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心中裝百姓 肩上扛責任

——讀蘇風屏《駐村幫扶的日子里(民情日志)摘選》感言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1-12-07

■裴海濤

鄉村,一個親切、溫暖又讓人魂牽夢縈的地方,它是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閱歷、共同心結、共同情懷和共同家園!

退居龍城,三孫繞膝,閑云野鶴,疏于動筆。忽一日文友風屏來電,告知新書《駐村幫扶的日子里(民情日志)摘選》(以下簡稱《民情日志》)出版了,不日寄來。風屏說:“我還記得,當初你鼓勵我下鄉多寫多記,寫出調研報告。這也算我交的作業吧,請老師批閱。”一頁一頁翻閱著四十余萬字的滿是墨香的《民情日志》,感動二字已難以承載它的分量,我是深深地被感染,被打動了。

1949年,隨著北平和平解放,毛澤東同志離開西柏坡,向北平挺進,他將此次轉移稱為“進京趕考”。

事實證明,這場“趕考”是成功的。時至今日,“趕考精神”依舊具有偉大的意義,它如同一盞明燈,照亮前行的路,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中國夢的實現,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2015年10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時深情回憶,“25年前,我在中國福建省寧德地區工作,我記住了中國古人的一句話:‘善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至今,這句話依然在我心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千百年來,小康一直是中國人民最樸素的愿望和憧憬。對于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困擾千百年的絕對貧困問題歷史性地畫上句號,這是亙古未有的壯舉,也是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同樣是我黨在新的歷史時期的一次趕考。

其實,在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當中,不同時期也曾有著不同時期的趕考,考卷不同,答案也不一樣。

《民情日志》以扶貧工作時間為經,人物故事為緯,心理描寫、細節把握得當,文筆大開大合又樸實細膩。作者以參與者、見證者、親歷者的獨特視角,用心記錄了一個編輯、編審、女作家、黨員干部,在這場大考面前的擔當精神、為民情懷,以及務實干事擔事的工作作風。在脫貧攻堅戰中,蘇風屏傾其心血,滿懷深情,用四十余萬字的《民情日志》交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干事擔事,是干部的職責所在,也是價值所在。當文聯領導把碾道村脫貧攻堅的擔子壓在蘇風屏肩上的那一刻,作為一個為妻為母的女同志,完全有理由推脫,但是她沒有。當乘車去那平陸不平溝三千的村落報到的路上,她肚子里翻江倒海,幾次下車蹲在路邊大吐不止的時候,也有理由半途而返,但是她沒有。夜晚來臨,當一個人遠離鬧市住在三面環山一面臨溝的脫貧攻堅辦公室,夜里三四點鐘被外面的不知什么鳥的叫聲吵醒,嚇得再也不敢合眼的瞬間,她想哭想喊想退卻,但是她沒有……

她有的是堅守和堅持,初心不改,責任在肩。2015年被派駐平陸縣坡底鄉碾道村扶貧,2016年被評為平陸縣優秀農村第一書記,2017年第一屆順利結束后,2018年竟然再次重返扶貧崗位……這中間,有一種情懷,一種責任,更有一種擔當。

在扶貧的日子里,每每聯系,風屏口口聲稱我們村長我們村短,她已經不自覺地把自己定格在了碾道村。為碾道村修路引水四處奔走呼吁,上微信玩抖音轉發朋友圈,變著法兒推銷村里的農副產品。

為了“零距離”傾聽群眾心聲,體味群眾疾苦,植根于民,她從辦公室搬出來,住到老百姓家中,去坐老百姓的“熱板凳”,去鉆老百姓的“矛盾窩”,去聽老百姓的“心里話”,去算老百姓的“生活賬”。心中裝著百姓,腳下沾滿泥土,肩上扛起責任,以實干促實績,開拓扶貧工作新局面。

《民情日志》里同時記錄和塑造了在脫貧攻堅戰中,市縣鄉村各級領導和各行各業扶貧干部這許多個體組成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群像。眼淚與歡笑交織,付出與收獲并存。在這場戰役中,全國上上下下有許許多多的黨員干部,默默無聞地奮斗奉獻在扶貧第一線,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借此《民情日志》讀后感言,我想對所有駐村幫扶干部們說:人民不會忘記,祖國不會忘記,歷史將會永遠銘記。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