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1-10
□彭建國
進入臘月,“年”的腳下仿佛被裝上了哪吒的風火輪,日子颼颼地飛轉,轉眼間又是一年臘八節,這意味著一年就要結束了。
臘月初八,是我國傳統的臘八節。俗話說,喝了臘八粥,一年都平安。于是,人們總愛在這一天熬上一鍋美味可口的臘八粥,以示祛災除病、人畜興旺,預祝來年五谷豐登、國泰民安。
孩提時代吃粥時,母親總要給我們講一個故事。說是古時有個年輕人好吃懶做,家里越來越窮,到臘月初八這天,家里竟斷糧了,年輕人饑腸轆轆,搜遍了家里所有器具,最后只在瓦罐里找到了散碎的八種糧食,就把它們一股腦放到鍋里,煮了一碗粥喝。從那以后,他痛改前非,靠勤勞的雙手過上了好日子。臘八粥的故事是母親編的還是聽來的,不得而知,但母親用這種淳樸的方式告誡我們,只有勤勞刻苦,才能過上好日子。
熬臘八粥,一般用小米、粳米、黑米、綠豆、核桃仁、花生仁、葡萄干、栗子、蓮子等一起熬煮,熬好后喝到嘴里香綿適口,回味無窮。當然,臘八粥原料不盡相同,做法也大同小異。
至今我還記得,小時候一進入臘月,母親便開始忙碌起來。熬臘八粥很費時,但她總是很有耐心。頭天夜里,母親先拿出積攢了好久的紅棗、紅豆、小米、花生等食材,淘洗干凈,泡入水中。等到初八清晨,天還沒亮,母親就起來開始煮粥了。隨著風箱“呼哧呼哧”喘著粗氣,灶火映紅了墻壁,映紅了她的臉龐,也映紅了臘八節的晨曦。當那種濃郁的香味穿堂入屋時,我們在彌漫著臘八粥的香氣中起床,大口大口品嘗著溫暖甜美的臘八粥,那是媽媽的味道,直喝得我們溫熱醺暖,身體、精神一起舒暢起來。
臘八粥是臘八節的應景之物,是農人們越冬墊底的干糧,是對躬耕田畝勞動果實的共同品嘗,是整個冬天拉開臘月大幕后的第一個“舌尖上的年俗”。臘八粥,張揚著我童年的無限樂趣和家庭幸福溫馨的風帆,攪動著臘月人們紅紅火火的心事,彰顯著華夏兒女對來年五谷豐登的美好期盼。在一碗臘八粥中,我們品嘗到的不僅是悠久節日的深厚內涵,更是一份家人之間的濃情蜜意。
美好的日子永遠是易逝的,如今母親離開我們已過10個年頭了,每逢臘八,我心里就特別酸楚。臘八節對我們來說,變成了一種等待,更是一種想念。或許母親熬制的臘八粥算不上什么美味,但那中間,有的是無法割舍的親情和大愛,有的是過往歲月中最值得珍藏的東西。濃濃的情懷,悠悠的思念,夾雜著絲絲甜蜜的幸福與傷痛,當淚水滑過嘴角,才發現流進心田里的,依然是那痛并快樂著的記憶。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