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1-06-01
□記者 賀雪梅

鹽湖區第二實驗幼兒園“童心頌黨恩 唱響新時代”演出現場 記者 薛俊 攝
“六一”兒童節來臨之際,為了讓孩子們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六一”兒童節,市區不少幼兒園舉辦了慶祝活動。其中,5月30日,鹽湖區第二實驗幼兒園舉辦的“童心頌黨恩 唱響新時代”慶祝建黨百年“六一”匯報演出,以老師、家長、幼兒同臺演出的形式,在家園聯動、共同成長、親子教育方面做了有益探索。
八個篇章,師生同走紅色路
“你知道黨的名字嗎?”“當然知道啦!老師老師,我想聽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當天上午,運城廣播電視臺演播大廳,鹽湖區第二實驗幼兒園(以下簡稱“二幼”)慶祝建黨百年“六一”匯報演出精彩上演,清脆的童聲如陣陣天籟,一首《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拉開了第一篇章《不忘來時路》的序幕。百余名幼兒在老師的帶領下,如一個個歡樂的小精靈,在舞臺上綻放光芒。
第二篇章為《憶崢嶸歲月》,其中情景劇《歌唱二小放牛郎》中孩子們表演稚嫩但真誠,讓人印象十分深刻。手拿牛鞭的“王二小”,拿著“刺刀”的“日本兵”,孩子們有模有樣的表演,結合舞臺背景《少年英雄王二小》的視頻片段,為大家還原了為保護村民,將敵人引進八路軍埋伏圈,最終不幸犧牲的少年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第三篇章《堅定跟黨走》,孩子們用自己的歌聲表達了跟黨走的堅定信念。第四篇章《喜慶大豐收》,孩子們頭戴毛巾、穿著汗衫,手里或拿著鋤頭,或拿著寫有“豐”字的簸箕,以舞蹈、秧歌、舞龍等形式,演繹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人民群眾生產獲得大豐收的喜悅。
第四篇章的帷幕漸漸落下,一群穿護士服的“小天使”登上舞臺,她們笑著、鬧著。突然,一陣急促的救護車鳴笛聲將這一氣氛打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所有人整裝待發。一位穿著白大褂的母親看著熟睡中的女兒,不舍卻又決絕地拉著行李箱離開的畫面讓人動容。緊接著,身穿不同行業服裝的家長、老師登場,他們代表醫護人員、消防官兵、志愿者、外賣員、快遞員等會各行各業的人,大家手拉手,高呼“中國加油”。師生、家長聯動,共同演繹了第五篇章《齊心抗疫情》中的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擔當。
在第六篇章《童心永向黨》、第七篇章《奮進新時代》、第八篇章《啟航新征程》中,孩子們與家長、老師配合,通過不同的道具、不同的裝扮、不同的歌曲,演繹不同時期我黨帶領人民奮斗,最終走上幸福生活的艱辛歷程。
家長參與,親子同臺演正劇

據二幼園長李雪玲介紹,此次演出全園376名小朋友全部參加,每個小朋友至少有一名家長參與了演出。“演出取得圓滿成功離不開家長們的支持,大家齊心協力,為大家呈現了今天舞臺上的效果。”李雪玲說。
節目從策劃到排演,全是二幼全體師生共同完成的。幼兒園從年初便開始在園中組織開展各種紅色愛國主義教育活動,通過一系列活動教孩子們唱革命歌曲,給他們講述保護村民的放牛娃王二小、送雞毛信的兒童團團長海娃、游泳健將小雨來等紅色故事,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紅色教育。
在第五篇章中,大合唱《有你就幸福》的舞臺背景,是該園小朋友們和家長、老師在疫情期間,為了致敬奮戰在武漢的英雄們,響應號召,居家抗疫錄制的影像。幼兒園里一些小朋友的家長是前往武漢一線的醫護人員,大家齊心抗疫的情景劇便是據此改編的。李雪玲說,孩子們能在演出中有出色表現,也是因為他們很早就學會了這些歌曲,熟知了這些紅色故事,深刻感受了因為疫情學習生活的變化。
“今年的‘六一’兒童節恰逢建黨百年,為了讓孩子們過得有趣、有意義、有收獲,全園師生家長800余人歷時5周精心策劃、排練,希望孩子們能夠度過一個不一樣的‘六一’,也希望為孩子們種下一顆正氣長存、立志高遠的愛黨、愛國的種子。”李雪玲說。
三方互動,攜手同步共成長
現場,幼兒家長李女士告訴記者,她參與了這次演出,扮演了其中的一個角色。為了此次演出,她和孩子排練得很認真,演出也格外用心。她感受到了二幼讓家長參與,與孩子互動、共同成長的良苦用心,創意很好,效果也很棒。
幼兒家長陳先生則說,能與自己的孩子共同在舞臺上完成這樣一場大型表演,這本身就是一次很難得的經歷,感覺很特別。在與孩子排練的過程中,父子間的感情深了一步,感覺與孩子更像朋友了,與孩子的關系也密切了,這一切都會是人生中美好的回憶。感謝二幼,能給家長們提供這樣一個難得的機會。
“孩子從小生活在城市,沒有見過鋤頭、犁、大簸箕。這次演出,孩子不僅見到了農具,還親手用了,伴著音樂、舞蹈感受勞動之樂,這種體驗是非常寶貴的。”幼兒家長劉女士說。
園長李雪玲說:“讓家長參與節目,是為了給他們更多陪伴孩子的機會和時間,讓家長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參與孩子們的成長,體驗為人父母的責任和快樂,這也是二幼延伸教育的一種探索。”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