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鉤沉>

古代元宵節的燈展

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1-02-23

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古代稱夜為宵,所以這一天就被稱為了“元宵節”,宋話本《小夫人金錢贈年少》中說:“是人都去看燈。”而元宵節在古代,除了被當成情人節以外,又會以怎樣的形式去慶祝呢?我們不妨踏著古人的足跡,去感受一下這個喜慶的節日。

放假制度

讓現代人分分鐘變成檸檬精

穿越回古代,看看元宵節這個盛大的節日,在古代到底可以有多少假期!

在唐代,元宵節正式列入“國家法定假日”,放假三天!

據《唐會要》天寶三載十一月敕:“每載依舊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開坊市燃燈,永為常式。”

唐玄宗頒發的這個政策解讀起來有三層含義:第一,元宵節的假期定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這三天;第二,永為“常式”,代表從此以后這就是國家法定節假日,沒有特殊原因,不得更改;第三,開坊市,意味著在這個節日,臨時取消宵禁。

蘇味道在《正月十五夜》里,也提到過“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可見在唐代,元宵節不僅可以放假,更是一年中的全民狂歡節,連最嚴格的宵禁都可以臨時取消!

到了宋朝,元宵節是個超長假期,總共可以休假七日!

宋人龐元英《文昌雜錄》有記載:“休假歲凡七十六日;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天慶節、上元節同。”

畢竟在宋朝,元宵節這個節日挑起了解決男女青年單身的重任,平日不允許出閨房的少女們都可以結伴出游,參加燈會,猜燈謎,看戲曲,宋話本《小夫人金錢贈年少》中說得更狠:“是人都去看燈。”反言之,不去看燈不是人!

足可見在宋朝,元宵節在人們心中的重視程度。

而到了明朝,談起元宵節放假,估計能讓現代人都成檸檬精,沈德符在《萬歷野獲篇》中記載:

永樂七年正月十一,明成祖下令,“太祖開基創業,平定天下,四十余年,禮樂政令,都已備具。朕即位以來,務遵成法,如今風調雨順,軍民樂業,今年上元節正月十一日至二十日,這幾日官人每(們)都與節假……”

這個政策解讀起來就更有趣了,朱棣說了這么多,其實只表達了一個意思:我平時工作太辛苦了,我趁著元宵節休息休息happy一下,我們放假十天,這十天里,我不辦公,沒事別找我。如果事情很重要,你們就先寫個折子封進來!

而到了宣德年間,朱瞻基比朱棣更狠,下令:特賜文武節假二十日,元宵夜,召群臣悉赴御苑觀燈。

我們的假期直接double,休個二十天算了!我和文武百官都不上班,老百姓也盡情玩玩,不宵禁了,想玩到幾點就玩到幾點,飲酒作樂,觀燈聽曲,只要不違法,都行。

果然,古人的元宵節更像是狂歡節。

消防

鬧元宵玩花燈,失火了怎么辦?

花燈是元宵節的靈魂。

無論是在宮廷,還是在民間,元宵節鬧花燈絕對是一場盛大的年度大戲,然而古代沒有電,全靠火,那么在擁擠而又熱鬧的燈市里,會發生火災么?

當然會,但是我們強大的古人智慧是無窮的,據《東京夢華錄·防火》中記載:每坊巷三百步許,有軍巡鋪屋一所,鋪兵五人,夜間巡警收領公事。

在北宋時代,古人就非常有防范意識,除了設立消防隊以外,官府還修建瞭望火樓,并且配備了消防人員與工具,這大概是我們現在消防隊的雛形。

到了南宋,消防隊的設置越發成熟,被稱為“潛火軍兵”,負責消防工作的主管部門叫作“火隅”,駐防地叫“防隅官屋”。

消防部門有了,消防員也有了,那么消防的工具是什么?

古人雖然沒有消防車和高壓水槍,但他們有云梯、火叉、鉤槍、水桶!

每年的元宵節燈會,每一處燈棚都會有官府設立的滅火站,配置云梯一架、裝滿水的巨桶一只、鋪兵若干名,時時刻刻都在防火防災。

就連孩子們的安全問題,也被考慮到了,比如元宵節那么擁擠熱鬧,孩子走失了,被人販子拐走怎么辦?遇到熊孩子,故意玩火怎么辦?

一切從根源出發,開封府早在各大坊巷搭設了“小影戲棚子”,各種皮影戲上演,充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360度無死角打發孩子們的無聊,免得他們到處亂跑,或者偷偷玩火。

可即使是如此防范,也難免出現火災,永樂十三年的元宵節當夜,“午門外燈山火,有倉卒不及避而死者,都督同知馬旺預焉”。

這位不幸的官員叫馬旺,官從一品,于元宵節當天觀燈時被燒死,這讓明成祖朱棣不淡定了,立馬下詔要求各地加強觀燈防火措施,一切除了仿效宋代消防措施以外,為了防止天冷水結冰,還貼心地加了一條:在水缸下面燒炭火加溫。

可見,古代與我們現代一樣,每一次節日的熱鬧與狂歡背后,國家都在竭盡所能地保護我們的生命安全,正如前些年流行的金句:你所以為的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 (《北京青年報》)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