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8-12
眼下,我市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深入開展,文明出行已逐漸被市民內化于心,但仍有部分電動自行車駕駛人不佩戴安全頭盔、不按規定車道行駛、逆行,交通文明整治工作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
經過充分論證和研討,鹽湖交警大隊按照上級黨委安排部署,立足“文明交通示范路口”的打造,舉全警之力,實施一口一策、精細管理的措施,形成整治合力,使道路交通秩序得到了極大改善。

增設警力:不再出現“攔一個,跑一群”現象
8月10日,在市區沃爾瑪崗,一陣陣熱浪讓正在執勤的鹽湖公安分局交警大隊四中隊民警汗流浹背。
“同志,騎電動車要佩戴安全頭盔。”一名電動自行車駕駛人未佩戴安全頭盔,執勤民警立即將其攔停。
車還未停穩,執勤人員就聽見駕駛人解釋:“我知道!我知道!頭盔忘記戴了!”
駕駛人表示,她知道騎電動車要戴頭盔,當天趕著去上班,一時忘記佩戴了。
隨后,民警帶領該駕駛人來到附近的交警便民服務站,讓其接受了文明交通教育。
類似這樣的情形,連日來一直在中心城區主要路口上演。
“非機動車整治的主攻點就是對癥下藥,維護路口交通秩序則是整治核心突破點。”鹽湖交警大隊負責人說,“高峰時段的重要路口,短時間內就會聚集數十輛電動自行車,僅僅依靠三四名警力是無法勸導到位的。”
由此,增加警力投入成為治理駕駛電動自行車不文明行為的關鍵。
在有限的警力下,鹽湖交警大隊決定,在市區紅旗街、河東街、學苑路、人民路、中銀路、解放路、槐東路等主要路段,每天隨機選定13個主要路口作為整治突破點。在每個路口安排至少16名警力,確保覆蓋路口的4個方位,全力整治電動自行車駕駛人未佩戴安全頭盔、違法載人、未按規定車道行駛、闖紅燈、逆向行駛等交通違法行為。
其間,全體執勤民警按照“教育為主、處罰為輔”的原則,對電動自行車駕乘人員開展面對面的宣傳教育,用真實事故案例講解電動自行車違法載人、駕駛人不佩戴安全頭盔存在的安全隱患及危害,引導他們自覺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提高交通安全意識。
全覆蓋、滿負荷的警力配置,使得中心城區路口秩序大為好轉。
“路口警力增加之后,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不會再出現攔住一個違法駕駛人,其他違法駕駛人‘跑走’的尷尬局面。”一名正在路口執勤的民警說,這樣的管理模式,不會將上一路口的隱患留到下一個路口。
然而,想要從根本上解決重要路口的不文明交通“亂象”,達到行人、非機動車、機動車在十字路口有序通行,還需執勤民警提高自身的“管事率”。
為此,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開展以來,鹽湖交警大隊開始在中心城區啟動了“大兵團”治理路口模式——集中警力、集中時間、制訂規范、明確職責。
連日來,450名一線警力在中心城區各個主要路口,整治不文明交通行為,提升市民“守法率”。
密投入、大收獲。鹽湖交警大隊負責人認為,“大兵團”式的集中治理模式,嚴格規范了民警的執勤時間、地點與職責,其見警率和管事率也同步提升,促使了交通秩序的持續好轉。

市民慨嘆:騎電動車沒戴頭盔,班都上不了
織密交通整治網格這一措施成效如何?8月11日,記者來到南風廣場隨機采訪過往的電動自行車駕駛人,他們紛紛表示,對騎電動自行車出行需要佩戴安全頭盔已了然于心,更安全更有秩序的交通環境需要人人參與。“有時候看到一些電動自行車逆行、闖紅燈,感覺非常危險。最近街上的整治力度這么大,道路也更安全順暢了。”市民荊師傅表示。
“現在騎電動車不戴頭盔,都上不了班!”提及最近道路環境,市民武先生說。
武先生每天都要騎著電動自行車沿著河東東街上班。這幾天,武先生覺得交通秩序有了明顯的變化。“上下班短短幾公里,能看到不少民警在維護交通秩序。”武先生說,“以前上班,下樓忘拿頭盔,就想辦法繞著走。現在要是不佩戴頭盔,我都不敢騎電動自行車出門。”
在高強度的整治下,像武先生一樣,不少市民表示,以后不能心存僥幸,要佩戴安全頭盔,遵守交通法規,安全文明出行。
采訪期間,記者通過對市區沃爾瑪崗的觀察,發現該路口摩托車、電動自行車騎乘人員佩戴安全頭盔的比例接近90%,行車秩序的變化顯而易見。
鹽湖交警大隊負責人表示,下一步,他們將繼續加強電動自行車通行秩序治理行動,同時對機動車占用非機動車道違停、通行等行為加大查處力度,凈化道路通行環境,大力推動機動車和電動自行車分道而行,持續優化道路通行秩序,促進道路交通更安全、市民出行更便利,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助力旅發大會營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環境。
記者 樊朋展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