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7-21
全國高溫天已持續一個月左右,專家指出,如果高溫天氣持續下去,中暑及相關高溫疾病患者會繼續增加,戶外工作者及高齡獨居老人都是需關注的重點人群。高溫天氣對老年人的危害最大,多位三甲醫院專家提出針對性防病忠告。
“我們重癥監護室收治了一位70多歲的熱射病患者,為了省電費,不肯開空調。”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劉宏說。近期,廣州也有多名八九十歲的獨居老人在家中暑,不開空調是重要原因。專家指出,老年人不開空調,有的是不舍得,有的是不喜歡,還有的是感覺不熱。其實,即便感覺不熱,長期處于室內高溫(33℃以上)、高濕(濕度60%以上)、通風不良的環境中,中暑風險依然高。即使老年人不覺得熱,也建議子女幫老人做好各項防暑降溫工作,勸說其減少外出活動。如出現不適,盡快送醫。
●謹防假中暑真心梗
浙江省人民醫院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韓楠楠表示,最近接診了許多因為心腦血管病突發暈厥的老年患者,心梗發病率明顯上升。
醫生提醒,悶熱天氣易使人心情煩躁、胸悶氣短,再加上情緒激動、精神緊張,易出現胸悶、胸痛的情況。特別要警惕心梗、肺動脈栓塞、主動脈夾層等直接威脅生命的疾病。預防心肌梗死,建議多補水,少食多餐;控制好情緒;冠心病患者不要搬抬過重的物品。
此外,有些老人及家人錯把心梗當中暑。因為中暑和心梗在初期都會有頭昏、乏力、胸悶、惡心、嘔吐等癥狀,以下3招可幫助區分中暑和心梗。1.判斷是否在容易中暑的環境(如高溫、高濕或密閉空間)下發病。2.判斷出汗的部位:中暑主要是前胸、后背、額頭、脖子、腋下等部位出汗,且皮膚溫度升高;心梗發作時,出汗部位多在脖子、額頭、手心、腳心等處,皮膚溫度相對較低,俗稱“出冷汗”。3.判斷胸悶的輕重。中暑時胸悶相對輕微,而急性心梗是突然發作胸痛,劇烈而持久,伴有全身不適,常有壓榨感和瀕死感。
盛夏,老年人要注意關注血壓。已有高血壓者,無論有無癥狀,均應常測血壓,堅持服藥,避免血壓波動。平素血壓正常或偏低者,也要防止血壓過低。老年人夏季本易睡眠不好,更要防止過勞、避免熬夜。
●空調雖好,貪涼也致病
高溫天,貪涼也致病。近日,西安一名老人因長期待在空調房內,體溫高達39℃,出現神志不清、呼吸急促等癥狀,醫生以肺部嚴重感染將其收入ICU治療。近半月來,長沙市第三醫院針灸治療室已收治12位因貪涼導致面癱的患者。
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王勇生提醒大眾注意健康使用空調:空調溫度不宜過低,開空調睡覺要穿純棉衣服和蓋被子,空調濾網和管道宜定期清洗。
“空調病”的癥狀因人而異,有的人表現為咳嗽、鼻塞、拉肚子;有的人表現為鼻子干、喉嚨干、皮膚干;受涼嚴重的,則可能引發面癱。很多人也因為貪涼導致腰痛嚴重,近期因腰痛來骨科就診的患者明顯增加。
此外,夏季也是右側肩周炎高發期,因為汽車空調一般在右邊。如出現此癥狀,可在早期進行局部熱敷、理療,若無改善,需及時就醫。
●藿香正氣水不是萬能解暑藥
在很多人看來,藿香正氣水、藿香正氣膠囊可謂萬能解暑藥。然而,寧波的董女士近日高溫時段外出活動后自覺中暑,服用了藿香正氣膠囊,不僅癥狀沒緩解,精神狀態也逐漸萎靡,不得不來看急診。
寧波市中醫院副主任中醫師隆康健檢查后表示,董女士是高溫天長時間在戶外活動導致中暑,屬于中陽暑,服用藿香正氣膠囊不對癥。他指出,中暑也分陰陽。陽暑是指夏天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中或長時間戶外活動導致。陰暑則因避熱貪涼引起,比如極熱狀態時突然進入空調房猛吹涼風、馬上洗冷水澡、吃大量冷飲等,都會使暑濕困于體內,身體難以散熱。
如果中了陽暑,出現高熱、心煩、口渴、大汗等癥狀,可遵醫囑選用中成藥十滴水和仁丹(嬰幼兒、孕婦禁用)。另外,可以喝綠豆湯、荷葉茶及吃西瓜等祛暑。
如果中了陰暑,出現發熱惡寒、無汗、鼻塞流涕、頭身困重、關節酸痛、神疲倦怠、腹瀉腹痛等癥狀,可食用薏苡仁粥以健脾祛濕,或喝點生姜茶溫中散寒。藿香正氣水屬溫熱類藥物,適用于貪涼、貪食冷飲所致的風寒感冒伴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癥狀,主要用來理氣祛濕和驅寒,適合治療因避熱貪涼引起的陰暑。(《錢江晚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