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運城時空>

堅持“三個結合” 發揮好哲學社會科學的教育作用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2-05-25

蘇亞軍

《中國共產黨黨校(行政學院)工作條例》指出:“黨校(行政學院)是黨領導的培養黨的領導干部的學校,是黨委的重要部門,是培訓黨的各級領導干部的主渠道,是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重要陣地,是黨和國家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和重要智庫。”那么,在新時代,黨校教師如何運用哲學社會科學這個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發揮好哲學社會科學教育作用呢?我認為,結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應努力做到“三個結合”。

“真信”和“真用”相結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于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志,必須旗幟鮮明加以堅持。”在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教育中,“真信”,從大的方面講就是教育學員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深刻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堅信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等。“真用”,從根本上講就是教育學員在工作和生活中,把馬克思主義作為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必修課”,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自己的“看家本領”;深入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針對前進中的困難,針對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的各種疑惑不解的看法或觀點,對于國際社會中出現的一些對中國的誤判、誤解,要自覺運用科學理論,探尋對策,釋疑解惑,凈化“噪音”“雜音”,展示真理之力,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高地。

“論道”和“論術”相結合

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不僅包括哲學學科,還涵蓋歷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軍事、黨建等各領域,囊括傳統學科、新興學科、前沿學科、交叉學科、冷門學科等諸多學科。所謂“論道”,就是要闡述好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中的大道理、規律性和綱領性的東西,抓住了“道”,就能把握根本、洞察大勢,就會綱舉目張、“舉一反三”。要認真總結并運用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中體現的大道理、規律性和綱領性的原理觀點,深刻闡釋黨的政治思想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黨和國家中心工作、黨委和政府重大決策部署,使學員對其科學把握,入腦入心。所謂“論術”,就是闡述好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方法論的東西,也就是解決過河的“橋”和“船”的問題。要把當代哲學社會科學中體現方法論的東西挖掘出來,呈現出來,講實講透,指導工作。譬如,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調查研究的方法、改革創新的方法等,使學員感知到,眼中有方向,腦中有辦法,腳下有路子。

“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理論是系統的理性認識。黨校是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重要陣地,黨校學員帶著實際問題來黨校進一步提高思想理論素質。作為理論教師,要深刻認識:只有理論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堅定;只有理論上成熟,政治上才能成熟;只有做理論上的明白人,政治上才能做明白人。所以黨校教師必須結合實際課題,圍繞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有針對性地下大功夫把最基本的理論問題講清楚,使其內化于學員之“心”。同時,按照馬克思主義關于實踐是理論的基礎、理論對實踐有反作用的原理,在講理論中又以課題中的問題為導向,努力探索回答時代之問、人民之問,講如何用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理論破解難題推進新的實踐,使其外化為學員之“行”,真正使學員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中有所感悟、有所提高、有所收獲。

內容決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內容。為了更好取得“三個結合”的教育效果,還應創新教學方式方法。用喜聞樂見的形式吸引人,用活靈活現的事例打動人,用精彩生動的語言感染人,用都能聽懂的“大白話”講“大道理”,始終使課堂充盈活潑氣氛,使學員在愉悅、觸動心靈中接受教育。

(作者單位:市委黨校)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