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2-11-14
他是明嘉靖進士,官至戶部主事;他因上書言事不被重視,遂辭官歸田,躬耕隴畝;他整理出版了《鳳川文集》。他主持編修的《芮城縣志》成為現存最早的芮城縣志。
薛一鶚,字應薦,號四野,芮城縣古魏鎮西壚村人。他曾在江蘇滸墅稽查過關稅,當地《滸市志》還載文稱贊他“文章政事,蔚然可觀”。
他因稟性正直耿介,被貶為沂州(治所在山東臨沂縣)兵備僉事。他被貶到沂州之后,在任內忠于職守,息盜安民,政績甚著,深得士民敬重。

以清白貽子孫
從參加科舉進入仕途,再到向朝廷上書言事,薛一鶚一路備受挫折。
之后,他選擇回到家鄉,回到中條山下那個黃土高原起伏不平的小村莊。他成為一個真正的農民,躬耕隴畝,秋收冬藏,過著平淡如水的日子。
除此之外,薛一鶚還做出了一個讓人感覺不可思議的舉動:他將平日所節余的俸祿以及用不著的財物,竟然全部分贈給親族鄉鄰,周濟貧窮。他不動聲色,毫不吝惜。從那一刻起,他把富貴視若秕糠,把功名視作浮云,再也不置產業。當鄉人問及他將來給后代留什么家業之類事情的時候,他淡然一笑,說:“我以清白貽子孫足矣!”
他就在這里修身養性,其樂陶陶。當時正在朝廷做大官的大學士楊博,為蒲州人,以軍功先后擔任兵部尚書、少師兼太子太師,和朝廷政要張四維、王崇古都是朝廷重臣。他主持政務后,深知薛一鶚的人品才能,準備再次起用他,委以重任。但薛一鶚絕意老死田園,不再出仕,于是親自手繪了一幅《魏野避詔圖》轉送給楊博,內容是宋陜州隱士魏野避宋真宗征召的故事。魏野,字仲先,號草堂居士,北宋詩人,原為蜀地人,后遷居陜州。其世代為農,自筑草堂于陜州東郊,一生樂耕勤種,親手植竹栽樹,鑿土引泉,將所居草堂周圍環境布置得景趣幽絕,常在泉林間彈琴賦詩,吟詠陜州風土人情、田園山水。當時顯宦名流如寇準等多與他交游。宋真宗西行汾水時曾召見他,但他避而不見,終生不仕。薛一鶚以這個故事來婉言謝絕楊博對他的好意,表明他清白自守的心跡。
教書育人,專心學問
但是,對官場的絕望并未影響他對教育的熱情,對社會的失望并未影響他對年輕人的希望,淡泊的心情并未影響他對社會公益的關心。他的心是熱的?;氐郊亦l后,薛一鶚全身心地投入地方教育事業中。他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出資開辦了私塾和書院,并親自執教,培養后進。他把自己多年的學術積累和在社會上的豐富體驗都揮灑在三尺講臺上,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喜歡的未來的棟梁之材。由于他治學嚴謹,教學有方,管理嚴格,影響深遠,所以地方士風大變。
同時,由于他做過地方官員,對時政的關心和認識也遠遠超出一般純粹的書生和學者。對社會現實狀況熟悉,又加上學識淵博,使他能夠把社會現實和書本上的知識結合起來,做到學以致用。在這一時期,他一直深入思考,辛勤筆耕,寫出了許多條理明晰、針砭時弊的時政論文,論述地方田賦制度的弊端及人民逃亡而致田園荒蕪的原因。這些文章,尋根究底,剖析細致,現實性極強。因為深有見地,一些文章后來被清初學者顧炎武收入其名著《天下郡國利病書》中,成為研究中國古代農業政策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料。
為先賢出書,主撰縣志
薛一鶚以先賢為楷模,特別是對與他同時代且為本鄉賢士的劉良臣非常敬重。
劉良臣居官不高,正直清廉,二人有許多相似之處。當他得到劉良臣的遺書《鳳川文集》后,如獲至寶,愛不釋手,惺惺相惜,贊賞有加。他一邊吟誦,一邊親自校點評論。多少個夜晚,他在燈下逐字逐句???。相似的經歷,相同的個性,那些難以言傳、不足與外人道的奇思妙句使他驚嘆會意,心靈上產生強烈的共鳴,大有撓到癢處的快感。這樣一部好書,決不能讓它湮沒。于是,他親自籌集資金,主持刊印了《鳳川文集》,一時成為當時地方的文苑盛事。其所刻書板,因紙質精美、校印精良,至今尚存。1986年,北京書店即用此書板重新刊印,向海內外發行。晚年,他又與知縣李斗合作,主持縣志的編修工作。主纂志稿,于隆慶五年成書,后又延至萬歷初年刻印行世,世稱隆萬版《芮城縣志》。目前所知,這是現今存世最早的芮城志書。他為芮城的文化發展和歷史記錄立下了不世之功。
另外,薛一鶚還是一個鐘情于書法的人。他善書,宗顏體,功力深厚,有大家氣度。存世書跡有《修城垣記》碑文,至今仍存。
重修芮城縣志序
關于薛一鶚重修芮城縣志之事,今尚能看到薛一鶚為該縣志所撰之序。文曰:今之縣志,古列國史也。自秦罷侯置守令,此志不可無也。芮城縣志自本縣少府劉君(劉良臣)修后,三十年其間人物有代謝,政事有因革,戶口有盈縮,是固不可不更修者。乃隆慶辛未,邑大夫鳳翔李公蒞縣事,詢其志書之久廢,欲更修之,以方次舉百廢未遑也,遂委之余,余辭不得命。于是刪其繁,增其所未備,提起綱分注其目,總為四條:曰疆域,曰政教,曰人物,曰藝文。夫有疆域而后施政教,有政教后而育人物,有人物后從藝文,循次也。其記敘古跡,臧否人物,一本舊志。及參諸輿論,不甘妄有所更易,紀實也。舊志為劉君所修,其議論考核俱精當,今仍存其名以歸之,不掠人善也。官師未離任,人士未謝世,雖有善弗錄,俟論定也。茍有善為,即農夫、里婦亦列諸科目之前,上德也。文章不裨世教,不紀古跡者弗錄,花卉禽魚不錄,不貴無益也!間有一二愚見,亦附著各條之下,備采擇也。其文頗減于前,其事固未嘗減焉。稿成,請質于公,公曰:“可矣!”其付諸梓。夫蕭何入關中先收圖籍,晦庵至南康,即求志書,公首舉及此,可以觀政矣!是為序。
此為薛一鶚為志書所作的序文。其文恬淡消散,條理明晰,不蔓不枝,讀之可見其心跡一斑,亦可見先生其為人為文之風采。
(芮紀)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