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0-08-25

辛靈海在檢查杜仲茶的發酵情況 劉凱華 攝
□記者 劉凱華
“杜仲藥茶在制作過程中,揉捻的目的是為了初步做形,鎖住色澤、香氣,并通過破壞殺青后的茶葉組織,讓茶葉內含物質滲透在葉的表面。”8月8日,在位于聞喜縣東鎮的山西龍鳴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鳴農業”)杜仲茶生產車間內,正在進行揉捻操作的辛靈海告訴記者,要想在一揉一捻之間,將茶葉從舒展變為卷曲,完成塑形,并非易事,需要掌握“輕、重、輕”的揉捻技巧。僅僅是揉捻這一步,他們就下了苦功夫不斷嘗試。
記者了解到,日前,龍鳴農業主打生產的“豢龍莊”杜仲茶,剛剛被相關部門授權,允許使用“山西藥茶”公用品牌。而作為該品牌藥茶的負責人,辛靈海制作杜仲茶已有7年時間。
據《本草綱目》記載,“仲色紫而潤,味甘微辛,其氣溫平,甘溫能補,微辛能潤,故能入肝而補腎。”中國第一部藥書《神農本草經》也同樣記載了杜仲“補中,益精氣,堅筋骨”的功效。近代科學研究更是發現,杜仲對人體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和泌尿系統都有不同程度的調節作用。
“杜仲本就是記錄在多部藥典上的一種名貴藥材。現在,我們將杜仲發展成經傳統茶葉工藝制作的高品質健康藥茶,除了對原料進行嚴格把控,還需要在制茶工藝上下足功夫。”辛靈海說。
聞喜縣地處黃土高原,地形多樣,河谷、塬地、丘陵、山地共存。由于其獨特的地理優勢,杜仲在這里適宜大量種植。獨特的地理優勢可生產高品質的杜仲,近年來,這里生產的杜仲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全國各地,辛靈海敏銳地嗅到了商機。
為更好地挖掘聞喜杜仲資源,自2013年以來,龍鳴農業在聞喜縣東鎮營里村,先后流轉了200余畝土地,作為杜仲茶的生產原料基地。
“我與杜仲打交道近30年,但是在幾年前,制作杜仲茶對我來說還是未知領域。如何采茶、制茶、鑒茶……在創業初期,一切都要摸索著來。”辛靈海說,制作高品質的健康藥茶,除了要對原料進行嚴格把控,還需要在制茶工藝上下足功夫。
一款好的杜仲藥茶,首先離不開優質的茶青。聞喜作為藥典記載的杜仲產區之一,生長的杜仲樹藥性地道。在吸取傳統杜仲種植方法的基礎上,辛靈海還對茶園實施了有機管理。這些工作需要耗費不少人力物力,但正因如此,龍鳴農業生產的每一片杜仲藥茶的品質,才能得到最好的保障。
在杜仲藥茶的制作流程中,龍鳴農業堅持“日光萎凋”,保留最傳統的工藝。茶青薄薄地攤放在竹匾上,置于玻璃房晾曬,最大程度保留了杜仲的本味。工人會根據溫度的變化,對“日光萎凋”環節進行嚴格把控。
經過“日光萎凋”的茶青,需進行揉捻、發酵、熏制和炒制。揉捻在操作上有一定難度,需要具有豐富的經驗和耐心、細心。熏制和炒制杜仲茶的過程非常講究火候,常常需要在高溫下不斷檢測。如此,才能鎖住杜仲藥茶的有益成分,激發藥茶的芳香,成就一杯好杜仲藥茶的香氣、滋味、品質。
杜仲藥茶的制作工藝雖不繁雜,但整個過程卻十分考究。在辛靈海看來,想做一杯好的杜仲藥茶,沒有一夜煉成的秘籍,只有每一個環節都精益求精。正是憑借優質的藥茶產品,今年,龍鳴農業在由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組織的“尋找首批中國杜仲健康茶”評選活動中,獲得了優勝獎,并在5月份加入了山西藥茶聯盟。
這些年來,辛靈海一邊探索制茶工藝與杜仲藥性的完美契合,一邊致力于杜仲茶文化的推廣,精心制作每一款杜仲藥茶產品。龍鳴農業生產出來的杜仲藥茶,均會經過國家第三方權威檢測,確保營養、健康、安全。
今年60歲的宋桐才是龍鳴農業杜仲基地的一名員工。5年前,他將自己家中的6畝土地流轉給龍鳴農業,自己和老伴也加入公司。據他介紹,現在老兩口每人每月都可以拿到三四千元的工資。“這里的農戶有好多人都和我一樣,旱澇保收地做上了雇員。每年4月到9月農忙的時候,龍鳴農業杜仲基地可解決50名農民的就業問題。”宋桐才說,杜仲基地讓他在家門口就找到了工作,為他們的家庭增加了不少收入。
辛靈海表示,龍鳴農業主打的“豢龍莊”杜仲小青柑茶、杜仲雄花茶、龍顏芽茶3款產品,被授權使用“山西藥茶”公用品牌,不僅為企業的發展增添了新動能,還能激勵他借“山西藥茶”發展的東風,為消費者不斷推出可靠、可口的運城特色藥茶產品。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