書法藝術四顧茫然、不知所之。

不唯書法,還有許多藝術形態(tài)如戲曲、國畫、皮影、木雕、石刻、剪紙、漆器等大多舉步維艱、自顧不暇,更有一批承載著中華文化的民間藝術已悄然消失,只能在歷史中尋覓。由此聯(lián)想到物種,物種滅絕會造成生態(tài)失衡,進而影響到人類的生存,而藝術的消亡無疑會帶來文化的斷層,終將導致人類精神世界的荒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wěn)腳跟的根基。”文脈連著國運,沒有中華文化的繁榮昌盛就不會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時代是出題者,我們是答卷人。有責任的藝術家都應面對現(xiàn)實,擔當使命,傳承創(chuàng)新,堅持堅守。

玉漢同志就是一位有強烈責任感的書法藝術家。他尊重傳統(tǒng),求變標新,傳承薪火,矢志不渝。他以技藝、人格、精神吸引更多的人走近書法,了解書法歷史,研習書法技藝,感悟書法魅力,弘揚書法文化,這是對歷史負責、對文化負責,也是對社會負責、對未來負責。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謹愿趙玉漢及其弟子在書法藝術道路上走得更高更遠。


網(wǎng)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wǎng)發(fā)布,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wǎng)-運城日報 ”。

凡本網(wǎng)未注明“發(fā)布者:運城新聞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