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1-12-14
家風如春風,是一股無形的力量,雨潤萬物。為團結引領廣大家庭傳承和弘揚新時代家庭觀,圍繞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以“頌黨恩 傳家風”為主題,全國婦聯、省婦聯發動群眾自薦互薦、網上評議,層層推選出了“全國最美家庭”“三晉最美家庭”。我市景叢樣、閆美菊和席建偉3戶家庭獲得2021年全國“最美家庭”榮譽,曹京萌、張思學、王永紅、樊小枝和張鳳艷5戶家庭獲得2021年上半年“三晉最美家庭”榮譽。
今起,推出“最美家庭風采錄”系列報道,從一句話、一個故事、一段記憶中,傾聽她們的最美故事,感受最美“家”力量,讓良好家風家教引領社會新風尚。
“補德”補出好家風
——記2021年“全國最美家庭”鹽湖區景叢樣家庭

今年76歲的景叢樣是鹽湖區金井鄉南扶村村民,有一個平凡的四世同堂的幸福家庭。在2021年尋找全國“最美家庭”活動中,景叢樣家庭榜上有名。12月3日,記者走進景叢樣家,聽他們講述最美家庭的故事。
“補德”家訓記心間 和諧家風共傳承
景叢樣膝下有3個兒子,一家4代共12口人。說到孩子們,景叢樣老人的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我這個人脾氣不好,有缺點就得想辦法彌補,要‘補德’!”這是景叢樣老伴生前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久而久之,“補德”二字就成了景叢樣家的家訓,影響著4代人。
同村有一位80歲高齡的老人,不愿隨兒子在城里居住,便一個人吃住在農村。景叢樣知道后,經常給老人買油、買面,送饃、送菜,還幫老人收拾庭院,像對待自己親人一樣照料老人。
二兒子趙新洲得知村里一位老人家中樓梯沒有欄桿,上樓很危險,便主動買材料,聯系工人焊接不銹鋼欄桿,還連續7年為村里老人捐款;南扶村要修建村門樓和敷設下水管道,弟兄三人積極捐資,為改善鄉村面貌貢獻力量。
“父母一直言傳身教,影響著我們。”大兒子趙新華說,回憶起小時候,經常能想起父母圍在生病的爺爺、奶奶床前,照顧老人的樣子。由于景叢樣不愿意進城生活,所以一直在南扶村的二兒子家生活。
為了盡孝道,在城里工作的大兒子和三兒子每周都要回家看看,為老母親洗腳、梳頭、做飯、收拾家務。老二媳婦常年照料婆婆起居,從無怨言,她經常說:“嫂子和弟媳要上班,我照料老人理所應當,一家人不計較那么多。”大媳婦和三媳婦也表示:“平常沒時間盡孝,假日讓老二放放假,家里活我們干。”于是每逢周末,她倆就在村里老家忙碌著,給婆婆做飯、陪婆婆散步、逗婆婆開心,還定期帶老人體檢。景叢樣說:“兒女孝順、身體健康,這就是最幸福的晚年時光了。這樣的日子,我要好好珍惜。”
讓景叢樣跟上時代的步伐,讓她從心底開心起來,是兒子兒媳們一直在做的事情。景叢樣雖然有一部智能手機,但只會簡單地接打電話。三兒媳每次回家,都會手把手教婆婆學習智能手機。現在景叢樣不僅會用微信聊天,還學會了看抖音、移動支付。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時候,她還拍短視頻上傳到網上,記錄幸福生活。景叢樣高興地說:“咱也趕上新時代了。”

比學趕超同進步 “反思”不足促成長
景叢樣年輕時,是一名鄉村教師,所以非常注重家庭教育。3個兒子在她的影響下,對下一代的教育也時刻放在心上。“學習”,是景叢樣家庭提及最多的詞匯。景叢樣告訴記者,現在大家聚在一起的機會不多,尤其是孫子孫女大都在外地讀書,兒子兒媳都有工作要忙,但共同學習的習慣不能丟。信息技術的發達,讓這個家庭通過網絡多了團聚的機會。
在他們家的家庭學習微信群中,家庭成員們每天都會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討論,從《論語》《弟子規》,到建黨百年知識,以及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雖然學習的內容一直在變,但一家人積極向上的家風傳承始終如一。
家風傳承不僅體現在長輩對下一輩的教育,家里同輩人之間的相互影響也很重要,大家庭之間不攀比,而是在“學幫帶”中共同進步。景叢樣的孫女趙婭竹從小成績優異,一直是兄弟姐妹們學習的榜樣。每當寒暑假時,三家人會把幾個孩子聚在一起生活,通過“看、聽、議、比”,激勵孩子們努力上進。
在反思中成長,是景叢樣家庭一直保持良好家風的“秘密武器”。2018年,他們家獲得了鹽湖區“十大最美家庭”的榮譽,鄉里鄰舍都投來了羨慕的目光,但景叢樣心里卻犯了嘀咕:“這么沉甸甸的榮譽,咱哪能擔待得起啊!”
和大兒子趙新華商量后,景叢樣決定組織全家在獎杯前開一次反思會。
“聯系實際,認真反思,在新的一年以實際行動為獎杯再增光,為證書再添彩!”這是趙新華在反思會前給家庭成員發的參會要求。2019年元旦的反思會上,在明晃晃的獎杯和紅彤彤的證書前,景叢樣說:“人心要有一桿秤!捧著獎杯和證書,我心里很不安,用秤稱一稱,咱份量夠不夠?咱們全家人人都要反思反思,自己做得咋樣?新的一年該咋辦?”
在景叢樣的帶領下,子輩、孫輩們也爭先恐后地反思了自己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的不足。好的家風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也能夠引領社會風氣。
作為大家庭的領路人,景叢樣通過反思會,把最美家庭的風度展現得淋漓盡致。也正因為如此,這個家庭才從鹽湖區“十大最美家庭”,一步步成長為“三晉最美家庭”“山西省五好家庭”“全國最美家庭”。
答辯會上正方向 共同成長齊上進
“這是我參加過最特殊的答辯會,每到寒暑假,不光我來,還帶著孩子來,從黨史知識,到為人處事、社會教育,可以學到不少東西。”鹽湖區解放路第二小學副校長曲建彬說。
曲建彬口中的答辯會,不是學校舉辦的學術活動,而是景叢樣家庭堅持了10年的家庭活動。家庭答辯會上,不討論高深的科學、專業的論文,而是以“如何做人做事”為議題,精心遴選古今中外典故、寓言童話故事、現實生活事件,以及各類典型案例、黨史知識作為答辯題,并制作成有文字、有視頻、有圖像的PPT,傳播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進行黨史學習教育和家風教育。
自2012年家庭答辯會開展以來,每到寒暑假,在孩子們放假回來之前,趙新華就已經把答辯會的各項準備工作做好了。他說,最開始家庭答辯會只有家里人參加,后來朋友、鄰居和同事聽說這項有意義的活動后,也紛紛慕名而來,慢慢的,參加家庭答辯會的人越來越多,答辯會的內容和形式也越來越豐富。
“家庭答辯會設立了‘四席三臺’,即嘉賓、評委、選手、答辯席;計時計分、監督、服務臺,參加者現場抽題,家庭成員作為評委,進行打分和點評。”趙新華說,通過答辯這種特殊的教育形式,家庭教育不再是簡單的訓導、說教、灌輸,而是在啟迪、探討中傳承家風、傳播知識。經過近10年的發展,家庭答辯會已經變成一個大課堂、大舞臺和大熔爐,孩子們在這里互相切磋、展示自我,也獲得了不一樣的成長。
據悉,家庭答辯會不僅讓景叢樣家的孩子受益匪淺,獲得各種榮譽20余項,不少慕名而來的孩子也通過參加這項活動,得到鍛煉,走向了更大的舞臺。
如何把答辯會帶來的教育成果惠及更多的家庭,是景叢樣家庭一直在做的事。
鹽湖區婦聯多次號召學習景叢樣家庭答辯會,希望更多的家庭從中受益。“只有帶領更多的人,通過答辯會的形式,宣傳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諧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讓這種開放式的家庭教育形式影響更多的家庭。”鹽湖區婦聯工作人員王慧斌說。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