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0-05-29

▲山地救援訓練

▲水域救援訓練

▲山地救援訓練

▲危化品救援訓練


▲破拆訓練

▲危化品消毒訓練

▲危化品救援訓練

▲危化品救援訓練
記者 劉凱華
“信息通訊分隊、無人機分隊、搜救分隊、醫療救護分隊、機動后勤分隊……即刻出發,全力開展救援工作!”5月24日上午,在位于中條山山腳下的一處訓練場地,運城市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大隊的繩索救援演練,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演練模擬驢友穿越未開發的深山林地,不慎跌落山崖被困,救援隊員利用繩索系統把傷者轉移到安全地帶,并進行救治。 “先鋒隊員先上升到被困者位置,查明情況,隨后開始搭建繩索系統,通過滑輪組及鎖扣等裝備,建立上升與下降系統,進行傷員固定及擔架護送。”救援演練過程中,市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大隊作訓裝備科科長閆斌介紹,這次的演練,嚴格按照山地繩索救援標準執行,“支點的設置、救生繩結的制作、救援器材的使用、被困人員營救后的處置等,只有通過平時反復演練,才能精準提升實戰應用能力。” “除了今天的山地救援實戰演練,4月份,我們在張店國營林場還開展了森林滅火戰術學習交流,圍繞森林滅火的任務、作用、戰術運用及滅火裝備等內容進行了深入探討。”閆斌介紹,如今正是入夏時節,他們的作訓演練將重點圍繞森林防火和水域救援開展。
據介紹,市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大隊隸屬于市應急管理局,前身為1984年成立的運城市軍事化礦山中隊,主要負責全市煤礦事故的搶險救援工作。隨著安全生產形勢的日益嚴峻和事故搶險救援業務的不斷增加,2016年3月,其更名為運城市礦山救護隊,同時增掛運城市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大隊牌子,負責全市煤礦事故、非煤礦山事故、危險化學品事故等應急救援搶險工作。該隊現有一線指戰員36名,主要由退伍軍人組成,其中50%以上的隊員曾參與“5·12”汶川地震搶險救災。建隊以來,市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大隊先后處置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冶金工貿類事故及社會災害類事故180余起,搶救遇險人員726名、遇難人員349名,特別是曾參加“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和“3·28”王家嶺煤礦特大透水事故的搶險救援工作。 “去年的‘5·13’污水泵站事故,我和隊員們在含有高濃度硫化氫氣體的污水池中,要關掉管道閥門,非常危險。當時空氣中全部都是有毒、有害氣體,池中污水有半人多高,我們穿著沉重的重型防化服,在污水池中摸索作業,用將近4天的時間,才全部解除危險。”閆斌告訴記者,不僅是山地繩索救援,近年來,該應急救援大隊按照“全災種、大應急、大救援”理念,先后開展危險化學品、森林防火、水域等多種形式的救援,并不斷地演練、學習、訓練,目前大隊的綜合應急救援體系和框架基本建立。 采訪結束時,記者走進救援大隊榮譽室,一塊塊獎牌、一面面錦旗,代表著全社會和廣大人民群眾對救援大隊的認可,也彰顯著救援大隊“對黨忠誠、紀律嚴明、赴湯蹈火、竭誠為民”的男兒本色。這些榮譽對他們來說既是鼓勵也是激勵,激勵著他們將全市救援隊伍打造成一只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作風過硬、本領高強的綜合應急救援隊伍。
本版攝影 記者 薛俊 通訊員 王毅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