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筑牢生態保護網
——黃河千里行漫記(1)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1-05-24

編者按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身處“黃河大拐彎”的運城,幾千年來接受著母親河的浸潤滋養。

“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為黃河流域發展指明了方向。在新使命的召喚下,新時代黃河流域(運城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全市乃至全國人民交出了新的答卷。

市委書記丁小強指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黨中央著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戰略機遇,按照“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的要求,以更強戰略定力和更實工作舉措,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展現運城擔當作為、作出應有貢獻。

值此熱火朝天的發展際遇,“迎七一·運城沿黃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帶綠色生態走廊建設千里行”活動正式拉開序幕。此次活動通過全媒體采訪報道,生動反映黃河流域(運城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進展、成效,大力營造“抓落實、見行動、促發展”的濃厚氛圍。

本報記者將對我市沿黃8個縣(市)實地探訪,擷取一朵朵黃河拍打的“浪花”,講述一個個動人的運城“黃河故事”,向讀者展現全新的黃河流域(運城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的新景象,敬請關注。

春末夏初的芮城,黃河兩岸,草木蔥蘢,風景如畫。

良好的生態是芮城引以為傲的“家底”,也是當地發展的優勢。多年來,芮城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推進中,將保護生態環境、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擺在優先發展位置,堅持不懈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人工濕地等項目建設,不斷加快芮城沿黃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帶建設的步伐。

黑龍澗小流域治理——

構筑綠色生態屏障

芮城縣大王鎮南辿村的小荒坡上,植樹工人在搶抓工期植樹造林,南辿村村民劉秀珍每天都能看到這些工人熱火朝天的工作場面。

說起南辿村正在發生的變化,劉秀珍如數家珍。

“村里這一片小荒坡,就不敢遇到下雨天,尤其到夏天雨季,一下雨這泥沙就沖下來,沖到這黑龍澗河道里全流進黃河了。有時候雨特別大,還有暴發山洪的危險。”劉秀珍指著荒坡下的河道說,“現在他們成天在這里種樹,不僅我們村里的環境好了,也能擋一擋山洪對我們老百姓的危害。”

南辿村過去是生態環境較脆弱地區之一,山洪溝較多,水土流失嚴重。山洪裹挾大量泥沙泄入是造成南辿村一帶泥沙淤積、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

為了遏制這一帶土地沙化嚴重、山洪多發、泥沙入黃,守住水清底線,芮城縣水利部門在黑龍澗開展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工程。工程既符合我國當前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定位,實現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村容更整潔、人居更舒適、生活更富裕的美麗鄉村愿景,又為沿黃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   

據芮城縣水利局副局長王迎澤介紹,該縣水利部門以控制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為重點,堅持預防保護和綜合治理并重原則,因地制宜、因害設防布設各項防治措施:在南辿村下游河道穿河公路橋上下游河道新建防護工程;在黑龍澗流域太平莊村附近營造花椒及柿子經濟林73.23畝;在黑龍澗流域兩側通過種植側柏60萬株完成水保林建設……多措并舉構建起生態流域的綠色屏障。

黑龍澗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實施后,不僅有效遏制了泥沙入黃、保證黃河水水質,還將為黑龍澗流域村民帶來更好的經濟效益,構筑起一道綠色生態屏障。

污水人工濕地深度處理——

營造城市“綠肺”

在芮城縣城西南部一角、與芮城縣污水處理廠一街之隔,由過去一處廢棄磚瓦窯轉為建筑垃圾堆的所在位置,推土機正隆隆作響,建筑工人緊張有序地進行著地表作業。

這里是芮城縣城市污水人工濕地深度處理暨生態濕地公園建設項目的施工現場。

據市生態環境局芮城分局局長白磊介紹,該項目設計日處理水量2.5萬立方米,處理工藝采用潛流人工濕地+表流人工濕地組合工藝,總面積約192畝,總投資約6563萬元,年內計劃投資3600萬元,2021年12月全面竣工,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和生態治理工程。

“原先的污水處理程序,污水處理廠處理過后的污水,從周邊管道排出,經由周邊葡萄澗13公里的土溝后排入黃河。”白磊向記者介紹道,“污水如果出現富營養化,排入黃河,將會造成水質的污染,水藻聚集,甚至影響黃河的生態系統平衡。”

為了進一步改善排入黃河的水質標準,芮城縣委、縣政府經多次組織專家論證,配合截污導流工程,確定在污水處理廠周邊建設人工濕地。具體作業程序中,芮城縣污水處理廠的尾水排入人工濕地中的復合流潛流濕地,通過微生物、物理、植物吸收等作用凈化后,再排入表流濕地,以此穩定潛流濕地出水,并形成一定的景觀效果。

現場施工單位負責人表示,該項目將在不同水深的區域種植不同的水生植物,水深較淺的地方種植蘆葦、蒲草等,水深的地方種植水藻、浮萍、深水藕等。同時,對濕地進行水土保持、種植垂柳、紫穗槐和池杉等濕生喬木。

“通過人工濕地建設的生態環境以及化學作用,讓流入濕地水體中的有害物質降解和轉化,從而避免流入黃河的水體對整體水質產生影響。經本工程處理后,主要指標出水水質由地表V類提升至地表水IV標準。該項目的日處理污水量可達到2.5萬立方米,滿足9萬人的生活污水排放需求。”白磊說。

該人工濕地項目建成后,不僅可消減化學污染物,改善入黃斷面水質,處理原水可用于補充城市景觀和綠化用水,進一步改善芮城生態環境質量。新建的生態濕地公園,還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又一新亮點。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