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0-10-17
在省婦聯舉辦的“尋找三晉最美家庭”活動中,我市王玉山家庭被評為“最美家庭”。9月7日,記者走進位于鹽湖區北城辦御沁園社區的王玉山家,感受和諧幸福的家庭氛圍,聽他們講述最美家庭故事。
傳承家訓 注重學習
說起自己的家庭,王玉山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他說:“我們一家10口人,老母親今年93歲,我72歲,目前家里四世同堂,其樂無窮。”
在王玉山家中,學習是很重要的事情。王玉山的老母親張復青年少時沒有學習的機會,如今條件好了,她時時處處注意學習,每天看電視新聞、閱讀報紙。在看電視新聞時,她經常把注意力放在字幕上,通過這種方式加強自己對漢字的識憶。
“我們年輕時,父親一直給我們兄弟姊妹鼓勁,說學習不能忘,要用知識武裝自己。恢復高考后,我們兄妹6人中有5人考上了大學。學習是我們一家人骨子里養成的習慣,我們下決心要把它作為家訓,代代傳下去。”王玉山說。
受父親的影響,王玉山也鼓勵自己的兩個兒子好學自強。如今,在王玉山家中,除了自己的老母親和未成年的孫子外,其他人都是大學生。“我鼓勵兒子兒媳,每年都去外地進修,聽講座、多學習,把錢花在學習上,這是沒錯的。”王玉山對記者說。
自強創業 永不服輸
王玉山45歲時,開辦了一所私立幼兒園,給更多的幼兒教師提供一個施展才華的平臺。回憶自己的創業路,王玉山說,是父親留給他的精神財富支撐著他,是家人無條件的支持鼓勵著他,他才能克服困難,創業成功。
2011年,已年過六旬的王玉山開辦了第二家幼兒園。2020年年初,疫情來襲,在諸多壓力下,王玉山堅持開辦了第三家幼兒園,并創新教育教學模式。除了對幼兒進行全面教育外,還開設了家長課堂,邀請家長同學習、共進步,做智慧父母。
“我常常告訴我的孩子們,不僅要有好的價值觀,更重要的是把價值觀變成行動,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退休后,我選擇繼續創業,就是在用行動告訴我的孩子們,人應該活到老、奮斗到老。”王玉山說,自己還有很多規劃未實現,每到家庭聚會時,他都會將自己的規劃與家人分享調整,相互鼓勵。
踐行文明 和諧相處
“操好心、辦好事、行孝悌。”這是王玉山父親生前常說的話。自1998年父親去世后,母親張復青就成了家里的“老寶貝”。
王玉山說,疫情期間,全家人不能外出,母親也不能下樓遛彎,自己和妻子就想著辦法哄母親開心。“我今年72歲了,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先向老母親‘報告’,跟母親逗樂時我感覺自己還是一個小孩子,有時母親會說我沒大沒小,但是我知道,她心里是開心的。”王玉山笑著說。
為了更好地照顧老母親,王玉山的妻子景紀賢考取了高級營養師、心理咨詢師等證書,學習專業的營養知識,懂得了更多護理方法,從生活和心理兩方面讓老人老有所依。景紀賢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寶貝’開心幸福,一家人才是真的和諧。”
在社區工作人員的眼中,王玉山家庭是社區活動中從不缺席的一家人。無論是打掃社區衛生、發放宣傳資料,還是疫情期間為社區免費撰寫公告、走進大講堂講述家風故事,王玉山一家都是積極配合,主動奉獻。“王老師的家庭是社區出了名的文明家庭,一家人臉上總是掛著笑容,家里總是歡聲笑語,社區公益活動主動擔當,屢次被社區評為‘文明家庭’,是居民學習的榜樣。”社區主任孫云說。
對于未來的規劃,王玉山表示,除了傳承家風和家訓外,一家人還要緊跟時代,弘揚社會新風尚,并帶動他人。無論是使用公勺公筷、厲行節儉,還是自強奮斗、投身公益,一家人都要懷著愛國之心,在日常小事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彰顯“最美家庭”的風采。
本報記者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