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蒲州”地名變遷概說

來源:發(fā)布者:時間:2020-08-06

楊兆民 仇曉菲

在編撰《永濟市志》實踐中,筆者發(fā)現(xiàn)“蒲州”地名的變遷非常有趣:由都而縣,由縣而州,由州而府,由府而鎮(zhèn)而村。其地位雖漸行漸下,其聲名卻依然不減當年。

【蒲】

遠古時期,炎、黃、堯、舜部落聚居生活在晉西南平原上的黃河岸邊,先民們逐水草而居。臂彎形的黃河岸邊,葳蕤的蒲草一望無際,那繁茂的綠葉和豐滿綿潤的蒲苞,被先民們認為是祥瑞之物,所以,人們就把自己的城市起名叫“蒲”。

乾隆十九年(1754)《蒲州府志·卷之一》記載:“(蒲),烈山氏柱都。”烈山氏,古帝名,即炎帝,又號神農(nóng)氏。

《路史·國名記》云:媯本作溈,嬴姓之國。柱所都蒲,今河東有溈水。

如此說來,早在炎帝時期,蒲,就已成為其部落的都市或都城。

《通典》云:堯舊都在蒲。

《括地志》云:蒲州河東雷首山,一名中條,亦名歷山,亦名首陽山。

《水經(jīng)注》云:雷首,俗亦謂之堯山,山上有故城,又曰堯城。

《闞骃三十州記》云:蒲坂,堯都。蓋堯常以都此,后遷平陽。

在學術界享有極高聲譽的權威工具書《辭源》有云:(蒲坂)地名。故城在山西永濟。相傳為舜帝所都。原名蒲,戰(zhàn)國屬魏。秦始皇東巡,見長坂,故加反字。反與“阪”同。漢初置蒲反縣,東漢始作蒲坂。

《路史·國名記》亦云:蒲,蒲衣之故國,在河中蒲津關,即魏蒲邑。

顯而易見,堯、舜時期,蒲,依然成為二帝之所都也。

客觀存在過的東西,必定留有痕跡。故而,在今天,在我們永濟市一些村莊,有地名仍依然稱“舜帝”“窯頭”“南陶城”“北陶城”等,這就成了“蒲為舜都”的最佳注釋。比如,舜帝村,原名諸馮,傳說為舜出生地,為了更直觀地紀念舜,遂改名舜帝。南北陶城,古名河濱,相傳為舜帝制陶之處,故名陶城。

由此觀之,以往所謂“永濟古稱蒲坂,傳為舜都”的說法,實在莫如換為“永濟古名稱蒲,傳為舜都”,更科學更嚴密。

【蒲反】

《史記·魏世家》云:(魏哀王)“十六年(前303),秦拔我蒲反(今山西永濟市西蒲州),陽晉(今山西永濟市虞鄉(xiāng)鎮(zhèn))、封陵(今山西芮城縣風陵渡)”“十七年(前302),與秦會臨晉(今陜西大荔縣)。秦予我蒲反”。

《史記·秦本紀》云:“(秦昭襄王)二十二年(前285),蒙武伐齊。河東為九縣。”

九縣者,何許也?蒲反是否名居其中?太史公未及明言,后人不好妄猜。但能夠肯定的是,秦置蒲反縣,最遲不晚于公元前221年。因為在這一年(秦王政二十六年),“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jiān)”,“皆為郡縣”,“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

秦置蒲反縣,由于一件文物的出土,使這一論斷更加穩(wěn)固。1983年以來,陜西省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市西北郊劉寨村(即秦代章臺遺址附近),陸續(xù)挖掘出土了一千余枚極為珍貴的“秦代封泥”。西北大學文博學院周曉陸先生等在對這批“秦代封泥”進行釋讀和研究。從所見封泥中,有關縣及屬官吏的約42方。非常幸運的是,我們的“蒲反丞印”榮列其中。印文為4個篆字,美觀大方。“蒲反”是縣名稱謂;“丞”為縣令佐官。著名的歷史學家譚其驤先生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二冊秦代諸郡圖,所繪各郡之縣,就河東郡而言,與劉寨封泥所見相符合的縣是蒲反、安邑、汾陰。印信為政權機構存在的標志,“秦代封泥”蒲反丞印,就是秦置蒲反縣的確鑿證據(jù)。

西漢因循秦制,仍稱蒲反縣。

【蒲城】

新莽天鳳元年(14),改蒲反縣為蒲城縣。《漢書·卷二十八上》云:蒲反,故曰蒲,秦更名。莽曰蒲城。

【蒲坂】

東漢建武元年(25),改蒲城縣為蒲坂縣,此為“蒲坂”命名之始。又作蒲阪。《康熙字典》注音:坂,阪皆音反。

【蒲州】

乾隆十九年(1754)《蒲州府志·卷之一》云:西魏大統(tǒng)四年(538),周文以兵渡河攻高氏,其秦州降,遂定汾絳,改秦州,置蒲州,此蒲為州之始。

還有學者認為是北周,“明帝二年(558),‘于河東置蒲州,河北置虞州,弘農(nóng)置陜州,正平置絳州,宜陽置熊州,邵郡置邵州’”。

由此,蒲州一名便正式取代了以往的司州、雍州、并州、秦州等稱謂,載入史冊。

隋大業(yè)三年(607),朝廷改蒲州為河東郡。

唐代是蒲州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時期。武德元年(618)復置蒲州。開元八年(720)改升蒲州為河中府,置中都,與西都長安、東都洛陽齊名。是年,罷中都為蒲州。寶應元年(762)復置中都。蒲州再度輝煌。元和二年(807)罷中都,復河中府置。失去了中都,不必羞赧,蒲州照樣是光彩的,它曾為“六雄”“四輔”,其榮耀可想而知。

金天會六年(1128),金主降河中府為蒲州,湮沒了386年之久的蒲州建置重新恢復。天德元年(1149)復升蒲州為河中府。

明洪武二年(1369)降河中府為蒲州。同時撤銷河東縣,歷時760年的河東縣由此消失。

【蒲州府】

清雍正六年(1728)升蒲州為蒲州府,始置永濟縣,附郭。此為蒲作為府名之始。

1912年撤銷府制。蒲州,作為州、府名稱和建制,在存續(xù)了1354年后,黯然退出了歷史舞臺。

【新盛鎮(zhèn)】

1947年春,太岳三分區(qū)部隊解放了蒲州城。9月,奉上級命令,永濟虞鄉(xiāng)二縣合并,組建永虞縣。鑒于舊蒲州城偏于一隅,不便領導,永虞民主縣政府決定將治所由蒲州城遷往18公里以東的趙伊鎮(zhèn);并決定在距蒲州城3公里外東南方高岡地帶新建“新盛鎮(zhèn)”,作為民居村鎮(zhèn),為之后士農(nóng)工商的逐步撤出打好基礎。

新盛鎮(zhèn)建立后,新擴南北大街一條,臨街房門面高低、大小、寬窄統(tǒng)一形制,門板統(tǒng)一為舊時商鋪板門。此處道路寬廣,街市繁榮,附近人民不再多去潮濕、沆悶的舊蒲州城購物。新盛鎮(zhèn)并非建置鎮(zhèn),它只不過是舊蒲州城象征意義上的“城關鎮(zhèn)”而已。它曾作為一區(qū)政府、基點鄉(xiāng)和鄉(xiāng)治所而發(fā)揮過重要作用。

【蒲州公社】

1961年5月,奉上級指示,原永濟中條山山北地區(qū)和原虞鄉(xiāng)縣轄區(qū)從原運城大縣劃出,合建永濟,治所駐趙伊鎮(zhèn)。與此同時,原新盛鄉(xiāng)轄區(qū)改名為“蒲州公社”,此為蒲州作為社名之始。

【蒲州鎮(zhèn)、蒲州村】

1984年,經(jīng)上級批準,蒲州公社改稱“蒲州鎮(zhèn)”,此為蒲州作為鎮(zhèn)名之始。同時,新盛大隊改名為“蒲州村”,此為蒲州作為村名之始。鎮(zhèn)、村之名沿用至今。

昨夜星辰昨夜風,昔日的蒲州城繁華已盡。然而,只要有黃河在,我們心中的蒲州城便是永恒的。

網(wǎng)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wǎng)發(fā)布,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wǎng)-運城日報 ”。

凡本網(wǎng)未注明“發(fā)布者:運城新聞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