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王梅宏時間:2020-02-27
年 味
過年最重要的是一個年味。
城里的人們抱怨說:腰包一天比一天鼓了,但這年過得卻越來越沒有意思了——人們找也找不到記憶中的年味了。
像許多人一樣,當年一步步向我們走近的時候,我們便攜帶大包小包的年貨向鄉村撤退。
我知道,年在鄉村等著我們。
在鄉村的集市上,在人們置辦年貨的挑挑揀揀中,在小孩、姑娘、媳婦試穿新衣的笑臉上,我看到了年的影子。
在農家灑掃庭除的忙碌中,我聽到了年的腳步。
在各家各戶案板與菜刀有節奏的碰撞聲中,我看到了年粲然綻放的笑容。
一陣又一陣噼噼啪啪的響聲,騰起的火光照亮了照壁上那斗大的“福”字。在眾人的企盼中,年娉娉婷婷、裊裊娜娜地降臨人間。
年 俗
在晉南農村的街巷中穿行,大紅的春聯是最搶眼的風景。“昨日忙碌今日消閑此規矩何人所定,先祭鬼神再敬祖宗這風俗哪輩傳來?”這聯中的疑問也許是個天問,因為我們誰也講不清這與春節相伴而生的各種風俗的緣起。
北方過年的習俗大致差不多,都寄寓了新的一年祈福、祈壽、祈平安的心愿,但在細節上又有不同。記得小時候在菏澤農村過年有許多的規矩,比如,年三十晚上,院里要灑滿芝麻稈,初一日出前不準倒洗臉水,刀和剪子也必須藏到床席底下。當時我和姐弟對這些規矩誠惶誠恐,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嫁到山西后,丈夫一家對被我小時候奉為“天條”的規矩并不理會,他們做的功課是擺上供桌奉香敬神,在大門口掛柏樹枝,在門窗上貼粉的、綠的、黃的紙條。
年俗是母親手做的熏肉,它讓年味醇厚而濃郁,真不知道什么年俗都沒有的春節會是什么樣子。
元宵節
現在過年的形式很多,但大多數的中國人還是恪守傳統,出門在外的游子披星戴月地往回趕,為的是趕上年三十晚上那頓熱乎乎的年夜飯。初一之后的幾天里,人們或是提著糕點坐上親戚家溫暖的炕頭,讓掏心窩子的話把冬日的寒意都擋在門外;或是輕輕叩響朋友的家門,讓友誼的春光溫暖彼此的心房。
在中國人的習慣中,過年要到正月十五之后才算結束。而在走親訪友的忙碌中,元宵節轉眼就到了跟前。歡樂的鼓點敲起來了,大紅的燈籠掛起來了,人們從各自的屋里走出來,涌上觀燈的街頭。
在燈與人的海洋中,豆蔻年華的少男少女是最神采飛揚的一群。忽然想起古人吟詠元宵節的一句詩:“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按詩句推測,元宵節是中國古代的“情人節”呢!
年,總是和幸福友愛親情相連。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