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0-06-01
記者 蘇黎原 通訊員 王莉莉
黃河芮城段有個叫東壚的小鄉鎮,該鎮有3萬余畝黃河灘涂,以前大水漫灌種糧,水肥流失嚴重,浪費水資源,效益又不高,有時候還會造成水害導致減產或絕收。
2019年,芮城縣天宜農機合作社理事長胡天妮在這里建設了該縣第一個小麥、玉米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區,核心區1000余畝,輻射帶動10000余畝,積極打造運城市現代農業示范區。
2020年4月2日,山西省委副書記、省長林武察看這里的黃河水噴灌技術應用時連聲說好,現場提出要加快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切實發揮“三農”壓艙石作用。
新型農機的領路人
1993年,時年22歲的胡天妮買回一臺小四輪拖拉機,用于自家和本村農田耕種,由于經營有方,1997年換成大馬力的拖拉機,2009年成立合作社后個人經營5臺拖拉機……
目前,他個人擁有7臺拖拉機、1臺收割機、2架無人機、8臺高地隙植保機、6臺噴灌機,成為全縣乃至全市個人經營農機最多的農民。多年來,他率領101戶社員、210臺(套)農機具,馳騁在湖北、河南、山西3省農田上。
胡天妮的農機事業為什么發展這么快、這么好?“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不斷引進新型農機,并經常改進,讓機具更實用,作業價格更優惠。”胡天妮說。
2003年以前,東壚鄉雖然沿黃河,但是市場上只有小泵,出水量太少。胡天妮創造性地用汽車變速箱、離合器加上混流泵改造成2臺大流量抽水泵,每臺每小時可出水1000立方米,解決了大面積引黃河水灌溉的難題,當年澆灌農田2000畝,深受當地農民歡迎。
2014年,胡天妮全省首家引進兩臺高地隙植保機。由于該機軸距與南方水田配套,與北方小麥玉米田融合度不夠,第二年他就想辦法把軸距加寬、輪胎縮窄,一舉加工10臺,一下讓這種植保機成為當地最掙錢的農機,當年植保作業5萬畝。
2019年,胡天妮在全縣第一家引進6臺噴灌設施,當年灌溉2000畝,每畝一次節約用水60%、節水80立方米,節約勞動力成本10元,僅小麥一季節約水資源48萬立方米、費用10余萬元,節約勞動力成本6萬元,共計節約16萬余元。
2013年,胡天妮還全省第一個引進無人機進行植保作業……
2020年,在胡天妮的節水灌溉核心區,小麥初步測產畝產可達700公斤,遠遠大于當地400余公斤的平均畝產。
“都知道我這兒啥新農機都有,有啥需求都來問我。”胡天妮說,“每一次有人來咨詢,我都毫無保留地耐心解答,讓大家帶著問題來、帶著答案走。”
敢為人先,不斷引進農業新機械、新設備,進行優化改造,并樂于推廣,從不藏著掖著,這是胡天妮事業越做越大、深受農民喜歡的根本原因。
農業合作社的先行者
2009年,胡天妮注冊成立了芮城縣天宜農機專業合作社。
為啥呢?胡天妮說,農機多了以后,有機戶找活難,無機戶找機難。為了解決農村的現實矛盾,他按照“自發、自愿、自主建”和“民辦、民營、民受益”的原則,于2009年4月組織5戶農機戶以機入社、單機核算,成立芮城縣天宜農機專業合作社。當年,入社機具達到25臺(套),入社經營土地面積900畝,作業服務面積8000畝,服務糧農500余戶。
合作社成立后,胡天妮針對合作不合作沒有什么兩樣、凝聚力不強、信心不足等問題,組織了耕、種、管、收、運一條龍作業和跨區作業,增加社員收入,增強凝聚力;針對合作社收入單一的問題,他組織制定了五年發展計劃,圍繞青儲、噴灌、植保等農業生產薄弱環節引進新型農機,拓寬收入渠道,增強發展信心;針對合作社成員隨意增添機具的問題,他提出“合作社成員隨意購買的機具不納入合作社”的解決辦法,解決了重復投資問題,有力推動了合作社穩步發展。
截至2019年年底,合作社成員已發展到101戶,其中有機戶51戶、種植大戶50戶,在合作社內部解決了種植戶找不到農機誤農時、有機戶發愁沒活干的難題;機具數量發展到210臺(套),有大型拖拉機、無人機、高地隙植保機、移動式噴灌機、地埋式噴灌及其他農機具和配套農具,實現了主要農作物種植真正意義上的100%全程機械化。
在具體經營中,他超前思維、大膽運作,實現大規模土地流轉、大跨度跨區作業。特別是在土地托管上,鼓勵社員把家里缺勞動力、缺技術的農戶土地托管起來統一管理,由合作社與村、組或農戶簽訂服務合同,實施規范化服務,統一提供種子、化肥、統一病蟲草害防治、統一收割、統一銷售、統一購買農業保險等,解決目前“無人種地、種不好地、不愿種地”的問題。截至2019年年底,合作社共托管土地15000多畝,解決了外出務工農民的后顧之憂。“土地托管省時、省力、省成本,最關鍵是省心。”被托管戶羅世平高興地說。
2019年,合作社建成融新型肥料試驗、種子新品種區域試驗、節水灌溉、水肥一體化、全程機械化為一體的綜合示范區,實現毛利潤700萬元,成為全縣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合作社。
胡天妮和他的合作社先后被評為山西省農機科技示范戶、山西省農林水氣系統“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五十家優秀創新示范合作社、山西省農機示范合作社。
高質量糧田的拓荒者
糧田決不能撂荒。3月初春耕農忙之際,因疫情封村,群眾心里非常著急。胡天妮利用自己2臺無人機免費為3個自然村進行噴灑消毒的機會,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基礎上,一人跑到地里察看墑情苗情,及時利用合作社微信群發布所拍圖片和視頻,穩定大家的情緒,增強大家的信心,并轉發到縣里的高素質農民、種糧大戶等10余個微信群;積極響應全縣復工復產號召,及時調集化肥、農藥等農資,組織社員開展春耕生產,并錄制微視頻開展技術指導,確保不誤農時,為夏糧豐產豐收打好了基礎。
打造黃河灘涂萬畝小麥高質量生產示范區是胡天妮的長遠目標。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調研時提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重大國家戰略。芮城縣委、縣政府依托“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縣”金字招牌,提出打造“黃河流域現代農業先行區”規劃。
怎樣把國家戰略和縣里的規劃落到實處,胡天妮打算利用多年積累的農機、合作社兩大優勢,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把農產品質量提上去,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貢獻。
在農機推廣方面,他計劃積極推廣噴灌設備,并配套水肥一體化設備,力爭在3年內將節水灌溉生產方式輻射到5萬畝。“目前,全省小麥標桿項目已經落戶芮城縣,我要借好政策的東風,乘勢而上,加大宣傳推廣力度,組織現場觀摩、實際測產活動,讓更多的農戶知曉節水灌溉實實在在的增產效益,加入節水灌溉的行列。”胡天妮說。
在合作社發展方面,他計劃組織合作社社員參加縣農業農村局舉辦的高素質農民培訓,并外出考察學習,系統學習農業生產技術,爭當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我計劃有機銜接土地流轉和土地托管,讓合作社經營的黃河灘涂地集中連片,開展適度規模經營,進一步提高產糧效益,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積極貢獻。”胡天妮對此信心十足。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