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2-06-09
梁 冬

絳守居園池夏景(資料圖片)
清晨,屹立在“絳守居園池”旁,盡管沒有“荷塘月色”的雅致靜恬,但范仲淹吟詠的《絳州園池》“一泉西北來,群峰高下睹”的詩句,令人浮想聯翩。一個高大的形象浮出,仿佛看到當年縣令梁軌率眾修渠引水的情景。
公元596年,時任絳州縣令的梁軌,看到當地十年九旱,民眾飽受干旱之苦,盡管有汾河流經,但解決不了九原一代高坡地的灌溉。為解決困擾當地百姓的憂患難題,梁軌實地踏查,征詢民意,徒步找水,最終在絳州城外的九原山鼓堆泉,發現鼓堆泉有龍王泉、琵琶泉、蓮花泉、涌珠泉等大小泉眼29個,便作出一個潤澤千秋的大膽決定:引此泉水,灌溉周邊良田,以解民憂。
當時的條件下,北方還沒有引水澆灌良田的先例,而且生產工具十分落后,勞作工具只有鐵釬、鎬頭,此工程需開山鑿洞、逢溝建橋,困難不容小覷。
梁軌與民眾一起筑土架橋,鑿石鉆洞,經過多個春秋的奮斗,終于引來清泉30里,鑿出十二條水渠,其中一條經過絳州縣城,其余經馮古莊、三泉、水西、南王馬、北王馬等村莊,最后流入汾河。每到夏、秋,渠水蜿蜒而下,沿途澆灌百頃良田。葦稻藕田,分布兩岸,一派江南景色。古堆泉開發之早,與晉祠齊名,而灌溉效益及面積亦在省內名列前茅。
梁軌為民眾辦了件大好事,民眾感其功德,隋開皇十六年(596)、大業元年(605),民眾自發修建、擴充園池。園內營建蓮花池、子午梁、洄漣亭、虎豹門、香軒、望月亭、蒼塘、白濱等建筑與景觀。唐長慶三年(823),絳州刺史、與韓愈齊名的文學家樊宗師寫下《絳守居園池記》稱:“臺亭沼池之增,襲以奇意相勝”“錦繡交果,枝香畹麗”。古絳州作為當時的水陸樞紐及政治、文化中心,過往名人必游此園。
宋、元時期,宋基立、海陵燙建祠立廟,加強管理,弘揚這一水利工程。到了明代,知州張宏宇、白璧倡導協調關系,強調團結用水,傳為美談。此外,唐宋文人岑參、歐陽修、梅堯臣、范仲淹等都游園感賦詠嘆,歷代傳揚。在這些詩詞中古代以范仲淹的《絳州園池》為最:
絳臺史君府,亭閣參園圃。一泉西北來,群峰高下睹。
池魚或躍金,水簾長布雨。怪柏鎖蛟虬,丑石斗貙虎。
群花相倚笑,垂楊自由舞。靜境合通仙,清陰不知暑。
每與風月期,可無詩酒助。登臨問民俗,依舊陶唐古。
1960年,現代作家、國家文物局原局長王冶秋同志,考察游覽絳守居園池,寫下《拔開澀霧看園池》的文章,揭示出“澀霧”中彌漫的美好景致與“澀霧”中掩藏的珍貴史料。從此,園池盛名四起,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當時園池縱20丈,橫48丈,合20余畝。其中水面5畝,約占全園總面積的1/4,大部分水在途中作田園灌溉及居民飲水之用,其余自園西北入口導入西部水池,再由水池導入園東的“蒼塘”中。這樣通過“蒼塘”既增加了水面,又作了退水處,這種經濟合理的用水方法,使蓄水與灌溉、功能與藝術完美結合,形成北方旱原獨特的理水手法和建園基礎。絳守居園池以自然山水為主體,以園林建筑小品作為水景的點綴。井陣形軒舍是典型的隋唐建筑,形制簡明,小巧玲瓏,與周圍景致共同營造出古樸幽雅的園林意境。
為了體現北方缺少自然山水風景的特點,園池成功地運用擴景、借景、造景等手法來擴大有限的空間和景物,營造出咫尺山林的藝術化氛圍。園池選址于高原之上,提高了游人的視點,可俯視園內外景觀,使天、地、人渾然一體,小中見大,造成園池雖小、景物無限的游園意境。
絳守居園池是絳州古城的點睛之筆,同時與絳州大堂、絳州三樓、龍興寺等周邊景觀相呼應。園池的興建開啟了后世營建私家園林的風氣。同濟大學阮儀三教授曾這樣評價道:“絳州是中國北方少有的花園之城,可與桂林園林媲美?!?/p>
梁軌引鼓堆泉灌溉園田后,民眾感其功績,建起具有南派色彩的“絳守居園池”,民間為保護源泉也做足了文章。上世紀70年代,在收集整理鼓堆泉史料過程中,發現絳縣席村有一塊出土的石碑上赫然寫著“永護泉源碑記”。石碑是由鼓堆泉澆灌沿線“泉東八村和泉西七村”15個村莊的村民于清乾隆二十五年所立。據有關專家考證,此為我國迄今發現的最早關于保護水資源環境的鄉規民約,它從保護生態環境、水資源、賞罰嚴明和資源權屬等方面,都給后人留下了啟示。
這座石碑上刻寫著:“九原一出實為泉源發脈蓋山,澤通氣乃天地自然之理,志載以有限之,供無限之取則泉之涸也??闪⒍灿姓?,不無杞人之憂,焉詎遭鼓堆莊屢屢偷鑿石塊貨賣銀錢,侵占山基?!?/p>
千余字的碑文痛陳鑿石毀壞泉源和水利設施痛之過,對一樁雍正年間破壞泉源的案件作了記載,又將乾隆二十一年江汝林、程世通等27人“不畏法仍蹈前轍,在‘東八西七’村沿溪一線私采亂建”之事及相關人名刊列石碑上,如同現今的“黑名單”。對違法村民的懲罰也別具一格,碑文記載將一部分罰款用于護泉,另一部分罰款用作古堆娘娘廟的油燈之費。碑文最后提出的“官山不應私賣”,更是給后人以深刻的警醒。
縱觀《永護泉源碑記》,不難看出古人之生態理念及自發保護生態環境的行為實踐。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