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fā)布者:時間:2022-09-08
秦建華
前幾日,碰見卓民君,他說他的詩集正在印制中。這不,今天去工會門前廣場給小孫女送水時,又彼此照面,他一轉(zhuǎn)身,從車后備箱拿出印好的詩集相贈。我怕一本不夠,又多要了兩本,因家里不時有文人做客,順手拿書是常有的事。
詩集名曰:閑夢齋詩鈔,封面上印著似顯非顯的作者剪影。于是,先看后記,這是我拿到一本書后久已養(yǎng)成的習慣,繼觀目錄,共分五編,遂翻至“親友酬唱”編中的“回秦君四首”,一口氣讀完,頗感親切。
擱下書,在院子里閑坐了一刻,又情不自禁地打開書,一口氣在每編里隨機讀了十余首,遂移至前言,仔細讀之。讀罷,我的腦海中出現(xiàn)了兩個想不到:
想不到卓民君的詩寫得這么好。在我印象里,他雖寫詩,但充其量合轍押韻。而讀罷他的詩,我對他刮目相看:其詩意旨高遠,平仄講究,整飭雋永,韻味充足。
想不到卓民君的詩寫得這么多。過去,我只知道他偶爾寫詩,心想最多也就幾百首。而收在集子里的,遠遠超過兩千首。
想著想著,明代思想家呂坤的話映入腦際:“進德修業(yè)在少年,道明德立在中年,義精仁熟在晚年。”而這“義精仁熟”之氣象,不正是卓民君的真實寫照嗎?
清人張潮《幽夢影》中有喻:“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這不正是卓民君詩意高曠的極好詮釋嗎?
劉勰《文心雕龍》道:“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這不正是卓民君的才學與詩情合璧,佳作迭出的原因嗎?
正如卓民君在前言中所書,他與詩的結(jié)緣,是自己的情感世界與詩有緣。從某種意義上說,詩就是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活里有鮮花綻放,詩可能會隨之暗暗飄香;生活里有熱淚流淌,詩可能會把淚水釀成瓊漿;生活中卷起陣陣風浪,詩可能會透露出平靜與安詳;生活終有一天會謝幕收場,詩會把有限的現(xiàn)實化作無限的暢想,久久回蕩。這便是人生的詩化,或詩化的人生。把不經(jīng)意的瑣碎生活加以品味咀嚼,便賦予了其或凝重或浪漫的意義。凝重使隨意的生活深刻,浪漫使單調(diào)的生活張揚。如果沒有這樣的品味咀嚼,那是表象人生的真實。而經(jīng)過這樣的品味咀嚼,才是意義人生的真實。詩把表象人生的真實轉(zhuǎn)化成為意義人生的真實,從而使瑣碎的人生有了寬度、長度、高度、深度、亮度。這正是人生的趣味之所在。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quán)運城新聞網(wǎng)發(fā)布,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zhuǎn)載或鏡像;授權(quán)轉(zhuǎn)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wǎng)-運城日報 ”。
凡本網(wǎng)未注明“發(fā)布者:運城新聞網(wǎng)”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