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2-08-12
記者 魏 濛 文/圖
隨著我市經濟建設和公共事業的不斷發展,城市中大型公園、街心公園、大小廣場的數量不斷增加,為市民提供了更多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綠意盎然,草木蔥蘢的禹都公園一角
眼下正值夏季,滿眼綠色,空氣清新,公園內、廣場上、景區中都迎來如織的游人。
為進一步弘揚文明新風,營造良好游園環境,維護公共場所秩序,共展文明風采,共樹文明形象,共享文明旅游,共創文明城市,從8月開始,市區多家公園積極推行精致化管理,開展文明游園倡導活動,讓公園環境美起來,讓文明游園成為最美風景。
園區 加強管理秩序井然
近年來,我市加快城市公園建設,不斷完善公園布局,加大公園基礎設施投入,全面提升公園生態環境,為市民營造舒心的休閑氛圍,打造休閑好去處。

文明標語
近幾日,記者先后走訪了市內禹都公園、體育公園、天逸公園、南山公園等,發現這些公園中安裝的文明游園行為規范標示牌十分亮眼,有的公園為了讓游人夜間也能清楚地了解游園須知,標示牌夜間也“亮”了起來。市民孫女士說:“這個標示牌好啊!特別醒目,一眼就能看得見。對市民來說是個提醒,大家都應該積極地從自我做起,才能真正地創造文明的城市。”

規范行為標識牌
為加速文明城市創建的進程,給廣大市民創造一個文明、安全、和諧的游園環境,我市各公園結合各自的實際情況開展了有助文明游園的活動,落實各項安全管理規定,完善文明、有序的游園規則,加強開展文明旅游管理工作。
8月1日,體育公園在公園南廣場開展了“文明游園不遛狗、不騎車、不抽煙”的大型簽名倡議活動;禹都公園實施了多項游園新規,請勿攜帶貓、狗等寵物入園、營造無煙環境、每日18時至次日9時禁止所有車輛(自行車、電動車)入園;天逸公園開展整治園區環境衛生、整治占道經營現象、規范非機動車停放,為市民創造干凈整潔的游園環境。
“現在公園都離家很近,沒有必要開車,我都是騎著自行車去,不到10分鐘就到了,而且現在公園入口處都有專門停放自行車的區域,不用擔心到了不好停車的問題,非常方便。”正在體育公園入口停放自行車的市民張剛明說,早晚到公園鍛煉是他堅持了多年的習慣。在張剛明眼中,現在城市的公園環境更美了,秩序更好了,管理更加人性化了,不文明現象也基本看不到了。
家住云湖灣的王艷每天都要到體育公園打卡,在她看來文明習慣的養成,他律和自律同樣重要。“公園綠化帶內設置了很多文明提示標識牌,時刻提醒游人文明旅游;園內不時會遇到文明勸導員沿路巡邏,發現有不文明行為,及時規勸。經常提醒,大家都會養成良好的習慣。”
體育公園負責人張軍說,為讓市民在公園游玩地更舒心,體育公園加大公園巡查監察力度,發現不文明行為及時制止教育,有效地減少了遛狗不拴繩、隨地吐痰、座椅躺臥等不文明行為的發生頻率。還在人流量大的公園入口設置自行車停放專區,規范了游園停放秩序,不僅進出公園方便了,還避免了亂停亂放給市民帶來的安全隱患。
“這個公園不僅風景好,管理的也好,講人性化,巡查人員經常提醒我們要注意安全。”家住附近的市民張樹華老人告訴記者,因為常來禹都公園打太極,他認識了很多興趣相投的朋友,公園優美的環境給他們提供了練拳場所,時常三五好友邀約切磋拳技。
在禹都公園內,可以看到“愛護環境、不亂扔垃圾”等文明游園的宣傳標語和規范行為的標識牌,在園內有工作人員隨時清掃園路上的垃圾。盡管園內每天人流量很大,但在采訪過程中,記者發現不僅沒有人隨手亂扔垃圾,還看到一些市民,將垃圾裝在自帶的袋子里,做到了“垃圾不離身”“怎么帶來的就怎么帶走”。該園的保潔員一邊清掃一邊告訴記者,以前偶爾會看到游客把喝完的礦泉水瓶子扔在一邊或者隨手扔垃圾的現象,但現在這些不文明現象比較少見。不僅成年人基本能做到不亂扔雜物,有很多小朋友也養成了不亂扔垃圾的好習慣。
禹都公園負責人謝玉生介紹,為做好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引導規范游人文明游玩。他們在公園的多個醒目處設立愛心提示牌,提示入園人員愛護公園環境,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不大聲喧嘩,不踐踏草坪,不攀折花木;不在公園建筑物、自然景物及各類設施上涂寫、刻畫、張貼;不損毀公園路燈、涼亭、公告牌、景觀石等公共設施;不進行甩鞭子、打陀螺等影響他人的活動;不攜帶寵物等有礙他人安全的動物入園,不從事賭博、乞討、算命、占卜等封建迷信活動。同時,公園還從擺放文明標語、循環播放文明行為規范和加密文明行為勸導宣傳教育頻次等方面入手,積極引導行為規范,營造濃厚的園區游人講文明氛圍。

市民在公園健步走
“不管是成人還是孩童,進公園就應遵守規則,愛護公園里的一草一木,隨時隨地講文明。”劉珠成住在公園附近,他常和朋友一起在公園散步健身。公園的環境越來越好、設施更完善、管理更規范、服務更貼心,這些都是他這些年的真實感受。
市民 “文明游園”程度提高
8月9日傍晚時分,禹都公園綠意盎然,草木蔥蘢,游人如織;入口處顯著位置設置了文明游覽告知欄、導視圖,顯示屏上滾動播放著文明游園須知;志愿服務站點,身著紅馬甲的志愿者熱心為游客提供服務。
時下正值伏天,不少市民帶著孩子來到公園乘涼,嬉戲玩耍;老年人三三兩兩邊散步,邊欣賞園內風景;健身愛好者打球跑步,暢快鍛煉。
走訪中,記者遇到了多位在公園內休閑健身、享受傍晚閑暇時光的市民。說起文明游園這個話題,他們呼吁廣大市民游客都來維護良好的公園環境。
“每次來看到公園都是干干凈凈的。”李清芬家住明瑞園小區,每天都會到公園轉轉。她嚴格按照公園里的文明標識去做,不亂扔垃圾、損壞公物,不帶狗入園。
“環境這么好,我們沒有理由不愛護。”市民唐雪蓮就住在公園旁,每天都會到公園的健步道健步走。幾年前,她偶爾還會看到有亂扔垃圾、煙頭的情況,現在幾乎看不到了。
市民史明輝說:“我喜歡在這個公園中慢跑,在環境優美、樹茂草綠的公園鍛煉身體,既是一種享受又能經常能看見一些感人悅目的小事,比如,有的家長教育孩子撿起路邊的飲料瓶扔進垃圾箱;有的市民把瓜子皮、果核放進隨身攜帶的塑料袋里,而不是隨地亂扔等等,這樣的事有很多,充分證明好的環境也在促使我們大家文明程度的提高。”
隨著近年來游客素質的不斷提升,游園習慣極大改善,在市區雖然每個公園里的游客與日俱增,不文明現象卻少有發生,文明游園逐漸成為一種風尚。
在體育公園一對母子邊健步走邊聊天,突然媽媽身邊八歲的兒子發現旁邊的草叢中有一個礦泉水瓶蓋,他隨手撿起來,“媽媽,我把它丟在垃圾桶里。”說著他便小跑到垃圾桶旁邊,把水瓶蓋放進垃圾桶里,然后回頭說:“媽媽,我丟在了可回收的里面。”這一暖人瞬間被其他游園人看到,大家紛紛稱贊。
市民湯風樓喜歡打乒乓球,體育公園的乒乓球鍛煉區是他和老友每天必來的場所,長期的風吹日曬讓這些健身器材難免老化,而湯風樓和這些乒乓球愛好者們便自愿當起維護這些公共設施的志愿者。湯風樓說:“來了以后看到桌子臟了,先把桌子擦一擦,把這周圍掃一掃,這是公共的財物大家都要維護好。”
走進天逸公園,公園內人來人往,可地面卻干干凈凈,不見垃圾袋和煙頭。該公園保潔人員告訴記者,如今游客素質明顯提升,大多數人都能自覺把垃圾投到垃圾箱,他們清掃起來也省力多了。
“公園的環境越來越好了,公共場合吸煙,亂扔煙頭、果皮紙屑的人也越來越少了。”前來游玩的張媛說,文明游園是每個人的責任,更是大家應該做到的義務,公園環境的變化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記者來到公園內的市民游樂區域,各式各樣的游玩項目吸引了不少小朋友的目光。在家長的有序引導下,大多數小朋友都能做到不爭不搶、文明游玩。“媽媽告訴我,在公共場所玩耍要文明禮貌,懂得謙讓。”在兒童游樂設施旁排隊等候的楊雅雯今年9歲了,她告訴記者,每逢假期,爸爸媽媽都會帶她來公園游玩,排隊等候、文明游園已經成了習慣。

文明游園,看似小事一樁,卻能體現一個人的文明素養,甚至體現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自覺規范個人行為,“小舉動”就能積蓄起“大文明”,將文明傳達給身邊每一個人,讓文明成為一種常態、一種習慣,文明游園必將成為最美的風景。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