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梁淑娟 賈迎斌時間:2020-08-25
每到秋天,地處大山深處的平陸縣坡底鄉后窯村馬泉溝都要在各大媒體“火”一把。優美的自然風光、漫山遍野的紅葉、獨特的馬泉溝水化柿,令全國各地的游客心馳神往,高峰期每天有上萬游客涌入這個小村,由此帶動當地群眾銷售農產品和經營農家樂收入上百萬元。旅游業的蓬勃興起為該村脫貧攻堅和美麗鄉村建設注入了強勁動力。
“紅葉”激起千重浪
后窯村馬泉溝位于平陸縣東部,距縣城55公里,境內自然風光秀麗,森林覆蓋率高。這里坐落著該縣海拔最高的錐子山,大自然賜予其原生態的森林和漫山遍野的紅葉;這里曾流傳著長命河、馬泉溝的傳說,為山村增添了神秘色彩;這里獨特的土壤和氣候條件,孕育了種植歷史長達1300多年的馬泉溝水化柿。據平陸縣縣志記載,馬泉溝水化柿以“無核、甜度大”而聞名,加工成柿餅,遇水而化,是平陸獨有的珍品。
近年來,平陸縣委、縣政府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著力打造“春到部官看桃花,夏到張店避酷暑,秋到東山賞紅葉,冬到三灣觀天鵝”的旅游發展格局。后窯村結合當地實際,緊緊圍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依托萬畝紅葉資源,立足水化柿的美譽度,積極策劃、大膽嘗試,成功舉辦四屆紅葉旅游節,不僅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觀賞,得到了眾多媒體的宣傳報道,而且為當地群眾銷售特色農產品和發展農家樂搭建了廣闊平臺。
該村統籌布局,大力推進各項工作提檔加速。一是圍繞“美食留人”,著力打造農家樂。邀請平陸縣利豐職業培訓學校到村里舉辦農民專題培訓班,組織群眾參加免費烹調專業學習。協調縣餐飲協會現場指導農戶開辦農家樂,目前景區內有農家樂15家,小吃攤點30家,其中貧困戶經營著8家。二是立足“文明贏人”,著力優化服務質量。先后組織150余名群眾赴陜西、河南參觀學習,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提升素質,形成了善待游客、文明服務的良好局面。三是圍繞“設施優人”,著力提升接待能力。投資527萬元,新建星級公廁6座,新建280平方米接待中心及景區大門一座、觀景亭4座等,極大地提升了景區的綜合服務接待能力。
黨建托起致富夢
近年來,后窯村黨支部先后組織黨員、群眾代表、貧困戶到洛陽市重渡溝風景區參觀,學習先進經驗;積極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組織黨員獻愛心、舉辦主題教育專題黨課,一起為紅葉景區發展出謀劃策;圍繞紅葉旅游節,開展“我是后窯一紅葉”志愿服務活動,宣傳旅游節內容,維護景區秩序、環境衛生等。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后窯村黨支部先后成立了黨員志愿服務隊和黨員突擊小分隊,帶頭宣傳發動,協助排查,義務執勤,為全縣疫情防控貢獻力量……通過各類活動的開展,凝聚起干群一心共謀發展、共抗疫情的磅礴力量。
“一業”帶動百業興
按照平陸“縣西玉露香,縣東干果林,沿河大棚菜,美麗鄉村游”的產業發展布局,后窯村立足紅葉旅游資源,著力推動“產旅富民”,因地制宜規劃了鄉村游、花椒經濟、水化柿等產業發展。
該村在發展鄉村旅游的基礎上,注重產旅融合發展,成立專業合作社,精心打造水化柿品牌,注冊商標,對馬泉溝水化柿品牌進行整合,投入扶貧資金110萬元新建兩座柿餅烤房及晾曬棚,開展外出培訓學習先進加工工藝,在統一包裝、統一標準、統一質量、統一銷售上做足文章,提升了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知名度,拓寬了消費扶貧主渠道。通過旅游搭臺、產業唱戲,馬泉溝水化柿餅銷量大增,僅此一項就為群眾增收120萬元左右。
在特色種植上,該村通過幫扶單位籌集近3萬株花椒苗和柿樹苗分發給貧困戶,保證貧困戶戶均兩畝干果林。多次召集果農聽講座,組織果農到陜西韓城、富平參觀花椒、柿餅等產業,并邀請專家到田間地頭現場教學,傳授技術。
幾年來,該村發展水化柿300余畝,其中32戶貧困戶新栽100余畝,發展花椒190畝,2017年實現整村脫貧。同時,通過技能培訓,鼓勵富余勞動力外出務工,2019年,該村59戶貧困戶務工總收入達148萬元,有力鞏固了脫貧成效。
2019年,后窯村被認定為“山西省特色花海基地”。“賞條山紅葉、品水化柿子、游美麗鄉村”成為后窯村的一張響亮名片。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該村創新布局,進一步美化環境,新種植近十畝百日菊,目前已進入盛開季節,姹紫嫣紅的花朵引來眾多游客前來觀賞,為當地的旅游資源又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2020年,后窯村被認定為“國家森林鄉村”,后窯村百姓在建設美麗鄉村的康莊大道上,一路高歌,一路飄紅。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