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0-09-14

后稷像 (資料圖)
段友文 劉彥
作為農神,后稷在整個社會文化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封建社會的正祀之神,其神格品質在保持正祀之神基本特點的同時,又顯現出地方化、民間化的趨勢;其神職功能更為多元化,除了“教民稼穡”之外,又有司雨、治病、驅邪等現實職能。晉南是農耕文明的重要發源地,具有典型農耕文化特質的后稷神話即生長在這片土壤之中。后稷神話在民間的傳承、發展、演變路徑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在民間體現出與主流社會不同的傳承方式和敘事形態,文化內涵更加豐富,在人與自然、民眾與社會、主流與民間的交流互動中轉化為具有現實意義的地方性知識。
谷物“稷”作為農神的符號加以崇拜
古人多是從采集走向農耕、從流動走向定居的部族群體。發達的農業生產給民眾創造了富足的物質生活,生活方式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變,最終形成了宗法禮制。農業的獨特生產模式增強了對群體力量的現實要求,家族逐漸形成,而家族思想源自于“敬祖”這一觀念。中國上古時期,神權政治至商朝達到極點,這時的宗教崇拜對象上有天神,中有地祇,下有人鬼,生民一舉一動須受神意的支配,絲毫不敢違背,人類沒有自由思想的余地。這種神權思想到了周代發生動搖,從周代以后進入人權時代,周朝人權政治的核心就在于宗法制度成為統治天下的根本,王國維在《殷周制度論》中認為:“欲觀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異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喪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諸侯之制?!痹谶@樣的人權時代里,上帝與天命,實際上受制于道德化了的祖先,后稷正是處于周人宗族系統中的至高神。后稷神話的始祖神格也正符合農耕經濟條件下的敬祖觀念,并由此生發、形成了一系列表現敬祖行為的祭禮,人們對于“宗族”這個血緣共同體的內涵已有深刻的認識,不僅能夠在上百種親屬關系中區分宗親與姻親,準確地把握宗族范圍,而且對宗親中的直、旁、長、幼、世代關系,都有精確的區分。
在民間,民眾一方面遵從古代社會的“祀典”“祭法”,另一方面從生產生活的實際出發,依循著“合意愿”的原則有選擇地祭祀,逐漸形成以后稷為中心的祭祀文化圈。民間的后稷信仰主要體現著民眾的現實生活需求,具有現實功利性的特征,更多地保留了稷神的“自然屬性”,祈求風調雨順和莊稼豐收是民眾最大的愿望。
所謂祈稼,就是禱求禾稼盈收,五谷豐登。稷神是人們在原始宗教心理的支配下而創造出來的,先民們把最早認識的谷物“稷”作為農神的符號加以崇拜,這里的“稷”是最初的文化指向,后稷成為農神則和他在部落里所建立的農業事功密不可分。
上海大學董乃斌教授認為:“民間敘事首先、大量地存在于民間文學作品之中。除了已凝固為某種文學體裁(樣式)的口頭創作以外,還有許多民間敘事存在于人們的行為中,如祭祀、禮儀、游戲。它們往往不能像口頭創作那樣轉換成對應的文本方式,而是主要存在于活的民俗或有關文字記述之中,但同樣是民間敘事整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彼麄兲岢雒耖g敘事的傳承主體是廣大民眾,其存在方式是以口頭方式為主體,同時也指出民間敘事與非民間敘事的重要區別在于活形態的存在方式,如祭祀、禮儀、游戲等。
后稷神話的口頭敘事
后稷神話在民眾的口頭敘事里,形成具有鮮明地域性和歷史性的異文,主要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散存于古代典籍文獻以及相關研究著作中的后稷神話傳說,如《詩經》中的《生民》《史記》里的《周本紀》等;另一類是至今仍流傳和保存于地方文獻資料中的后稷神話傳說,反映著民眾的生活史和思想史。志書、文史資料等地方性文獻多由地方文化精英編纂,其中保存的大量神話傳說故事,體現了與主流文化相一致的價值取向,同時也貼近民眾,體現了民眾的價值觀。后稷神話的口頭傳承不同于正史記載,體現出鮮明的地域性,直接反映了民眾的現實生活愿望和情感訴求,對于后稷的誕生、教民稼穡等事跡有著民眾自己的解讀視角和敘事方式。
后稷感生神話在民間傳說中所占比例最大,與地方文化聯系緊密,敘事重點更側重圣母姜嫄?,F發現有三則異文:《姜嫄生子》《姜嫄氏金針縫騾牝》《姜嫄圣母奇生后稷》,最具代表性的為前兩則。
《姜嫄生子》是流傳于山陜的后稷誕生傳說,故事情節主要是:
a.姜嫄是黃帝曾孫帝嚳的妃子,常和丈夫一塊上山打獵,采野果,但因不能生育而受到丈夫虐待。
b.她去村子附近的廟里求神,因路上踩著雪地里的巨大腳印而懷孕生子。
c.孩子無父,姜嫄將孩子扔在偏僻的路上,牛羊沒有踩死;扔在森林里,有母狼喂奶仍未死;扔到海灘上,鳥兒為孩子遮陽光、喂水,孩子沒有死。
d.姜嫄將孩子抱回家,取名棄,棄后來成為古邰國領袖,即后稷。
《姜嫄氏金針縫騾牝》是流傳于晉南的后稷誕生傳說,故事情節如下:
a.帝嚳有四個妃子,姜嫄為元妃。
b.姜嫄還是姑娘的時候,一年冬天,母親叫她去拖干柴,她踏著雪地里一個巨大腳印行走而懷孕。
c.快臨產時,母親知道原委,認為未嫁女兒在家生孩子是丑事,叫姜嫄牽了一頭騾子到野外生產。
d.騾子恰好也要生產,姜嫄怕把孩子生在半道,用金針將騾子牝門扎住。
e.在一個水池邊姜嫄生下了一個肉球,她把肉球扔到大水池里騎騾返回家。
f.傳說怪胎被拋三次都獲得救助,成為周族始祖。騾子卻因被姜嫄扎住牝門,從此不能受孕產駒。
對上述兩則后稷感生神話傳說的情節進行概括對比,我們可以發現:后稷神話的民間口頭敘事與經典古籍記載既相聯系又有不同。從敘事內容來看,共同之處主要有三點:一是民間傳說中保存了后稷的正統帝系身份,均對姜嫄為帝嚳妃子一事詳細記述?!督獘惿印分械慕獘愂亲鳛辄S帝曾孫帝嚳的妃子出現在敘事中,將姜嫄的帝系身份上溯到了華夏之祖黃帝,因此也更加突顯出其子后稷的尊貴地位;《姜嫄氏金針縫騾牝》里的姜嫄更多強調其作為帝嚳的元妃地位,承續了《周本紀》等典籍中的帝系傳統。二是后稷的出生皆因姜嫄踩踏雪地中的巨大腳印而受孕,但留下腳印的人并不明確。三是后稷出生后都曾被三棄,皆因受到神奇護佑最終成為周族始祖。從敘事方式及情節素來看,不同之處有以下幾點:一是姜嫄形象成為敘事的重點。姜嫄的形象更為具體化、生動化,《姜嫄生子》中的姜嫄是一個善良勤勞的婦女,受到民眾的擁戴,形象塑造符合民眾的理想訴求,并且姜嫄的生活遭遇也成為敘事的重點,因她一直不能生育而受到了丈夫的虐待。重視子嗣的生育觀念顯然是在后世的農耕社會生活中形成的,在敘事中與后稷的誕生緊密整合在一起。二是地方風物的滲入,情節素構成更為豐富,后稷神話向具有地方化的傳說轉變,成為一種解釋性的地方知識。《姜嫄生子》中總體是對“揉谷”之名的解釋,另外,文本中又有姜嫄求子場所“廟”的出現。《姜嫄圣母奇生后稷》則是對絳縣煙莊村鳳凰嶺一帶姜嫄生子傳說的地方性解讀?!督獘愂辖疳樋p騾牝》敘事結構以姜嫄生子為主線,但在民間的敘事傳承中還滲入了騾子為何不能產駒的民眾解釋性傳說。騾子是農業生產中重要的畜力,因其本身為馬驢的雜交品種而沒有繁殖能力,但對于民眾來說,更愿意將這一生理特點與神異事件相粘連,于是在傳說中騾子不能產駒與地域性的神話姜嫄生子一事聯系起來,認為是由于姜嫄之母把其生子視為丑事,讓她到野外生產,姜嫄因怕生于半道,所以將也快產駒的騾子牝門用金針縫住,而救姜嫄于危難的騾子從此不能受孕產駒。上述民間敘事作品中,情節上延續了古老神話的敘事線索,后稷誕生神話成為后世傳說滋生的土壤,它們相互之間體現為源與流的關系。相同的人物、相似的情節使上古神話與民間化的地方敘事建立起了邏輯上的承續關系,從民間文學的文體角度來看具有質變的性質,然而從藝術創作方式來看,又有著明顯的傳承軌跡,兩者有著諸多共同性。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