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7-12
□記者 郝麗莎 劉凱華

7月6日,陣陣微風拂過,吹走了夏日的燥熱。漫步在平陸縣張店鎮風口村,鄉間道路寬敞整潔,手繪墻畫栩栩如生,綠植小景隨處可見。闊步走在路上,一幅生態美、產業旺、百姓富的美麗鄉村畫卷徐徐展開。
近年來,在轉型跨越發展的時代洪流中,風口村以創建服務型黨組織為著力點,抓黨建促經濟,聚民心謀發展,在短短幾年時間里,一躍成為生態環境優美、產業優勢明顯、基礎設施完善、農民幸福指數大幅提升的模范村,也成為張店鎮及平陸縣對外宣傳推介的閃亮“名片”。
村里要發展,村民要增收,產業支撐是關鍵。西紅柿是風口村的主導產業,但過去種植方式落后,沒有產生大的效益,發展一度停滯不前。如何突破發展瓶頸,帶領群眾把西紅柿產業發展壯大,成為擺在風口村面前的一道難題。“我們村由黨支部領辦番茄種植合作社,整合現有資源,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實現育苗、種植、管理、采摘、包裝、銷售一條龍保姆式服務。”風口村黨支部書記王波龍說。
“再有幾天,西紅柿就成熟了。”采訪當天,村民裴云霞正在地里疏果。她說:“種植西紅柿,從開始的育苗到最后的銷售,都由合作社統一管理,我們只管種好就行。合作社還為我們提供了免費的設施和技術培訓。”目前,風口村的露地西紅柿畝均純收入1萬余元。隨著西紅柿收益的不斷向好,種植面積也在不斷增加。
同時,風口村還依托中農樂風口桃花源基地流轉土地1300畝,采取征收土地流轉服務管理費及組織群眾務工的方式,每年可提供180個就業崗位,實現了把黨小組扎在產業園、讓黨員干在產業鏈、引領群眾走進產業帶,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增收15萬元。
除了產業的發展帶動,風口村堅持以黨建為引領,積極探索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新路徑、新模式,通過村企聯動、服務驅動、資源撬動等多元化發展模式,壯大村集體經濟,為鄉村振興注入發展動力。
風口村地勢較高,常年刮風,夏季平均溫度較低,是避暑納涼的絕妙勝地。利用“風口涼都”的名片,風口村先后吸引了5個企業建立高端康養社區,實現2000余名“新移民”入住風口。同時,村“兩委”依托康養社區,聯合第三方成立物業管理公司,為康養社區居民提供安保、保潔、家政等各類服務,在帶動村里閑置勞動力就業的同時,還可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除了夏日避暑,怎么吸引更多游客在其他季節也來到風口村觀光旅游呢?這是擺在風口村面前的又一難題。“結合當地特色,我們每年會舉辦4個大型活動,吸引游客前來。春季的踏青節,游客可以來參觀千畝油菜花;夏季的消夏節,游客可以來這里露營、避暑、看晚會;還有秋季的豐收節和冬季的冰雪節。”王波龍說,風口村黨支部聯合第三方公司,實行專業化運營、規模化發展,活動由村主辦、企業承辦,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增收30萬元。
此外,借鑒疫情背景下催生的周邊露營新業態新模式,風口村引進山西眾志城旅游開發管理有限公司,利用村集體500畝閑置林地荒地,由企業投資建設露營旅游文化生態公園,打造風口戶外露營基地,組織房車露營、帳篷露營、親子互動、戶外燒烤、篝火晚會等活動。村集體經濟組織參與運營。目前,該項目正在啟動建設中,建成后,村集體經濟收入又將再次增加。
以黨建帶村建,用活用好資源,風口村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村民們的生活水平芝麻開花節節高。“截至6月底,我們村的集體經濟收入已達到29萬元,預計年底將突破50萬元。下一步,風口村將繼續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人民為中心,夯實基層組織堡壘,高位謀劃全村產業發展,把村集體經濟這個蛋糕做大,以‘壯大集體經濟,賦能鄉村治理,反哺群眾受益’的工作思路,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同時,推動鄉村治理優化升級。”王波龍說。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