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0-08-20
到新絳縣西莊村看石雕木刻,有一種看不完、看不夠、看不透的觀感。
坐落在呂梁山麓、馬首山下的西莊村,掩映在青山之下,舉目遠眺,高聳的山巒酷似馬首,這里便是天然的石料場。五代后周時期此處就有了村莊,石匠們就住在石料場附近,從事石頭加工為主導的石雕產業?,F在,在800戶3000多人的村莊里,有700多人從事石雕產業,是名副其實的“因石而生,因石而傳,因石而居,因石而美,因石而興”的專業村。西莊石雕產品遠銷海內外,被用于喬家大院、王家大院、堯廟、秋風樓、普救寺等景區以及隴南、河南、晉南諸多古民居。
西莊村以獨特的非遺文化石雕和古老的傳統民居,于2016年被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目前正在申報省級和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
走進西莊村,猶如進入歷史文化長廊,呈現在眼前的民居深宅和石雕、木刻各具特色。這些經過歲月沉積滲透的文化愈發深厚,無論你怎么想像也不為過。在這個古村落里,明代的木雕、壁畫比比皆是;錯落有致的古建筑和街巷不顯呆板,門前石獅、門墩、磚雕照壁渾然天成,盡顯古風古韻,門前的石磨、古槐都讓人聯想到昔日的輝煌……
西莊村的石雕、木刻何以能薪火相傳、經久不衰,帶上了看不完、看不夠、看不透的特色呢?
看不完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巍峨延綿的大山,給我們留下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我們一定要把它用好管好,使它成為我們的金山銀山?!倍嗄険吸h支部書記的家奎龍和村委會主任曹吉隆陪我們來到大山下,指著位于半山腰的石料場上前輩們用原始鐵錘和鋼釬采石留下的印記如是說。多年來,為了保護利用好這一資源,他們一邊適度開發一邊綠化造林。為使石雕生產由作坊模式升級為產業化,從2010年開始,新絳縣委、縣政府提出發展農民創業園的思路,先后投資600多萬元,以農民創業園為載體,結合經營戶的發展愿望,因地制宜布局,循序漸進發展,走出了一條以“小產業、大集群”為特征的新型發展之路。
一年前,一家房地產公司在這里采購了一對石獅。石獅活靈活現、雕工細膩。事后有人提出再訂一些,該公司的采購商為難了:這里是山區,能有品種繁多的產品嗎?專赴此地說明來意后,園區經理帶他走了一圈。園區有百余座石獅,簡直像是一座群獅博物館。石獅形態各異,有的面目猙獰,有的笑容可掬,有的張牙舞爪,有的沉默不語,讓人看得眼花繚亂。石獅大的高約兩米,小的僅十幾厘米。該客商大開眼界,一下定了50多座。經理告訴他:“園區內產品更新很快,一次一個樣,看也看不完。”
“這一對門樓礎石,售價在5萬元左右?!闭诖迥稀拔脑谄潯笨情w下一處工場勞作的家大爺指著一旁的石雕成品說:“這是細活,很值錢。我主要是做一些粗活,比如臺階石等。就這也很值錢啊,路沿石一米也賣到七八十元?!?/p>
經地質部門勘探,這里的石料系優質石灰石結構,富含碳酸鈣,少含碳酸鎂和雜質,因而石質堅硬而不脆,柔韌而不軟,經過億萬年天造地設,紋理細膩,質地堅硬,再經過打磨,石頭光滑發亮,色澤鮮艷,是石雕不可多得的優質原料,幾百年來惠及千家萬戶。
看不夠
西莊村石雕琳瑯滿目、木刻比比皆是。
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賦予了西莊村儒雅、質樸的氣質和恬靜、深邃之美感。斑駁的磚瓦、蜿蜒的巷道、古樸的老宅、古樹的枝葉,都見證了古村落的滄桑歲月,極具觀賞價值。
這里不得不提到一幅“朱子家訓”磚雕。推開虛掩的大門,進入寬敞的深宅民房,照壁上端雕梁畫棟,掛著福、祿、康、壽四盞紅燈。兩側石雕,一面是鶴鹿同春,一面是松鶴延年,工藝精湛,氣宇軒昂。中間的“朱子家訓”500多個字,蠅頭小楷,運筆工整。該幅“朱子家訓”是清道光七年,用明代理學家朱柏廬的治家格言,由清代著名書法家楊藉林所書。“文革”開始不久,為防止其被村造反派毀掉,宅主家中賢靈機一動,用泥將磚雕封蓋,并在上面刷寫了標語,才使得這組磚雕得以完整保存。直到改革開放之后,這組“朱子家訓”磚雕才得以重見天日。
近些年,隨著國學、家訓的傳承,這里變成了國學家訓的教育基地,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學生和群眾來到這里觀摩學習。現在人們常常說,你來西莊村如果沒有目睹這個精品,就可說你白來一趟!
除此以外,家戶的木雕古建,式樣別致,斗拱支撐得也是巧奪天工,讓人百看不厭。
看不透
兩年前,有一個考察團來到西莊村,團長在觀摩后給員工出了一道題,“你對西莊村的石雕木刻風格有什么看法?”經過廣泛討論后,大家取得了一致意見:“西莊石雕木刻繼承了我國的文化傳統,同時又吸取了北雄南秀的建筑風格,走出了一條南北兼容、中西結合的路子?!?/p>
這樣的風格起初往往是讓人看不透的。
一家家門樓上端風格別致的匾額“行穩致遠”“書香門第”“涵輝”“清白”“云上別墅”……墻壁被青苔染綠,但掩不住那房梁、門樓上的木雕、石雕、磚雕,一個個古樸典雅、繁復精美、簡約精靈,令人嘆為觀止。欣賞著“三雕”,猶如翻開一本唐詩宋詞,聞到來自歷史深處的縷縷醇香。
那高聳在高墻上的馬頭墻與房頂的小樓,似乎在張望著什么,述說著什么,活脫脫一副徽派建筑意味,浸染著徽州的古韻。它讓我們聽到徽派歲月的老歌抑揚頓挫的旋律。
在魁星閣等寺廟,佛教造像也散見于石雕木刻之中,其中有一尊交腳彌勒蹺著二郎腿、支著腮幫子的思維菩薩形象。思維菩薩被稱為東方的“思想者”。羅丹的“思想者”雕塑神情很嚴肅,而西莊思維石雕好像是覺悟了,面帶愉悅的微笑。
在文化傳承中,常??梢钥吹揭环N現象,即后人讀著前人作品,讀著讀著,沉浸其間,欣然領悟,靈感涌動,以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就勢給其作品以補充。這一順當和貼切的補充,就使原先的歷史作品得到發展,頓添亮色,格外光彩。
這就是西莊村展現給我們的石雕木刻的意境!你看懂了嗎?(梁 冬 王酉團)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