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7-26
王振川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是唐朝絳州龍門人,其地原屬河津,今歸萬榮。他以詩賦著稱,《滕王閣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名篇,膾炙人口,婦孺皆知。但是,人們只知道他是天賦絕倫的大才子,對其學問境界則了解較少。
王勃家學淵源,祖父王通號文中子,隋朝末年隱居講學,影響很大。王通去世后,其弟其子都能延續家風,研究學問,王勃從小就生活在學術氣氛極為濃郁的家庭里。據他的《續書序》說:
勃兄弟五六冠者,童子六七,祗祗怡怡,講問伏漸之日久矣。躬奉成訓,家傳異聞,猶恐不得門而入,才之不逮至遠也。是用勵精激憤,宵吟晝詠,庶幾乎學而知之者……
說本家兄弟十幾個人,有成年的,有未成年的,天天跟著父兄認真學習,晝夜不休,都是“學而知之者”,并不是天生什么都會。但實際上,王勃是天賦過人的,六歲就能寫文章,九歲就能寫《漢書注指瑕》這樣的大作品,十幾歲就能應幽素科考,進入仕途。
在學問方面,王勃首先繼承家風,是個經學家。
他喜歡研究《周易》,花費了很多功夫。因為太專心了,還做過和《周易》有關的夢,夢中有人告訴他:“《易》有太極,子其勉之。”他因此創作了《周易發揮》,一直寫到《晉卦》,因為患病而中止了。他祖父王通有續《六經》的大志,各部經典差不多都續完了,但因戰亂,著作遺失了不少。王勃奉父親之命補齊祖父的《續尚書》,花了幾年工夫,終于完成。所以他也算是《尚書》的專家。
王勃精通天文歷法以及傳統的天人感應學說,創作了《唐家千歲歷》。他認為唐王朝是土德,應該直接繼承漢朝的法統,而不應該繼承隋朝的。這個學說在唐朝頗有影響,曾經兩次被朝廷采納應用。
關于王勃的天文學水平,還有個有趣的故事。王勃曾經創作過一篇《益州夫子廟碑》,內容是歌頌孔夫子的。開頭幾句是:“述夫帝車南指,遁七曜於中階;華蓋西臨,藏五云於太甲。”用天文現象來贊美孔夫子的美德,但這幾個典故實在是太深奧了。唐玄宗時的宰相張說同時也是大才子和大學者,他搞不清這幾句的含義,就去請教天文學家僧一行。但一行大師只能講通前兩句,說有這種天文現象時,人間會有“有道無位”的圣人出現。至于后兩句,一行大師也搞不清白。王勃在文章開頭隨意寫的幾句,竟然難住了后世的兩位大師,可見其學問的淵博深奧。
王勃精通佛學。他是著名的大才子,經常應邀為別人寫碑文,為佛寺撰寫的碑文尤其多,能夠反映出其精湛的佛學知識,其代表作有《釋迦佛賦》《四分律宗記序》《釋迦如來成道記》等。
王勃另外還是個中醫學者,得到了中醫大師曹元的真傳。他母親去世較早,是由父親撫養成人的,特別注意行孝。父親告訴他:“人子不知醫,古人以為不孝。”所以,他就悄悄地尋訪名醫,學習醫術。他跟曹元大師學習了十五個月,掌握了《素問》《難經》和《周易章句》。離開曹元后,又認真鉆研了五年,這才徹底弄通了中醫。又根據中醫經典的記載,鉆研道家的養生之術,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后來,他把曹元大師的秘訣和《難經》編輯在一起,并撰寫了《黃帝八十一難經序》,記下了自己的學醫歷程。王勃聽說今河南三門峽一帶的虢州山上藥草很多,就專門謀求到虢州做參軍的官職,為的是進一步研究、實踐中醫技術。
王勃才高命短,只活了二十八歲。但他在短短二十八年之間,創作了那么多的作品,研究涉及了那么多的領域,令人驚異,稱他是天才,確實是不為過的。但這個天才,也確實是踏踏實實學出來的。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