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解 放時間:2020-08-13
萬榮縣光華鄉馮張村林云朝家里,有一眼紅色革命地道。這是抗日戰爭時期林云朝的從祖父、中共黨員林迪生和他的家人、戰友共同開挖的。地道目前保存基本完好,已成為該村的紅色教育基地。
林迪生,原名啟甲,字迪生,1914年生于馮張村一個普通農家。1938年,他在西師村從教時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馮張村第一名中共黨員。翌年,因壞人告密,他被日偽特務逮捕,囚禁牢獄40多天,受盡折磨和酷刑。敵人千方百計逼迫他承認自己是中共黨員,還要他交出地下黨員名單。但他堅貞不屈,大義凜然,矢口否認,始終沒有松口。后來,經榮河地下縣委書記王學義和宣傳部部長余蘇同從中營救,他才算走出地獄之門。
他在家養病期間,地下黨委為其安全著想,想找一個既方便又安全的秘密場所。林迪生家里當時比較殷實,家中有院落、牛院、場院,父親十分開明,兄長也傾向革命。大家幾經商議,決定在他家挖個地道,地點就選在比較偏僻、不為人注意的牛院槽邊。征得父親同意后,林迪生就開始畫圖設計,最終確定豎井+平窯+關卡模式。這樣的地道模式上下曲折,既能迷惑敵人,又安全可靠。地道在林迪生兄弟、戰友及家里長工的共同努力下,歷時數月,終于大功告成。地道具體開挖過程是:先挖豎井5米,下面平挖一洞,高寬各兩米,再挖一豎井,深4米,然后是關卡。所謂關卡,即鑿一高寬各40厘米的孔洞,只容一人爬行進出。越兩米,又是一平洞,高寬各2米,長15米。此洞傾斜角度較大,且在斜洞壁上又鑿兩個大窯洞,洞深8米。這樣,敵人即使進入關卡射擊,也擊不中窯洞里的藏人。第一個窯洞能容30多人開會、學習、活動;第二個窯洞主要儲存槍支、物資。第二個窯洞再往深處就和村內古老的深水井井壁相連,人們既能在此汲水而飲,也保障了氧氣供應。這樣一來,敵人即使向地道灌水、填土或熏煙,也無濟于事。假若敵人從關卡闖入,也一定是進一個宰一個,進兩個宰一雙。
地道建成后,中共地下黨員王學義、余田民、余振琪、余本清、李太文、袁新海、薛關鎮曾多次在里面學習、開會,新同志入黨儀式也在這里舉行。林迪生將從敵人手中繳獲的武器、彈藥全部藏于這里。林玉斌被任命為軍械處長,專管軍械。
1939年,李忠、張明生等人和土匪徐敬祥相遇,打死土匪5人,繳獲的步槍4支、機槍1挺,也全部藏入地道。徐敬祥帶隊抓捕李忠、張明生,李忠和張明生等人情急之下進入地道。土匪追到道口,不敢進入,只好向地道內胡亂打了幾槍后撤離。自此,徐敬祥和林迪生結下冤仇,徐匪竟然把林迪生家中數十石小麥全部搶走,致其家中數十口人無糧可食,很久都靠借親朋家秋糧充饑。
這眼地道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曾被譽為“紅色保險洞”。新中國成立后曾任西安市市長的張鐵民、山西省省長衛恒、北京市廣安醫院黨委書記余田民、山西省勞動廳廳長高峰、四川省人事廳副廳長林昊等,馮張村地下黨員林玉斌、林福臣、林坤孝等科局級干部都曾在這個“紅色保險洞”中工作或避難。
1940年,林迪生根據榮河地下縣委指示,到閻系特務二大隊廉邦才部建立中共地下秘密組織,使該大隊成為掛著閻錫山牌子、實為我黨掌握的灰色武裝。特務二大隊隊長廉邦才本是個草頭王,人比較講義氣,他老家在萬泉縣喬村,和馮張村是鄰村。聽說林迪生是知識分子,文武兼備,又帶來十幾位兄弟,且和自己是鄰村,馬上同意林迪生擔任他的文書,并按照林迪生的意見,把中共黨員袁世杰、王正平、楊建興、余悶娃、余小高等人安排為連長或排長。這支隊伍很快發展到一百五六十人,成為由我黨掌握的灰色武裝力量,連續偷襲了榮河縣北火上日偽據點,俘敵30多名,繳獲步槍40余支,戰馬兩匹,生俘了日偽警備隊隊長徐景山。數日后,隊伍又襲擊了萬泉高村廟日偽據點,繳獲步槍12支、手槍兩支,生擒了日偽警察所所長王立鳳,并以王立鳳為人質,換回被日偽警備隊抓捕的灰色武裝人員家屬,狠狠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進一步贏得了廉邦才的信任。廉邦才對林迪生說:“迪生,我知道你是共產黨員,只要你保護我,我就掩護你。”
1942年3月,林迪生率領的灰色武裝由馮張村經薛稽鎮轉移,在李家坡與下鄉掃蕩的日軍相遇。因天黑風大,雙方都沒發覺。當四連和六連進入李家坡時,才發現了敵情。一時間槍炮轟鳴,人喊馬嘶,雙方激戰半個小時后,敵人棄尸12具逃跑。在戰斗中,林迪生一直沖鋒在前,腹部連中三彈,仍堅持靠前指揮。這次與強敵對壘,雖然我方亦有不少的犧牲,但卻狠掃了敵人威風,鼓舞了我方士氣。同年7月,林迪生傷口初愈,又率部到暢村襲擊日偽運糧隊,繳獲糧食十大馬車,全部分配給當地群眾,受到領導好評和百姓頌揚。這支灰色武裝從成立到1943年三年時間,他率隊和日偽軍交戰100多次,槍決漢奸、土匪、惡霸5人,收繳南里莊編村步槍4支,為我黨籌集銀圓3000塊作為經費,沉重打擊了敵人的氣焰,鼓舞了抗日軍民士氣,振奮了民族精神。后林迪生奉命將該武裝交由汾南工委指揮。
1945年8月,日寇投降后,灰色武裝骨干李忠在閻系虞鄉縣政府任警察局長,掌握著一支300多人的守軍。此時,林迪生在虞鄉以養蜂為名做地下工作。1947年4月,晉冀魯豫野戰軍4縱10旅周希漢旅長給林迪生寫信,要求他做好李忠的工作,動員他率部起義。林迪生多次找李忠談話,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終使李忠配合人民解放軍解放虞鄉時率部起義。
新中國成立后,林迪生先后擔任了賈村廟貿易公司經理、運城師范總務處主任、運城農校副校長等職,無論做什么,他總是忠心耿耿,廉潔奉公,從不為自己謀私利,也沒有向組織提出過安置子女的要求,他的兒子林石窯、林根窯,女兒林淑云一直是農村戶口。
1958年,上級黨委安排他到蘭州大學擔任黨委書記,他卻因長期操勞過度,身染重病,難以赴任。1959年,他的戰友、北京中醫研究院院長余田民邀請他到北京醫治,并請名醫主治,但林迪生終因病入膏肓,難見回春之效,于1959年11月16日辭世,享年46歲。
林迪生逝世后,有關單位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長期從事黨的地下工作的絳縣中學黨委書記兼校長衛奮之賦詩懷念他革命的一生,詩曰:
憶昔疆場起飆風,組織命令俯首從。
愿將余勇伏虎豹,敢請長纓擒蒼龍。
壯士丹心照汗青,倍顯當年百戰功。
勿謂我輩頻歌頌,為教來者再攀登。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