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2-05-23
□淮占科
4月26日,學習強國App山西學習平臺推出了我的征文《父親的綽號》。我第一時間在自己的朋友圈、微信群進行了轉發。沒想到短短五六天,閱讀量竟近7萬,點贊人數也近4000。我深知,此文樸實無華,要說引來關注,歸根結底是父親一心為公的品格魅力。
父親新中國剛成立時入了黨,20世紀50年代初,他就先后擔任村里的財糧、民政、會計、黨支部書記等職務,一心撲在村集體的事情上。
20世紀60年代的一個暑天,父親帶領公社農機站的“鐵牛”給村里機耕深翻土地。不料天氣驟變,剛才還是烈日炎炎酷熱難耐,猛然間電閃雷鳴大雨如注。父親由于站在地頭指揮,一時間無處可躲,渾身上下全淋透了,冷得直打哆嗦。回到家里,父親就病倒了,竟站不起來,癱瘓臥床達半年之久。父親那時還不到四十歲,作為村里的骨干、家里的擎天柱,父親不容許自己爬不起來。他堅持自己捶腿按摩,半年后掙扎著拄雙拐鍛煉恢復。而父親一好起來,就又投身到了村里的工作中。
父親為人謙遜,不喜夸耀,更不居功自傲。我所知的關于父親的事跡,除自己親歷的幾件外,大多數是從母親、兄長甚至外人的嘴里聽來的。
記得分田到戶不久,二姐、三姐相繼出嫁,已經五十多歲的父親成了家里的主勞力,起早貪黑侍弄小麥、玉米、豆子、棉花、西瓜等莊稼,土里刨錢,供二哥和我上學。有一回,我回到村里,聽一位鄉親說,六十多歲的父親耙地時,被牛拉倒在地,半天沒爬起來!鄉親感嘆道:“老漢確實老了,拽不住牛嘍!”我心里一酸,眼淚就掉了下來。
人勤閑不住。最小的我成家后,我們決定把地轉包出去,不再讓父母操心上地干農活。父親便在院子里開了一小畦地,種些菠菜、香菜、大蒜、西紅柿,吃起來味道鮮美,放心舒心。院里有兩棵石榴樹,不抹藥,果坐不住,會被蟲啃噬掉。父親那時已是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年紀,且患有肺心病,腿腳也不靈便。但就是這,他不等我們星期天得空回村,便和了藥泥,爬上爬下,一顆石榴一顆石榴地抹,抹完了這棵抹那棵。有時候他還沒抹,恰巧我們回去了,母親便叫我們趕緊抹。我們都只是把能夠得著的抹了,夠不著的便放棄,感覺沒必要費那個勁兒。而我們前腳剛從家走,年邁的父親后腳便爬上樹,非要把那些高處難夠著的石榴也給抹了,就為了金秋收獲后能給我們多帶幾顆石榴。
一位素不相識的網友留言:“你這寫的是你父親嗎?分明是寫的我父親啊!”原來,他父親和我父親有著幾乎一樣的經歷和品格,一樣做事認真,先公后私,先人后己,綽號“老會計”,是十里八鄉的大好人。
我深知,一篇僅千余字的文章,難以盡述父親的事跡。父親的身上,濃縮著他那一代人的全部美德,折射著那一代黨員干部的優秀品質。
父親,是我心中的豐碑,是我永遠學習的楷模!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